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小崔说事》第28期:如何给老总洗脑? (现场实录)

《小崔说事》第28期:如何给老总洗脑? (现场实录)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常说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从这个角色来看,上信息化前或者实施过程中,如何给老总或者老板洗脑就显得额外重要。我在温州有很大的感受,CIO们总在谈老板的意识,对信息化的意识,对IT技术对企业带来改变的感觉。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与否,是否能够很好地应用起来并发挥作用,老板的态度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老板他们应该慢慢接受信息化,感觉到信息化对企业业务的提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的重要性。《小崔说事》邀请温州东经集团公司总裁助理 和谐生产方式创始人之一 张西振老师。张老师在东经集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多地起到了C

来源:ZDNET CIO频道【原创】 2009年8月11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专题链接:http://cio.zdnet.com.cn/cio/2009/0804/1425758.shtml

    主持人:探讨CIO关注话题,倾听业内专家言论,大家好,欢迎再次收看小崔说事。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西振先生,张总,请和各位网友问声好。

    张西振: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如何给老总或者老板洗脑,现在信息化,这两天我在温州有很大的感受,CIO们总在谈老板的意识,对信息化的意识,一个信息化都说是一把手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与否,对老板的态度和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他应该慢慢接受这种信息化,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变革,我觉得是这样的,张总可以讲讲在这个过程中,老板是不是有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他们很难决定,他们或许也看到了这个前景,但是他们是不是有这种苦衷?

    张西振:信息化,老板的参与,老板的认识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作为老板或者作为一个CEO,他也有自己的苦衷,“美峰农化1:27”的老板他有那么几句话,他说做信息化,第一是太痛苦了,第二他说是太刺激了。

    主持人:惊险。

    张西振:最后做出来以后,他说太有成就感了,这是一位企业老板讲的这么一句话,实际上作为老板,不搞信息化肯定不行,但是搞信息化,他确实吃不准,吃不准有三点,第一就是他这个信息化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我吃不准,我知道我不能不上。第二,真正上这个信息化,上了系统,上一个什么样的系统才适合我,我搞不清楚,实际上在摸索中做事情。二老板对大老板说,这个东西我们都不懂,大老板说了,我们都不懂,我们就不上了,那我们公司以后就不开了,人家都搞信息化了,我们就不开公司了,没有办法,实际上是硬着头皮上,这个是吃不准,第一个苦衷。实际上始终它信息化是一个大葫芦,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他不知道,他很希望看到一个瓢,这是第一个苦衷。
    第二个苦衷,第二个问题,当信息系统,实际上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信息化,还要改造业务的方方面面,这个时候就来了问题了,一旦系统上线,很多人,很多甚至是业务骨干,对你公司至关重要的人物,他都会提出来很多问题,你看我这个业务这样跑起来不顺,这样不方便,这样不好,不好玩。

    主持人:原来他们办事的一些方式改变了。

    张西振:当这些意见都汇总到老总或者老板这里的时候,他又在打问号了,这怎么办,说实在的,他不具备这种判断能力,他不知道谁的意见对。特别这些业务骨干,都是跟着我打江山的,我的公司就靠这些人支撑起来的,现在他们的话不能不听,好像听听CIO说的话也对,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应该让老板担心的一个事情,实际上目前就因为它的专业化,专业性,就因为它是一个葫芦,只有厂商和CIO能看明白,他们一起忽悠老板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

    主持人:只有厂商和CIO们有这个透视眼,能够看到里面是什么药,能看清楚。

    张西振:CIO他起了一个什么作用,他起了一个在厂商和老板之间,牵线搭桥的,但是这个牵线搭桥的人,老板希望他就是代表老板,你就替我来看这个软件,你替我把软件看清楚了,我不会看,我委托你看。反过来,厂商也看明白了这一点,厂商一定要抓住CIO,我抓住了CIO,因为我说话你可能不信,老板你可能不信,你的CIO说话你肯定会信,这个问题,就这么翻来复去的。

    主持人:我理解这个话,可能我说得比较直白一点,是不是老板会有一种害怕,怕我的CIO被厂商收买?

