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温氏集团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研究

温氏集团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研究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温氏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它不同于建立在市场交易关系基础上的“公司+农户”模式,也不同完全垂直一体化的“公司+农户”模式。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成为温氏公司业务流程重组、价值链整合的制度基础,实现了公司和农户优势的最大限度互补、劣势的最大限度降低。

来源:ZDNET CIO频道 2009年12月10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3页)

        第二,明确畜禽产权归公司所有。温氏与农户签署的《委托养殖合同》明确规定:“公司为养殖户提供的鸡(猪)苗、饲料、药物、疫苗等物料,养殖户在饲养过程所管理的由公司供应的畜禽,均属于公司财产,养殖户不能擅自处理”。实际上,农户垫付部分资金,利用温氏公司的鸡苗、饲料、兽药等,负责饲养工作,最后把成鸡交付给公司,并根据养殖水平取得报酬。从本质上看,温氏与养殖户之间的协作关系是委托养殖的关系。

        第三,农户全程封闭式专属养殖。一旦农户决定参与温氏委托养殖,就进入了全程封闭式专属养殖。一是专属养殖。农户的养殖场只能为温氏公司养殖,不能混养其它畜禽。《委托养殖合同》规定:“不能将公司以外的畜禽掺入公司委托的畜禽中混合饲养。”二是农户只能使用温氏公司提供的专属饲料、疫苗和兽药,不得使用其他饲料、疫苗及药物。其中,饲料由温氏二级半公司自己生产,疫苗和兽药部分由温氏总公司所属分公司生产,部分由温氏公司采购。三是农户养殖肉鸡的品种由温氏二级半公司决定。四是农户养殖流程和标准按照温氏二级半公司的规定进行,并由温氏技术员定期检查,并记录到《养鸡户手册》,与对农户和技术员奖惩挂钩。五是养殖的成鸡全部交付温氏二级半公司,养殖户自己不得对外销售。因此,虽然农户是分散的,但都纳入到温氏公司产销一体化的有计划生产之中。为确保全程封闭式专属养殖,温氏公司向养殖户回收肉鸡的结算价格要比市场价高,甚至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温氏公司向农户结算肉鸡价格高于向运销大户批发价格的“价格倒挂”现象。与此同时,温氏公司向农户提供的苗鸡、疫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定价也比市场价高。这样,农户私自卖掉成鸡,或者倒卖苗鸡、疫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在经济上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内部流程价格结算。温氏公司为养殖户提供的肉鸡生产所必需的中间投入品如鸡苗、疫苗、饲料、兽药等的价格,以及成鸡回收的价格,与市场供求价格没有关系,是基于温氏公司计划确定的价格,称作流程价格。《委托养殖合同》规定:“公司提供给养殖户的各种物料及畜禽回收价格,均为流程定价,与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流程价格不与基于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挂钩,只是内部的调拨价格。但是,温氏公司的流程价格也不同于其它企业考核内部各部门生产率水平的虚拟价格。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内部通过虚拟价格核算得出的虚拟利润,只影响到各部门因生产率差异而导致不同部门员工的奖金水平,服务于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不影响企业的实际利润。温氏公司的流程价格则会影响到公司和养殖户双方的利润水平,可能会导致极少数农户因经营不善而亏损。虽然不与市场价格直接发生联系,但把投入品价格和成鸡回收价格进行对比,就决定了养殖户的利润水平。不仅如此,只要在温氏公司与农户结算前,不管肉鸡是否回收,公司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鸡苗、药物、饲料等中间产品的调拨价格以及成鸡的回收价格。当然,尽管流程价格可以调整,但这种调整并不是随意的,公司对价格调整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如限制鸡苗、饲料、药物等供应价格和肉鸡回收价格每次的调整幅度,在调高或调低抵消后不得超过10%。实际上,流程价格既是养殖户养殖水平的考核手段,也是决定养殖户报酬水平的手段。

        第五,标准化养殖。养殖户要在温氏公司指导下选择符合环境要求的区域,按照温氏公司制定的标准,建造标准化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什么品种、养殖多大规模、什么时候领鸡苗、什么时候注射疫苗、使用什么配方饲料、什么时候出售、以什么价格结算等管理活动都需要严格按照温氏公司的规定程序进行,养殖户只需要按照养殖作业标准按时打扫鸡舍、喂鸡和调节鸡舍温度,实现养殖作业程序化。温氏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养殖场进行巡回检查,做好监管记录,并与养殖户、管理人员的奖励挂钩。

