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ZDNet>CIO与应用频道>ZD评测>关注IT选型的未来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近期,美国《Computerworld》组织多位IT专家就IT具有的经济意义和实际用途发表各自看法。尽管,其中的部分言论是以美国本土为出发点的,但其中的思想同样值得中国CIO借鉴。

来源: 2008年01月23日

关键字:IT选型 CIO

  开源软件不断普及,效用计算逐渐走向实用,外包增长率持续走高,IT供应商格局面临洗牌,未来IT选型的走势如何,成为CIO迫切关注的问题。近期,美国《Computerworld》组织多位IT专家就IT具有的经济意义和实际用途发表各自看法。尽管,其中的部分言论是以美国本土为出发点的,但其中的思想同样值得中国CIO借鉴。

  用户:采购触角伸向全球

  由于选择的余地急剧增加,企业会越来越多地跨越组织界限,按照自己的需求把IT作为一种服务从外部采购,而IT系统本身将会越来越便宜。

  一些IT采购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愈演愈烈,并且可能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采购IT系统的方式,以至于企业最终会把大部分IT外包出去。专家组成员们普遍认为,不久的将来开放源代码软件会激增(尽管不一定是遍地开花),IT应用也会日益作为服务从企业外部采购,这样一来,一些公司就可以完全撤掉自己的数据中心。另外,一些专家还认为,一方面IT的离岸外包也会不断升温;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公司来说,不断变化的劳动生产率却也可能让内部自行开发系统重新盛行起来。

  迎接开源浪潮的到来

  网络服务公司CIO Michael H. Hugos预测,未来开放源代码软件会广泛应用于核心计算和商业应用软件领域,从基础性的运营和电信系统,到会计、库存和关系管理系统,再到个人生产力应用软件。他说:“随着Linux和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不断普及,未来将不需要对任何一家厂商的软件进行标准化。”

  与小组成员们预测的其他新情况一样,开源软件的发展情况会受到一些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因素的促进。例如,哈佛商学院教授F. Warren McFarlan就说:“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开放源代码软件将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阔步发展,因为他们不想让军队或者政府受制于微软。”

  Monitor Network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Meyer也认为,开放源代码软件会越来越重要,而中国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原因。他说:“因为老牌软件开发商无法让其在其他地方的定价政策在中国继续有效。”

  开源可能引发商业软件降价

  新范例学习公司总裁Don Tapscott 认为,将来越来越多的“免费软件”会把商业软件的价格压下来,而就像如今沃尔玛正在销售的价格仅300美元并且可以随机安装Linux、Firefox和OpenOffice的精简版PC(stripped PC)那样的产品,会大大加快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应用。

  但沃尔玛的这些机器会进入公司企业吗?Tapscott说:“普通的北美企业似乎还没有为基于Linux的PC作好准备,这主要是因为微软 Office有着极其庞大的用户群,又因为OpenOffice和微软其他软件不兼容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却很烦人,所以不值得省这笔钱。不过我认为,低成本PC势必会大举入侵。”

  而采用桌面Linux面临的障碍之一将会是企业的律师,因为他们担心软件的合法性。不过有些人说,一些巧妙的混合方案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并流行开来。Meyer说,随着开放源代码大行其道,当前的许可条款可能会让位于保留部分权限的数字权限管理方案,譬如非盈利性版权组织Creative Commons支持的方案。他说:“iTunes等方案将使软件共享实现制度化、标准化和合法化,从而确保软件制作者获得适当的控制权和回报。”

  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Thomas Malone说,软件开发项目将来可能也会有开放源代码的部分特点,尽管不一定会是全部。他说:“譬如,Asynchrony Software就率先提出了这种开放的软件开发模式:许多编程人员可以在网上自发组建成团队,共同开发软件产品。不过他们的工作不是无偿的,每人都可以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一部分费用。”

  对开源也有质疑

  不过,还有一些专家组成员显然不太看好开放源代码软件,至少在某些应用方面。例如,五角大楼的前任IT主管Paul A. Strassmann 就说:“完全由自愿者开发的系统无法保证高可靠性。我钦佩的是开放源代码软件这种创新方式,而不是为依赖信息的文明社会提供基础设施。”

