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IT规划:三个层面,架构是核心

IT规划:三个层面,架构是核心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目前,国内企事业单位,以及提供IT规划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的信息化规划人员,对IT规划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具体IT规划项目的关注点也不同。基于John Handerson的战略一致性模型(如图1),结合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指导企事业单位IT规划实践的IT规划层次框架模型,如图2:

作者:王仰富 来源:CIO时代网 2008年9月22日

关键字: 架构 IT规划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1、 同一称谓,不同内涵

  目前,国内企事业单位,以及提供IT规划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的信息化规划人员,对IT规划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具体IT规划项目的关注点也不同。有些企事业单位的IT规划只是一个对信息化远景目标与建设原则的描述;有些单位的IT规划只是关注具体的信息系统实施的层面,如:ERP、CRM、PDM、BI等大型信息系统的规划;有些单位的IT规划仅是对总体IT架构蓝图的设计。那么IT规划内涵究竟是指什么?

  通常而言,IT规划是指信息技术战略规划(IT Strategic Planning),它包括两个部分:信息技术战略(IT Strategy)的制定和信息技术行动计划(IT Action Plan)的制定。前者偏重战略方向,后者是具体行动计划。

  信息技术战略由以下部分组成:

   使命(Mission):阐述信息技术存在的理由、目的以及在企业中的作用。

   远景目标(Vision):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中长期目标(Medium to Long-term Objectives):远景目标的具体化,即企业未来3~5年或2~3信息技术发展的具体目标。

   策略路线与原则:实现上述中长期目标的途径或路线,信息化遵循的原则,一般从数据、应用、技术与组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描述。

  信息技术行动计划(IT Action Plan)是落实信息技术战略(IT Strategy)而制订的中长期的详细行动计划,它包括:

   信息化项目进程:未来3~5年或2~3年信息化项目的投资进程及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项目描述和投资收益分析:每个项目的具体描述和ROI(投资回报率)分析。

   信息化实施保障措施与资源开发计划:为实现上述信息化进程,企业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开发与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准备其它各方面的资源。

  目前,国内多数IT规划制定都是基于以上理解进行,在具体规划操作上,关注点放在了IT战略与IT执行计划两个层面,而忽视了IT架构层。前面已经提到过,忽视了IT架构层的规划会给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问题。一个完善的IT规划至少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IT战略与业务战略相匹配;二是保证每一个IT项目(或信息系统)真正与战略相关联。

  1994年,John Handerson于哈佛商学院,提出了检查业务战略与IT战略一致性的框架模型(Strategy Alignment Model),如图1。

图1:John Handerson战略一致性的思考框架模型

  这个模型说明,信息技术战略与业务战略的一致性,是由信息技术架构是否真正支撑业务战略与业务流程来检验的,每一个IT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只有按照信息技术架构的设计进行,才能保证真正与战略相关联。

  所以,IT规划应包括三个层面:IT战略规划,IT架构规划与IT项目(或信息系统)规划。

  2、 三个层面,架构是核心

  基于John Handerson的战略一致性模型(如图1),结合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指导企事业单位IT规划实践的IT规划层次框架模型,如图2:

图2:IT规划层次框架模型

  这个模型说明,IT规划的三个层面:战略、架构与项目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其中架构是核心。与业务战略相匹配的IT战略明确信息化了远景目标,与业务战略以及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相匹配的IT架构是承接业务战略、IT战略与IT项目的桥梁,IT项目是每一个具体IT系统建设的目标范围、方案、实施计划与投资。

  随着中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深入,IT架构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很多单位原有的IT规划,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没有进行深入IT架构规划,在战略与IT系统之间,没有细化的框架联接,这种不完整的IT规划,导致造成巨大的IT投资风险和浪费。

  3、 EA,架构规划标准框架

  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企事业架构,是国际上先进的IT架构规划框架模型。美国架构规划专家Zachman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就建立了企事业架构标准框架(Zachman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如图3。Zachman的架构框架模型分两个维度:横向维度(5W1H),是企事业架构的构成要素,企事业架构的构成为: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这几部分够成了IT架构。因为IT架构是由企事业的业务架构决定的,把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几部分合一个整体,就是企事业架构的框架。数据是信息系统管理核心资源,数据架构可以反映业务架构的本质,所以在Zachman框架中,把数据放在了第一列,Zachman架构规划方法论是数据趋动的方法论。纵向维度是架构的层次,从上到下(Top-down),按范围、概念、逻辑、物理,进行层层细化,最后形成相应的标准。细化到标准,才使架构真正落地,架构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才能真正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

图3:Zachman架构框架模型

  Zachman的架构规划框架模型是国际上最为权威的企事业IT架构规划模型,美国国防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基于这个框架进行了IT架构的规划工作,并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制定指导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架构框架标准。美国联邦政府CIO委员会,在1999年提出了“联邦政府组织架构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F)”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办公室(OMB),于2002年提出了“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并为此成立了“FEA项目管理办公室(FEAPMO)”,指导美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随后,政府、企事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厂商广泛参与,企事业架构标准化的工作越来越重要,也产生了一些研究团体和标准框架。如:TOGAF,即Open Group架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