        第六,控制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温氏公司对农户的养殖规模基本上控制在家庭劳动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属于家庭养殖。肉鸡养殖规模多数在每批12000只以内,平均每户养殖6000-7000只;肉猪养殖规模多数在每批600头以内,平均每户养殖200-300头。

        第七,农户养殖报酬不与活鸡市场价格直接挂钩。由于肉鸡养殖的鸡苗、疫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流程价格,以及成鸡回收的流程价格,都由温氏公司决定的,并且在公司与农户结算前可以在10%范围内浮动,因此农户养殖报酬既与生产资料价格没有直接关系,也与活鸡市场价格没有直接关系,完全由温氏公司决定的。就单个农户而言,只能借助自身提高养殖技术、勤于管理等手段来提升养殖水平,增加肉料比、上市率和成鸡正品率,从而获得更高的报酬。

        利益平衡:坚决不让农民吃亏

        养殖户是温氏公司的根基,养殖场是温氏公司的准车间。处理好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封闭式问题养殖模式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件不容易处理的事情,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许多“公司+农户”的案例表明,由于参与分配谈判的双方力量悬殊,农户处于相对弱势,原本倡导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分配准则往往蜕变为相对弱势的农户“风险多担、利益靠边”,不少“公司+农户”合作案例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利益分配失衡。 怎样才能建立起公司和农户之间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呢?显然,公司和农户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利益分配机制是企业与农户之间博弈的过程,是公司与农户利益的均衡。从制度设计角度上说,温氏公司决定农户整体的报酬水平有两条边界:一是农户长期平均的养殖劳动报酬水平不能低于其它就业报酬水平,否则农户就会退出合作,而选择其它行业就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户与温氏公司结算后取得毛收入,要扣除投资折旧、利息后,才是养殖劳动报酬。二是农户长期平均的养殖劳动报酬水平,不能低于独立经营利润扣除交易成本后的报酬。否则,农户也会退出合作,转为独立经营。独立经营需要增加采购鸡苗、疫苗、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费用和销售成鸡的费用,也可能增加技术服务费用,这些都是农户独立经营的交易费用。简单地说,农户整体的报酬水平就是稳定养殖户合作、吸引养殖户合作。这两条制度边界,决定了温氏公司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与养殖户的结算价格,保持农户合理的报酬水平。在行情好时,公司与养殖户之间的结算价格相对调整,适当提高养殖户报酬;在行情差时,短期内肉鸡养殖行业亏损,温氏公司可以调低养殖户报酬,但合作养殖户不仅不能亏损,还必须有适当报酬,以稳定温氏公司的合作养殖户。当然,就单个农户而言,并不能保证全部农户任何时期都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不排除少数农户因投入成本过高或疏于管理等原因而出现一时亏损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

        温氏公司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从而保证了公司经营的持续发展。温氏公司多数能保证农户养鸡的收益为1.5~2元/只。即使是在前几年遭受了“禽流感”、“非典”等疫情影响的时候,温氏依然顶着暂时的亏损,保证养殖户有钱可赚,最低时养殖户也有1.3元/只的毛收入。在1997年“禽流感”期间,温氏养殖户8000户,实现毛收入是1.14亿元,平均每户毛收入1.42万元;2003年“非典”期间,公司养殖户25000户,实现毛收入为3.69亿元,平均每户是1.48万元。与当地其它行业相比,1994—1999年养殖户毛收入高于当地即云浮市的平均工资水平,超过城镇集体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20%以上。扣除养殖户投入固定资产(含土地)的折旧和生产预付金的利息,养殖户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这是期间温氏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2001年以来,养殖户毛收入逐渐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但考虑肉鸡养殖属于轻体力劳动,养殖劳动力年龄比较大等因素,仍然是养殖户可接受的报酬水平。

        广东新兴县一位陈姓养殖户是这样体会的:“一天平均工作也就四五个小时,一年还有3个月的空栏期,比出去打工省心多了,况且比打工收入还多一半呢。我的三层小楼就是靠跟着温氏养鸡盖起来的。你问养一只鸡我能收入多少?告诉你,至少1.5元,一年大致5万来元吧。水电之类开销嘛,卖鸡粪的钱就够用了。”在场的一位管理人员插话说,像他这样的农户,养殖户中是有代表性的,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又有家务拖累,出门打工很划不来。