  微软公司研究员 Gordon Bell认为,开放源代码软件的质量良莠不齐,它往往只是对抗微软的一种手段而已。“世界上许多所谓‘免费的’东西其实成本高昂,”Bell忠告,“开放源代码有多种意思,具体取决于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目的。譬如说,Linux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意味着免费,但如今的提供商却开始专注于为每个市场提供某种独特服务以获取利益。Linux会不会像Unix当初那样派生出多个版本,仍有待观察,而Unix的前车之鉴却是版本的多样化阻碍了形成健康的独立软件开发商行业。”

  按需采购不是梦想

  Strassmann说,可以使用户像购买电力那样购买像存储、计算周期或者应用服务这样IT资源的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无疑将是未来的计算模式。他说:“每家组织都要投资于各自的基础设施、定制应用、独特的数据定义和位置特定的软硬件,这种想法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可持续性。现有IT组织的结构就好比是中世纪的行业工会。”

  CSC研究和咨询服务公司的全球调研主任David Moschella说,效用计算模型已经来临。他说:“大多数消费者和小公司已经在这么做,它们会使用,有时甚至会购买基于Web或者移动的服务。”Moschella认为,将来大公司也会亦步亦趋。他说: “目前太多的IT组织疲于处理低价值的IT工作。公司只有使用更标准化的类似公共设施的服务,才能重新调配资源,专注于提供独特商业价值的工作。”

  McFarlan说:“数据中心会在今后十年消失。企业会借助应用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以获取安全和备份等服务。”McFarlan预言,在此过程中,中国将扮演重要角色。他同时还认为,将来还会出现一个专注于提供非常高的可靠性、冗余性和安全性的完整行业。

  公共广播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集成官Andre Mendes说,在过去的五年,各方面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他所在IT部门的效率,如线缆、网络协议、桌面硬件、操作系统、电子邮件客户软件、服务器硬件和数据库等方面。他说:“下一步需要把所有这些服务外包给一些公司,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侧重于提供我所需要的99.999%可用性,但成本又大大降低。当然,最容易做的第一块就是存储,然后是计算周期。一旦这些可以通过订购方式来完成,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对应用实现标准化。”

  那么,Mendes最终会关闭他的数据中心吗?他说:“绝对会。我认为确实有必要关闭。到时候,会有一些公司专门提供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为这些工作由内部来做的成本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还有额外负担。”

  Hugos说,用户会得益于效用计算非常简单的定价方案,到时许可条款不会给企业太大负担。他认为:“许可费会每年按用户数量或者企业发生的交易额来计费,就这么简单。许可条款的执行基本上出于自愿,因为每年要付费用很低;软件开发商也有简单的方法去审查企业,看看对方是否遵守条款。”

  Tapscott说,效用计算会先在公司内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这种方法提高了自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他又说:“然后,一旦公司有了内部的公用架构,若有需要,完全可以直接获取外面的公共计算资源。”

  不过Meyer说,他对企业像购买电力那样购买原始处理能力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持有怀疑。 他说:“沟通和协调成本会超过硬件成本。不过会应用于计算非常密集的环境,譬如气象和动画,在这些环境下,获取计算周期是一种诱人的解决方案。”

  离岸外包将不只是为了节约成本

  专家组成员们说,未来,从国外采购IT服务会习以为常,结果全球会出现众多的IT服务公司,简单得就像期货市场:根据价格和质量的细小差异,劳动力可以随时进行交易,即“进行套汇”。

  Meyer说:“未来,软件行业将变得完全全球化。人才的获取会非常方便、合理,这样价格偏离价值就会带来套汇机会。如今,一流的软件人才会去提供相应报酬的地方,但明天没这个必要。” McFarlan也认为,竞争压力会迫使公司转向全球劳动力市场。他说:“从根本上来讲,有了光纤这些技术,我们就可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套汇活动。过去,劳动力市场彼此不同,但如今绝对有联系。”

  Moschella说,迄今为止,推动离岸外包的因素主要是降低成本、让成本更容易管理。他说:“不过,顾客会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外包合作伙伴,希望在创新、灵活性、价值甚至转型这些方面帮助自己。在今后五年,外包行业的重点将是加强这一能力,即真正的商业合作伙伴,而不仅限于控制成本的商业合作伙伴。”

  斯隆管理学院的Malone说,而这种转变会对外包做法产生深远影响,他说“最终,把工作转移到低薪国家带来的所有机会将消失殆尽,因为低薪国家不再低薪。到那时,不同的公司和国家将成为提供不同种类服务和产品方面的行家。”

  效用计算如何定价?