    张西振:肯定存在这个问题,多数CIO经济条件都比较好,而且这个问题好像不都是来源于工资。

    主持人:另外,咱们谈到洗脑,洗脑肯定有洗脑的方式,我怎么去洗,我用什么方法去洗?从这个方面您怎么看?

    张西振:这方面,我从一个,因为我的位置比较特殊,既参与了我们公司的信息化项目,我既不是决策者,又不是主要负责人,又不是项目承担者,我实际上是一个旁观者,旁观者清,从看我们蒋总和我们的CIO(王甲佳6:38)的关系上,也应该说看出一些门道来。第一个门道,就是作为CIO,对CIO的要求比较高一点,你要懂得老板的发展战略,老板想到哪里去,他想做个什么事情,你要把这个东西明白,而作为老板,他对未来的发展往往仅仅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想法,而不是一个清晰的东西。

    主持人:也不是一个可量化的东西。

    张西振:不是一个清晰的东西,不是一个明确描述给你的东西,这样你这个CIO第一个任务,你还要帮着老板把这个事情描述清楚。
 
   主持人:清楚起来。

    张西振:清楚起来,然后再呈现给老板看,你是不是确实想干这个事情。举个我们自己的实际例子,可能比较清楚一点,我们是包装行业,做瓦楞纸箱的,很普通的行业。包装行业,全国这块蛋糕还是足够大的,一年销售额在6000亿,这个数额是足够吸引人的。其中我们包装这一块占了2000多亿。

    主持人:三分之一。

    张西振:还有一块,就是纸盒这一块,也是印刷包装,这一块也接近1000万,实际上包装中和纸有关的就是半壁江山,3000亿。这是很吸引人的一个行业,但是这个行业这块蛋糕切得足够的碎,基本上没有大企业,这个行业里边几乎找不到10个亿以上的,10个亿以上估计在全国找不到5家,但是找到了他也不是纯做包装的。

    主持人:还做别的。

    张西振:他做别的做起来的,我们有一个同行,它是上市公司,仔细观察它一下,它也不是,规模看起来不小,但实际上它是很多包装厂的结合,这里建一个厂,这些厂与厂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这是这个行业。第三个特点,这个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它办事情很复杂,怎么说它复杂,做纸箱很简单,但是真正的包装业务相当复杂,复杂在哪里,因为它面对的下游客户是各行各业,几乎是每一个制造行业都需要包装。你想搞消费品的,它面对的是相同的客户群,都有一个细分客户群,在供应链上游的这些企业,更好,它一般是很固定的下游的客户,它是很清晰的,而包装这个东西不同,它面对的是,我们公司对应的客户,有温州的十几个行业,都是我们的客户。

    主持人:我可以这样理解,包装它可能每个行业对包装的要求不一样。

    张西振:这是肯定的,就说这一种产品,我的产品,一个行业,不同的行业肯定有不同的产品,同一个行业,不同的企业也是不同的产品,就算是两个企业它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最后纸箱的厂址印的不能是一样的,厂名不能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这个东西是高度个性化的,这么多高度个性化东西跑过来,都会移到你这个包装企业,非常非常的复杂。

    主持人:也非常难。

    张西振:它不但难,它一方面很复杂,一方面作为包装用户来说,这个东西包装又是非常边缘化的,大家不是很重视它,三大特点。就是带来了这个行业三大矛盾,这三大矛盾制约我们公司的发展,第一个矛盾就是小公司和大客户的矛盾,公司非常小,温州的纸箱厂,你要是每一个家庭作坊统计起来,不下2000家。

