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研究指出,那些实现了企业级应用程序高度协同(即具备高互操作性)的企业更为敏捷,并拥有更好的财务绩效。这些领军企业去年的营收增速是其他企业的六倍,并有望将其年营收增长速度额外提升5个百分点。
埃森哲《价值释放:互操作性推动企业加速增长》报告对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19个行业的4,000多名企业高管开展调研。研究发现,仅在过去的两年间,近一半(49%)的受访企业采用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少企业(40%)在多个业务领域同时开展转型。成功实现应用程序的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提升透明度,加强与客户的互动,灵活且快速应对转型变化,精准把握机遇。
研究指出,大多数企业如今拥有500个以上的数字化应用,有八成(82%)受访企业表示将引入更多的数字化应用,由此带来的技术复杂性成了协同和交互的障碍。而领先企业已将提升互操作性视为整体业务和技术战略的核心。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企业与行业技术主管艾玛·麦圭根(Emma McGuigan)表示:“互操作性是提升企业系统价值的基础,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采用相应的技术来提升实时、经济和高效的互操作能力。打造相互集成、互操作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幅缩短转型周期。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将借助互操作性提升企业灵活度提上了重点事项,希望由此促进营收增长、提升效率和打造韧性,进一步实现价值落地,达成企业全面重塑。”
研究指出,有34%的全球受访企业具备了高互操作性,这些领先企业不仅取得了更卓越的财务绩效,并且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众:提升供应链和运营方面的表现高出其他企业12个百分点;客户体验重塑方面的表现高出16个百分点;员工效率提升方面高出12个百分点;可持续经营实践方面高出4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
同时,研究发现,领军企业能够在仅增加2%至4%的预算用于应用的基础上,在现有IT堆栈中处理数量等同、甚至更多的应用,实现盈利性增长。
面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报告建议,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提升应用间的互操作性,打造技术韧性,加速数字化转型:
高效运用云技术——云技术是实现互操作性的基础。领先企业通过将现有的应用迁移上云,并投资建设新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即服务(SaaS)来提升互操作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应用云完成跨应用的数据链接和体验,实现同步和一致。研究发现,具有高或中等互操作性的企业中有72%采用了公共云,并已将原有30%的数据和应用迁移上云,而其他企业中仅有60%采用了公共云。
采用可组装技术——企业将静态、独立的技术架构转变为更为灵活的技术架构,即可组装技术,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对系统模块进行再集成和再组装,支持企业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开展转型。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的应用组件,企业可以在不造成大规模业务中断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业务解决方案。
聚焦高质量协作——提升互操作性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支持跨部门、员工间的高质量协作。通过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新的工作方式能够赋能员工,释放技术价值,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培育协作文化。研究表明,超过四分之一(27%) 的企业高管认为,低或无互操作性所导致的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跨业务部门间缺乏协作。企业需要推广更多具有互操作性的应用,鼓励各部门以一个团队的视角来解决问题,扩大合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