  讨论效用计算时涉及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收费。IT未来学家Thornton May认为,对一部分已确定的功能按人头收取单一价格是Sun公司的定价模型,这种模型将在未来主导一段时间。

  他说:“这是过渡阶段,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我们会把出现在IT领域的诸多情形整理出来,为贵方提供六西格玛(Six Sigma)级别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然后以某个价位来提供这些服务。’”

  不过,May预测,对效用计算进行定价会演变成对公共业务功能进行定价。他说,顾客不会像大多数企业过去那样为某个软件签合同,也不会像有些企业现在开始做的那样,为IT服务如磁盘存储容量或者交易处理签合同,而是寻求最终的业务结果。

  May说:“一个例子就是客户保留(Customer Retention)。用于客户保留的所有部分就像是积木似的业务流程模块,企业先开始制订业务衡量指标,然后再分解成影响这些指标的各个技术部分。”

  May认为:“促进IT社群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就是从技术转化为业务、又从业务转化为技术的这种能力。”

  坚持内部开发

  明智的公司奉行的六大法则:

  网络服务公司CIO Michael H. Hugos预测,由于美国本土以外的IT劳动工资率正在上涨,而在美国却是下降或者保持不变,离岸外包的经济优势正在快速减小,未来更多的软件开发可能又会再放在美国本土进行。他又说,明智的公司会采用提高工作效率、让内部开发更具有吸引力的开发做法。Hugos说,六项基本技能(他称之为“游戏技能”)关系到内部开发的成功与否。

  共同设计应用,集中业务和技术人员的共同知识和思想。

  流程规划,整理出现有的工作流、设计新的工作流。

  数据建模,确定系统将要处理的数据类别和数据量。

  为系统建立原型,以便为系统的用户界面及技术架构建模,从而验证工作效果是否和预期一致。

  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和编程,以便利用事先定义、可以重用的软件组件构建系统。

  做好系统测试和准备工作,以便对系统进行测试、调试和微调,并且对使用者进行培训。

  Hugos对他所界定的上述做法所具有的好处毫不隐晦。他说:“如果训练有素的开发群体牢记了这些技能,并不断而严谨地加以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这一奇迹就会出现。”

竞争格局:IT巨人将被逼求变

  低估微软这类厂商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持久力是不明智的,但一些实力较弱、却又非常灵活的小公司对它们正愈来愈构成重大威胁。

  大多数专家组成员都认为,微软辉煌的日子即便没有远去,至少也屈指可数了。IT业界的其他巨头恐怕同样如此。但即便我们的预言家们预测,业界巨无霸的地位会有所削弱,但是也别指望那些大量的以灵活见长的小公司会让它们的实力迅速大减。

  大公司正四面楚歌

  “20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行业经历PC时代迈向网络时代的重大技术转变时,微软一度凭借其主导地位,经受住了不利形势的考验,”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Thomas Malone说,“如今,不管下一个重大技术是什么,微软再如法炮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要说,形势对它确实不利。”

  但专家组成员们对微软面临的最大挑战到底是什么却莫衷一是。对IT顾问Paul A. Strassmann来说,这家巨型公司的商业模式根本不适合21世纪。他说:“Google因其商业模式的灵活性而使其推出创新成果的步伐比微软快得多,如今微软正被不断增加的难以升级的大量代码所拖累。”

  IT未来学家Thornton May也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微软的经济模式已经过时了。他说:“对微软来说,原先不精明的有钱顾客所剩无几。如果你精通技术,其实不用钱就可以复制微软Office 80%的功能。”

  新范例学习公司的总裁兼作家Don Tapscott说,微软面临两大难题: 第一个是股东对它寄予厚望。他说: “像微软这样规模的公司单单为了满足这种期望,就得垄断产值上亿美元的新市场,所以光寻找新的增长点就是一大挑战。”第二个难题来自网络和普适计算,他认为,桌面和操作系统已经不再是网络时代的中心。