    主持人:包装行业。

    张西振:全国这类企业不下5万家。

    主持人:大家都看到这个市场。

    张西振:它非常小,这个小的原因是三条,第一小的原因是这个产品走不远,瓦楞包装,你把它做成瓦楞以后,它就变成超载货,运输半径非常小,它不能超过,一般在50公里比较合适,100公里就有一点犯难,运输费用,运输成本就有一点过高。第二它销售半径决定的,温州,东京也算是温州的老大了,它才做到三个亿,再发展就发展不动了,这时候因为运输半径决定了不在一个地方生产,运到很多地方去。

    主持人:出不去。

    张西振: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的问题,这是第一。第二,它小是因为它作为纸箱加工这一块,它的工艺非常简单,投资也非常小,门槛非常低,这样它就一个印刷,一台机器就能做一个纸箱厂,正因为这样子,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和用户边缘化,导致关系营销严重。在温州看,每一个大的企业周围有很多的小纸箱厂跟着它,无非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戚关系,权利关系,不是他的舅舅就是他的侄子,还是他家的孩子大姨在做纸箱。还有一些像政府的关系,很多企业把纸箱业务当成送礼的了,变相的送礼,他不在乎这个东西。这三条实际上就是小公司效应,决定了这个公司做不大,这种小公司效应带来的纸箱厂这么分散,它仅仅是能加工个纸箱而已。事实上作为包装用户,他真正需要包装,每一种产品包装非常合理,又安全又恰好,没有过度包装,没有包装不足。

    主持人:有没有浪费。

    张西振:有没有浪费,这些东西他们是解决不了的,也就是你拿什么纸箱,我给你做什么纸箱,就做到这个样子,实际上这是一个大的矛盾,全国就是这个样子。去年海尔把全国有点名望的包装企业都请过去,他一年有两个亿的纸箱需求,他就想找一家公司能够把我们这些包装问题全部都承包掉,解决掉。

    主持人: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现在提供的不仅仅是包装印刷,我们要给客户提供一种整体的服务。

    张西振:作为这个样子,其实海尔那一次,居然全国没有一个公司敢去接这个单子,当时我们蒋总也去了,回来说了一句话,中国包装产业的耻辱,没人敢接,这是一个矛盾。

    第二个矛盾,很大的一个问题,它每一个单子,你看看每一个单子过来就等于一个项目,如果从一个产品开始,它就要先检测产品,根据你的产品设计包装方案,设计出包装方案再按这个包装方案去制版,制版再下单,这样,等于一个单子,你看就跟做一个项目一样。

    主持人:对,一个流程。

    张西振:但是你要说它是做项目,项目型的企业,它又不行,不会因为做一个项目,能够得到很高的收入,因为对客户来说是边缘化的。但是我又想作为批量,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它又做不到,单子非常小,我们公司一天多少个单子,上千张单子。500只的就算大单,有时候也有上万支,上千支的就非常好了,我们10支的,五六支,甚至一支的也有,这也是,其实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作为我们的包装用户来说,它现在的市场,整个市场的个性化程度也是越来越强,温州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特别多,这就带来这个问题,包装行业你看它落到了一个既不像样,又不上规模,这两类企业一个运作,效益最高恰好的点,实际上包装行业正好落到这个中间,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受困之点。