  90年代中后期,欧美的许多大企事业都把IT架构规划,作为IT部门的核心工作来做,并且为了评估企事业IT架构规划能力,制定了分级别的IT架构能力的评估模型。近几年,国内企事业也认识到了IT架构规划才是企事业信息化应围绕的核心,有些企事业已引入企事业架构框架模型,并结合企事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IT架构规划的方法论,并着手进行IT架构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华为在2002已经开始进行IT架构规划,并引入国际上先进的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框架来指导,由IT架构来牵引企业的IT业务需求,并设置专门IT架构规划部门进行日常性的架构规划工作;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集团所属的部分子公司,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引入咨询公司小范围内的进行企业架构的规划研究;中国建设银行从2004年起已经着手进行企业架构的设计工作,并建立起来了专业的企业架构设计队伍;中国工商银行也在2006年设立企业架构设计队伍。一些政府部门,以及一些电子政务的研究机构也已着手电子政务架构的规划研究。

  4、 数据架构是核心的核心

  企事业IT架构是由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共同构成的。其中,数据架构是企事业IT架构的核心,因为信息系统支撑下的企事业业务运作状况,是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反映出来的,数据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因此构建企事业IT架构时,首先要考虑数据架构对当前业务的支持。理想的企事业IT架构规划逻辑是数据驱动的,即:首先根据业务架构分析定义数据架构;然后根据数据架构结合业务功能定义应用架构;最后根据数据架构与数据架构的定义,来设计技术架构。

  数据架构规划主要有数据定义、数据分布与数据管理三部分内容,如图4:

图4:数据架构规划内容框架

  数据定义,即数据模型,包括:数据概念模型、数据逻辑模型、数据物理模型,以及更细化的数据标准。数据定义是数据架构规划中最重要内容,定义良好的数据模型可以反映业务模式的本质,确保数据架构为业务需求提供全面、一致、完整的高质量数据,且为划分应用系统边界,明确数据引用关系,定义应用系统间的集成接口,提供分析依据。良好的数据建模与数据标准的制定才是实现数据共享、保证一致性、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企事业单位才能通过信息系统应用逐步深入,最终实现基于数据的管理决策。

  数据分布包括数据业务分布与数据系统分布。数据分布一方面是分析数据的业务,即分析数据在业务各环节的创建、引用、修改或删除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分析数据在单一应用系统中的数据结构与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间的引用关系,分析数据在多个系统间的引用关系,数据业务分布是数据系统分布的基础。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事业,数据存放模式也是数据分布中一项重要内容。从地域的角度看,数据分布有数据集中存放和数据分布存放两种模式。数据集中存放是指数据集中存放于企事业总部数据中心,其分支机构不放置和维护数据;数据分布式存放是指数据分布存放于企事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分支机构需要维护管理本分支机构的数据。这两种数据分布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企事业应综合考虑自身需求,确定自己的数据分布策略。

  要做好数据管理,首先要制定贯穿企事业数据生命周期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数据模型与数据标准管理,数据分布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制度;另一方面应该确定数据管理组织或岗位。

  数据架构规划是进行企事业IT架构规划或完整IT规划不能绕开的重要环节,对于完全通过定制化开发进行应用系统实施的企事业单位来说,数据架构设计是完全可以指导应用系统开发的,数据架构的规划工作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是采用“引进与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对于这些已经引入或正准备引入ERP、CRM、PDM等大型成熟软件包的企事业来说,因为软件包中的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在不同模块间的引用关系是相对固化的,不能随意改动的;对于这种情况,企事业进行IT架构规划时是不是就可以绕开数据架构规划了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想一想数据架构规划的目的。笔者认为进行数据架构规划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分析业务运作模式的本质,为未来核心应用系统的确定以及分析不同应用系统间的集成关系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分析核心数据与业务之间的应用关系,分析规划应用系统间的集成关系;三是数据管理的需要,明确企事业的核心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应用系统实施与运行时IT系统实施人员或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的,要时时考虑保证这些数据在整个企事业层面的一致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无论ERP、CRM、PDM系统覆盖的业务领域有多广,它们总是不能覆盖所有业务,这就说明这些系统在实施时,其中的数据定义仍然是从企事业局部业务环节来考虑的,所以站在整个企事业层面的数据架构规划还是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规划操作上,会与完全通过定制化开发应用系统情况不同。对于定制化开发,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建立数据模型:一是从头做起,第二种方式是利用已有的行业模型为基础,结合企事业自己的业务实际进行设计。但对于引入大型成熟软件包的情况,我们在做数据建模时,更多的是站在企事业单位整体的角度,把关注点放在数据概念模型与逻辑模型的分析上,尤其要关注跨越所有系统,并在所有系统中都要保持一致的主数据定义,同时分析清这些主数据在各业务环节的分布关系,以此定义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引用关系。保证主数据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一致、准确与完整是保证所有数据一致、准确与完整的基础。因为,那些业务交易数据是基于主数据产生的,并且可以在业务操作环节及时校验的。

  总之,无论什么情况,数据架构规划都不能绕开,没有进行数据架构规划分析的IT架构规划或IT规划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