  CSC的调研主任David Moschella也认为微软四面楚歌。他说:“开放源代码、ASP服务商(如Google)、硬件和操作系统日益中立的因特网,再加上全球经济的复苏,这些都不利于微软昔日的霸主地位。

  Linux实际上已经终结了它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威胁,微软在基于消费设备和网络的新型服务市场的份额也不大。而中国和印度这些新兴国家也往往不想附属成为微软帝国的一部分。”

  巨人并不会轰然倒下

  不过,到目前为此,微软的强大地位仍是一个优势,因为它确立了事实上的标准,就像之前的IBM PC那样。网络服务公司的CIO Michael H. Hugos说:“不过跟IBM一样,微软也会渐渐发现市场份额正被不大昂贵、不大复杂、却更为灵活的替代方案所蚕食。这些替代方案在用户界面、应用编程接口(API)等方面也使用微软的标准。”

  Hugos认为,微软虽然阻挠了政府企图对其拆分的行动,但如今它应当自动分解。“微软目前的文化无法摆脱当初在90年代鼎盛时期落下的心态。如果依然是现在这种心态,微软最终会处处被动,就像‘Windows的运行成本低于Linux’、‘我们也能提供完全类似Google的搜索功能’、‘我们可以让PDA和iPod同别人的一样好’,诸如此类。”

  但微软的巨大发展势头仍可以让它走得很远,Moschella说。他说:“不必为微软感到太难过。它在核心市场的地位以及大量的现金资源有望确保在将来许多年能获得良好的财务结果。”

  巨人需要求变

  Gens预测,一旦微软改用新的商业模式时机成熟,它会改用新模式。

  微软不是惟一被小玩家围困的巨无霸。Hugos说:“对SAP、Oracle及另外几家公司所垄断的90年代时期的ERP系统而言,市场业已成熟。但是,这些公司并没有在服务于迅速发展的市场。这些市场属于趁大公司你争我斗之际、赶紧捡拾成果的小公司。”

  公共广播公司的副总裁Andre V. Mendes说,他仍看好大公司。“这些人非常聪明,他们清楚变革具有的独特性。凭借现金流,他们能够为研发项目提供资金,从而得以保持领先地位。”

  Mendes说,今后几年兴旺发展的IT厂商会不断进入高端市场。他说:“IT的商品化现象会向硬件、软件、应用层面的高端不断转移,从而迫使微软等公司也随之关注高端。”Gens说,这会有利于用户。他认为:“企业顾客和厂商都会认识到,如果一切都分成散件来提供,就需要依靠集成商理清头绪,然后再转化成商业价值,这个过程实在太慢了。所以,就必须把集成水平从深奥的低层技术提高到一些运行良好、稳定的高端平台上。厂商就可以构建种类大大丰富的纵深型垂直应用。标准开发平台如.Net、J2EE和Web服务确保了厂商能够以合理成本实现这点。”

  Moschella认为,厂商格局甚至会出现影响更深远的变化。他说:“随着IT扩大到更加特定的商业产品和服务,谁是IT厂商、谁不是,会越来越难分清楚,不妨想想采用射频识别(RFID)的沃尔玛、采用无线的星巴克、采用Web服务的亚马逊。可以认为,IT公司的数量会开始迅速增加,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几乎每家公司都是IT公司。”

  来自微软内部的声音

  虽然专家组的其他成员预测,微软正在走下坡路,但微软的高级研究员Gordon Bell并不感到慌张。微软得益于Google这些后起之秀的竞争,因为正如它在过去证明的那样,微软似乎能够把每家公司看成是竞争者或者是合作伙伴。他说:“我认为正是这造就了伟大的公司。微软没有缺乏生机或者夜郎自大的迹象。”

  同样,Bell说,他也不担心来自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威胁。“商业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都具有特有的优点,几种开发模式会在竞争健康有序的环境下和平共存。微软利用开放源代码计划(Shared Source Initiative),集商业模式和开放源代码模式两者之所长。”

  不过,Bell说,“免费”软件最初节省的成本很容易被比较高的维护成本所抵消。“对IT组织来说最糟糕的莫过于维护大量的开放软件。你可以把这项工作外包给别人,但只不过是一笔预算成为另一笔预算罢了。”