    主持人:老板所困惑的地方。

    张西振:受困之点,就是不好发展。第三,刚才你也是很敏锐,实际上包装不是仅仅供应一个纸箱,供应一个包装材料,也有一个全套包装服务的问题,但是这个包装服务本身,又遇到一个尴尬,它自己如果包装用户,如果要请大量的包装公司师傅,有的大企业也有包装工程部,但是它一直面临一个养不起,用不足,留不住,一直有这个问题。这样应该说是包装专业服务是有市场的,确实有市场,也有这个需求,我们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一直在探索这项业务,做起来,客户确实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做起来以后,它又来了一个问题,正因为它是边缘化的,很难说因为这项服务,你给我设计了,你给我设计一套包装方案,十几套包装方案也能给他省钱,但是他接到方案以后,顶多把单子给你,不会因为这个东西付给你咨询费,而把单子给你,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单子来了,我是不是就要把订单中这个价格抬一抬,我开发方案是要付成本的,我怎么来弥补这个成本,成本弥补的过程中,我想抬抬价,这一抬价又来了问题,当时可能是半年之内还要接受,半年之后才要谈价格。(18:50)
    如果这个问题,营销人员水平高的,控制一年,到一年的时候又得谈价格了,重新谈合同了,还是谈这个问题,还是价格竞争。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如果不讲价,你这个方案是给别人设计的,方案没人能设计,拿着设计好的方案让别人做,谁都做得出来,这就是老板的困惑,我们老板一直在讲,我们发展不能再走建厂这个路了,建厂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的老板说不想建厂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包装,特别是纸包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就是做这个纸包装,瓦楞纸板的流水线,中国肯定是超过四千条,没有很准确的统计数据,甚至有人说六千条,肯定是四千条以上。但是给你一个对比数据,你就看出它的问题来了,美国、欧洲、日本三个国家加在一起,不足四千条。就说假设我们的生产线,生产能力比欧美弱一点,怎么说它的产能过剩三分之二,产能过剩三分之二的情况下你去投资建厂,显然是不明智的,老板下决心想走包装服务的路子。这时候,这就是老板的愿望,其实2005年把“王甲佳”从江苏盐城挖过来的,当时挖他实际上就是因为老板的梦想,他产生了上信息化的需求,老板知道要做这件事情,不上信息化绝对做不成,我不懂,我需要找一个人,找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把(王甲佳)请来了,老板并不能拿出一个清晰的方案给他,看你怎么做,只能把这一堆的问题抛给他,实际上接下来王甲佳的任务是需要把这个梳理清楚。

    主持人:王甲佳这两年做的也就是这个事情。

    张西振:所以说我们的信息化,我们的信息系统,从开始选型到最后中间开发到上线,经历了三年,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你们搞得这么慢,我想这肯定是站着说话不怕腰疼,面对一个成熟的业务,如果说是这要上的话,肯定是非常慢,太慢了。作为这样,它是得先帮着老板梳理清楚你的业务模式,先把你的商业模式澄清了,业务逻辑给你搞清楚,然后他没有现状的东西,还得把未来的业务状态给你设想好,设计这个系统,既得符合未来的需要,还得应对现在的现状,我不能跳过去,现在业务不好,未来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包装服务企业,现在是一个包装制造企业,我还要做一个系统,既能是包装制造企业也能跑,还能在这个系统基础一步步过渡到包装服务企业,这个难度大了。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是你们几个人联合趟出来的一条路。

    张西振:这个实际上是CIO在这里,和老板捆在一起,向前探路的,要探索这个路,未来这个路没有信息化,没得搞,但是信息化,信息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当时我们为什么开始选型,当时2005年,把国内几乎所有的有点名望的软件厂商都请来了,就把这些问题也抛出来了,谁也搞不定。

    主持人:海尔开出的单子。

    张西振:一样,谁也搞不定,谁也搞不定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就选了一个平台软件,当时听说还有一种开发工具,平台软件是一种开发工具,能够很轻松的做开发,这时候我们就做了这个东西,但是做了这个,拿来平台以后,发现这个平台软件也不成熟,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所以这三年差点没有把王甲佳给折腾死,但是好不容易到去年九月份,终于这个系统出来了,也上线了。这个系统有人说是哪个公司的,和哪个公司也没关系,任何一个软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就是用了开发工具,最后请了一个技术外包伙伴,王甲佳从商业模式到业务逻辑,一步步设计成系统,到现在能运营,能运行。