        我们为该养殖户算了一笔账。该养殖户家中共有五人,其中夫妻两个劳动力,一名老人,两名孩子上学。家中没有种地,也没有外出务工,仅以养鸡收入为家庭收入来源。2008年共养殖三批鸡,每批12000只,三批共计36000只,上市率约为96.5%,实际结算成鸡共34740只。按当年毛利1.6元/只计算,共得毛收入55584元。在养殖过程中,农户需自己雇车领取鸡苗、饲料、禽药,并将成鸡送至公司进行销售,还需请人帮忙打疫苗,这两项成本大约在0.4元/只鸡,36000只鸡约需此两项成本共计14400元。其他各项成本(包括水电费等)约为0.15元/只,合计为5400元。在养鸡过程中,还需要有足够的场地让鸡走动,鸡运动场的土地是向村里租来的山地,租金为400元/亩/年,该养殖户共向村里租了6亩地,该项成本为2400元/年。另外一项重要的成本是鸡舍投入的折旧费用,在养鸡初年该养殖户共花费12万元用于建设符合公司标准的鸡舍,按预计净利残值率5%,使用20年计算,年折旧率为4.75%,一年的折旧费用为5700元。最后,温氏向农户收购鸡粪,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按每袋(30斤)鸡粪3~5元的价格回收,鸡粪收入约为0.3元/只,该项收入共计10800元。这样计算下来,一个典型养殖户2008年的纯收入约为55584-14400-5400-2400-5700+10800=38484元。这样的收入在新兴县农村也是不低的。

        除此之外,温氏公司还建立了二次分配机制、风险基金。二次分配机制是在在年终结算时,如果农户的年平均收益低于社会同行的平均收益水平,或者销售时市场行情好、价格上涨明显高于预期,公司以补贴形式返回农户。公司还提取一定的风险基金,如果农户在饲养管理中因遭遇洪涝、台风、疾病等灾害而受到重大损失时,公司将从基金中提取补贴,保证农户不发生亏损。

        农户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失去了农户,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正如黄松德副总裁所说的那样,“公司+农户”模式的核心基础是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如果没有农户的长期支持,企业则相当于失去了“生产车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温氏集团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研究

        超越传统:从粗放到精细

        对黄羽活鸡而言,羽色和体型是黄羽肉鸡的“身份证”,肉质和口味是黄羽肉鸡的精髓。活鸡质量好坏,是在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很难在出售前进行有效检测,只能通过养殖过程和养殖时间的控制来保证活鸡的品质。面对分布在全国20几个省(市、区)的4万多个农户和多种不同的养殖品种,如何才能实施标准化养殖、保证品质呢?温氏公司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精细管理和计划管理,是实现标准化养殖和保证品质的重要保障。也可以说,这是与封闭式委托养殖相匹配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一)个性化ERP:随“鸡”应变

        1991年,温氏公司投资17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对核心业务的数据库管理,并培养了具有较强实力的计算机技术团队。2004年温氏公司通过与金蝶、华南农大等软件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投入6000多万元建立了一套具有养殖业特色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集团财务、集团供应链、养殖系统等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信息无缝连接,实现集团的集中管控。温氏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温氏集团封闭式委托养殖模式研究

        温氏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十分明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权力下放、数据上移”为目标,建立一套满足集团式企业系统架构、体现ERP管理思想、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金蝶EAS产品实现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标准化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通过金蝶BOS平台开发个性化养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业务过程、财务核算和数据集成一体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步一致,消除信心孤岛,为公司决策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以养殖户为基本单元,建立养殖管理平台。除了ERP的集中采购、物资调配和财务管理平台外,建设了适应行业性质和企业特性的养殖管理平台,包括饲料生产管理、种苗繁育管理、养殖户管理、生产和技术管理、销售管理、疫病信息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体系,为企业搭建无缝继承的业务管理和数据传递平台系统。

        第三,提升公司对信息系统的自主维护与自主研发能力。目前,企业已经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信息技术研发团队,能够自主维护的信息系统,并具有自主研发上下游相关产业应用软件的能力,能够快速响应企业管理流程的变化,满足企业产业延伸所产生的新的信息化管理需求。
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最困难的环节。温氏公司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