  微软的主导地位也有利于用户,Bell说: “微软率先提出了立足于服务上千万用户而实行大量软件销售模式。数量多是确保成本和可靠性的关键。”

  Bell承认,微软在安全这些方面有待改进,其可信计算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整整一个部门在开发工具。这些工具能够自动检查代码,寻找导致安全漏洞、程序崩溃和失灵的几类故障,从而查出常见错误。”

  IT供应商: 必须给予质量保证

  专家组成员们认为,软件质量低劣、安全威胁越来越多,加上其他的众多隐患,将来的IT形势可能不容乐观。顾客会开始评估软件质量低劣可能带来的成本,然后会把违约金额写入合同。

  专家组成员们发现,未来的IT系统在许多方面让人担心,从有时质量糟糕透顶的商业软件、网络犯罪,到美国在IT界的领导地位日益削弱。也许是因为软件质量问题如今非常烦人,所以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软件质量,安全差、不可靠和复杂化就是其中的三大祸害。

  一些人说,便于使用、没有故障的IT已成为用户最迫切的需求。经济学家W. Brian Arthur说:“让数字技术更好、更便宜、更快速没多大用场,因为这总归会出现的。计算机运行速度已经很快,瓶颈在于提高易用性。”

  专家组成员列出了通常被怀疑的对象。网络服务公司的CIO Michael H. Hugos说:“提供这些复杂、不可靠软件的是当前各大软件开发商。我们每天都与它们打交道,大家都知道它们,包括开发商自己。”

  但Hugos及其他专家预测,这些开发商受到惩罚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Hugos说:“人们对替代方案的压抑已久的需求很强烈。而现在,由于开放源代码软件和商品化的IT平台的出现,市场上已开始出现了各大软件开发商所提供产品之外的性能可靠的替代产品。”

  微软研究员Gordon Bell不想乖乖接受外界对开发商的批评,这不足为怪。Bell说:“我们正在通过Bill Gates在五年前推出的可信计算计划,解决产品的安全和不可靠性。到目前为止,这项计划几乎影响了公司的方方面面,从软件开发方式到产品本身。”

  那么,用户该怎么办呢?用户历来没有坚持要求供应商给予性能保证,但一些人预测,三大祸害会促使他们这么做。IT顾问Paul A. Strassmann说:“由于利润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精明的顾客会希望能够得到性能保证、简化运营。”

  梅塔集团分析师Howard A. Rubin说,应用服务提供商及其他第三方会在处理安全和可靠性问题方面更具有能力,因为它们具有规模经营的能力,因而会被迫提供保证。他说:“顾客会开始评估软件质量以及质量低劣带来的成本,然后会把违约金额写入合同。产品责任会开始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CSC调研主任David Moschella说,与此同时,最终用户将亲自掌握事态的发展。他说,如今公司的员工们对IT的使用越来越精通,不再老是找企业的IT部门帮忙。“相反,他们会求助于因特网和无线领域,寻找大量的费用低廉、使用方便的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务有许多与企业IT部门提供的服务相互竞争,甚至更胜一筹。”

  让人担忧的还有更多

  正如将来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专家组成员们担心的问题也一样是多种多样。

  ◎ “将来会面临这些问题:信息安全、网络恐怖活动、美国在科技界的领导地位让给迅速崛起的竞争对手。”

  ——Paul A. Strassmann

  ◎ “IT业界将被少数几个大供应商如微软、SAP和Oracle所霸占,创新和创造力将会因而受到遏制。”

  ——Michael H. Hugos

  ◎ “经历了网络热潮、技术萧条、股市惨淡、全球经济衰退、9·11事件和安然欺诈案后,高层主管们仍然极度悲观、谨小慎微,对IT在获得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仍然一片茫然、一头雾水。这种环境给每家公司都带来了严重破坏。IT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在减弱,由于公司企业经历了百年当中最重大的变革,反而会越来越重要。”

  ——Don Tapscott

  ◎ “也许美国能够培养足够多的具有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我同时担心:1)网络大崩溃会对经济造成重大破坏,导致人们不相信IT,继续重新采用‘保险的’方法;2)网络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攻击(不只是那些小混混,而是真实的战争);3)欧洲和亚洲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从而会毁了软件行业。”

推广二维码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