    主持人:跟王甲佳有关。

    张西振:这个东西,第一你真得和老板融为一体,你就得是他肚子里那个蛔虫,要不这个事情是搞不定的。就算东京这个系统,就是你技术再高明,软件公司技术高手你是搞外包,或者怎么,你过来,他就按照这个技术外包的方式,说你给我一个明确的东西,我给你做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没法明确,这个过程都是每一步探索,设想一下,看看这样行不行,搞开发的,你看技术能不能实现,再试一下,再向前走,再试一下再向前走,具体系统这一块扯起来话就长了。
    第二个困难,第二个问题,就是让老板接受的方法,接受的方式,还要慢慢来,一般接受的,从学院派的方法,完整的IT规划,第一首先说当老板他的业务目标理想处于一种朦胧状态下,这种IT规划能不能做出来,这个前提就是一个大问号。再就是你真正做出来这个东西,老板也看不懂,他也不能下决心,特别是看到,如果后边看到庞大的预算,他就吓得退回去,这个东西很可怕。在这一点上,王甲佳也有个招数,我认为他是比较成功的,我们给他总结一个土办法,土的名词,垒墙一样,一次砌好一块砖,我把第一块石头砌得稳稳的,再在上面砌第二块,我一块一块砌好,这个墙就成了。两种墙,如果是石头都打得方方正正那种石头,这样一种墙它可以事先规划好,可以事先画出图纸来,假设你都是一些不规则的石头,再让这一堆让你砌墙的话,没砌墙之前你给我画出一张图纸来,谁也画不出来。他们这几年,王甲佳做了这个东西,他这一块做得我感觉也是值得借鉴的,借鉴在哪一点,第一,因为老板这个业务模式,它就是要简单的说,一是做整体包装解决方案服务,为客户服务,服务团队,第二是通过做咨询,用研发的手段来接到订单,而更多的,这个阶段的订单不是纸箱了,它有纸箱,但是里面可能有其他,它是一个整套的包装方案,纸箱,内核,填充材料,支撑物,缓冲材料,干燥剂,所有东西都是一个方案,这一个方案,肯定你作为一个纸箱厂,你肯定供应不了,再加上本来老板是想走出去的,想走出温州去的,走出温州,他本来就不想建厂,你走出去,就得在当地找供应商,这个业务模式就是两大块,一大块就是怎样去做出解决方案来,第二大块就是怎样去保证供应,实际上是建一个供应链网络,这是一个目标。而目前,一开始这个网络是不存在的,目前就是一个工厂,这时候王甲佳就要在这个工厂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它的供应链,他怎么办的呢,就是首先保证这个系统满足现在的需求,现在需要他是做了这么个逻辑,我把每一个机台看成一个供应商,他用的原理叫分离和调用。
    把每一个机台都分开,咱们说订单的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它拆开看,你作为一个供应链来说,无非就是这么几个能力,制版的生产能力,纸箱的印刷能力,印刷能力又分好多种,彩印,水印,水印又分几色的,色素越多,对机器的要求越高,还有开槽,模切,印刷好了要把它切开,切开,用模切板切成一些异型的,或者开个简单的开槽,最后是或者顶针,或者胶黏,就这些能力,无非你就是经营这些能力,网络化就是这些能力,这些能力你先不要像流水线那样把它固定好,而是分出这么些点来,王甲佳称为能力单元,能力单元有了订单以后,订单一来,根据这个订单特性,马上把能力单元串起来,这个订单需要串这几个能力单元,这三个能力单元。换另一个订单,可能换这一个,不同的串法,搭积木的方法,这个搭积木的方法在公司内部能用,用完了以后,用起来,现在用起来以后它不但现在的业务是能跑了,它第二步还能够,本身能够降低,计划变得非常简单,很灵活,很简单。王甲佳称为时间计划,时间逻辑做计划。
    更重要的是现在能跑,它随时可以扩展,因为它就是把每一个机台看成一个供应商,哪一个能力,包装服务系统接来的单子是逐渐增多的,服务业务不是一下就来的,逐渐增多的时候发现我这个能力欠缺了,这个单元又欠缺了,哪个能力单元欠缺,既然我自己不投资,不添设备了,那很好,我就向外,这个能力评估下边要多一点,那就找一个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接过来了,再找一个接过来,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系统,这样几年做下来,现在已经把本公司这一块做起来了,外围的已经有那么几十个小厂,成为微型厂,小厂也不是把整个厂联合过来,而是它某一个机台,我们的计划已经管理到一个具体的机台了,这样一步步做过来,用一次切一块石头的办法,比较容易让老板接受,因为他每一步都能看得到。

    主持人:看到了效果。

    张西振:再说第二步设想的时候就容易接受。

    主持人:对,谈这么多是一个洗脑的方式,也是一个策略。最后一个问题,你这个系统,CIO是不是经过层层考验,是不是要经常考试?
    嘉宾:这个比较有意思,确实有这个问题,因为前面说作为老板,他是不懂你这个专业的,正因为他不懂这个专业,才请你来当CIO,这时候你做出来的东西,特别是像王甲佳这种自主开发的,问题更大了,到底是不是好东西,老板是划问号的,我们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上线之前,系统已经开发好了,上线之前,争论比较热烈,很多人怀疑你这个系统上线是不是安全的,能不能,会不会让我这个业务跑不动,这是一个大事,现在业务依赖系统跑,过去我们有一个深管系统,很简单,但是能跑,你别给我换了这套系统,它跑不动了,我的公司就垮掉了,这时候老板也就是迟迟下不了决心的。这时候我们有一个顾问,神州数码的一个副总裁叫王平生,他过去在联想的时候有一个朋友,CIO,可能你知道,叫刘越辉,这个人应该是蛮有知名度的,他也做过神州数码的副总裁,现在应该是离开了。
    靠朋友关系先把他请过来,请过来,这时候其实老板也没说是让他来把关的,大家心知肚明,王甲佳也非常明白,这时候他非常认真的准备,把系统开发过程,开发的逻辑和业务逻辑的吻合度,他对这个业务的理解,和蒋总战略的理解,都是一一汇报,然后把业务过程,每个模块展示给大家看,业务履行的过程模拟给他看,最后刘越辉看完了很高兴,很好。本来说一天,有半天的时间,给朋友帮忙,也没有什么个人好处,就是来帮忙,感兴趣了,当天晚上我们吃饭,第二天不走了,继续探讨,这个东西很有意思。第二天又探讨一天,这样我们老板放心了,上,肯定没问题,上上去。
 
   主持人:做了一个论证。

    张西振:这时候老板组织了一个上线推进委员会,用老板的权威,必须上,哪个地方不方便,你先用,华为任正非常说的话,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先给我僵化起来,不合适你也得用,这样去年9月份,这个系统终于上线了。上线以后,天天修修补补改来改去,但是这个系统跑起来了,证明我跑起来这个逻辑就是对的,逻辑不正确肯定跑不了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挺有意思,其实当时很多人不想让它,一个企业上了信息化,它本身也是一个权利格局的变化,好多时候,过去归我控制的东西,我来审批的东西,跑到了信息系统中去了。信息系统有时候好像它比经理还大,这时候他很难受的。

    主持人:权利缺失了。

    张西振:我们这里边出的一个故事,公司高层的一个人物,只是做订单的一个小组长,在上线的第一周录进去的全部是假数据。

    主持人:人为制造一些问题。

    张西振:全部是乱录的,因为先上是两个系统并行,没改,直接切换,他为了保证,不能说是,全部录假数据,万一业务崩盘了,他也不敢承担,他把老系统,原来的生管系统他录的是真的,这个他乱录,跑起来肯定是不行,最后这个系统不对,就是为了证明这个系统不行,不能上线。结果被发现了,被信息部门发现了,暴露出来了,这些斗争过程,其实这时候反而外来的考验者,外来的专家就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个作用,到了第二天,九月份上线,到现在也跑了四五个月了,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一些反弹,当时上线老板有高压,特别是瞎搞的,也被处理了一下,大家收敛一点。这时候看看又想起来,有些时候他又不舒服,又开始提了,又跟老板讲这问题那问题,其实说实在的,这些提问题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都是老板依靠的台柱子,老板的江山就靠他们打下来的,他们说话老板不能不听,你CIO说的都是对的,王甲佳说的都是对的。

    主持人:你得考虑一下我们的感受。

    张西振:是,这时候又来了问题,第一步想从根本上否定他,从根本上否定不了了,肯定有毛病,这个系统不能这样走下去,老板有点动摇了,老板甚至想,看来这个东西我们自己开发,可能是有问题。不行,我们得下决心,花钱,国内的软件公司我们都找了,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可能我们还要找国外的,找SAP,找Oracle,这时候一个巧事情,蒋总在长江商学院上学,他有一个同学是IBM咨询的。

    主持人:搞咨询的。

    张西振:他就跟他聊,搞咨询也是产品线的一个头,一个咨询线的头,请过来看了一下。

    主持人:对系统再一次做了一个论证。

    张西振:他过来,他说他不专业,看了以后,他认为你们的发展方向没错,那个人是做战略这一块,业务比较熟,信息化这一块他不太熟,你们这条路肯定是走对了,这种商业模式肯定是很有前景的,至于这个信息系统,这样的信息系统能不能支撑这个业务,我再找我的同事,很巧,就是昨天他们来了三个人,专门对信息化咨询线的一个头,高级咨询经理,他带个助手,还有跟包装有关的行业线的,一是有朋友关系,第二他们负责IBM的,温州这个市场他也想来试试水,温州他有一个神秘感,软件公司也进不来,怎么回事,他也想来看一看。
    他们昨天下午到的,也是我先汇报了一下我们的业务思路,和他讲一讲,王甲佳又给他汇报系统开发过程,系统又全面展示了一遍,到今天上午,他们三个人又分别找了提意见最多的人进行沟通。到今天中午他们离开回广州了,一个回上海,两个回广州,跟老板说了一句话,看来不是系统的问题。

    主持人:是人的问题。

    张西振:现在的问题是要考虑怎样把系统做好。

    主持人:是人的问题,怎么管理人的问题。

    张西振:这个话说完,这个话他是单独跟老板沟通的,我们介绍完了,都是背对背沟通的,单独跟老板说了这句话,就是我们到你这里来之前,他跟甲佳说,人家是这样说的,看来我们上这个SAP的项目线,项目小组得成立起来了,这个事先放一放,我们不急,还是先做好个事情。其实这一次次的事情,等于什么样的,你做出来的东西,等于专家来给你盖个章。

    主持人:通过一次两次的考试。

    张西振:这个章盖得越多,老板对你是越信任。

    主持人:质检部门给的质检证明。

    张西振:对,是,不能这些东西你都靠自己说,你说得再好不灵,你仅仅是一方,一家之言,最好是有第三方来说话,特别是这种第三方,和这个系统没有瓜葛,他也不是软件厂商,和你没什么关系,就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和你说话,特别这两次都有一定的朋友关系,都和老板有朋友关系,朋友关系的人介绍的,不但是一个商业行为,同时还有感情行为在里面。

    主持人:如果甲佳他自己请人过来给论证,老板可能又抵触了。

    张西振:如果这个专家是甲佳请来的,那又打个折扣了,又打问号了,这是很好的办法。

    主持人:我觉得今天咱们谈了很多洗脑,老板的苦衷,我们怎么去洗脑方式,懂得老板的战略,砌墙的方式,最后我们讲到,经过这种合格的考验,盖上了产品合格证,出厂了,如何洗脑,还是用实践去洗脑,这个方案比较好,今天的节目时间比较长了,咱们的沟通就到这里,随后在论坛,视频上来的时候,网友会跟您有一个互动,大家会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十分感谢。

    张西振:我们的信息是开放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大家。

    张西振:再见。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