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CTO频道 02月27日 北京消息:
1. 新冠病毒揭示全球网络与生态系统的关键重要性
新冠病毒相关的科研工作需借力全球网络与生态系统,以尽快研发出药物与疫苗
新冠疫苗研发展开全球竞赛。1 月 10 日,中国科学家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发布到公 共数据库中,美国 CDC 也与当地时间 1 月 24 日发布该国首例确诊患者的病毒基因组序 列。据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的论文,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人工智能制药公司 BenevolentAI 借助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 AI 技术发现经典 JAK 激酶抑制剂巴瑞替尼 (Baricitinib)或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科学家也在积极使用人工智能 等技术加速药物筛选的研究。尽管政治可能瓦解全球网络,但科学却会起到反向作用,将 全球力量集聚在一起快速行动并解决这次危机。
科技公司开放基于云的解决方案,支持医疗研究
·百度向全球科研机构免费开放 RNA 结构预测网站及算法;·为帮助加速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研发,阿里云在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
开放一切 AI 算力;为应对返工潮,政府协同两家计算机视觉公司格林深瞳(DeepGlint)和旷视科技 (Megvii)对地铁、火车站及机场的体温检测系统进行升级。两家企业临危受命,春节期 间火速成立团队,在短时间内研发出了 AI 测温仪。该测温仪可以在 1 分钟内完成 100 人 以上的人流体温扫描,大大减少了因排队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 新冠疫情影像下,远程办公、教育和医疗系统成为市场热点
办公协同平台确保企业生产力
·为保证超过 1000 万家企业与 2 亿上班族的网络通畅和用户体验,阿里钉钉的技术人 员利用计算资源编排服务(ROS)在短短 2 小时内部署了超过 10000 台云服务器。·华为云 WeLink 智能工作平台为用户免费提供 1000 个账号使用及 100 方不限时视频
会议支持企业的远程办公与协作。1 月 26 日,京东健康上线“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平台,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的在 线问诊服务。中兴联合中国电信利用最新 5G 技术在全国首次实现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5G 远程会诊。云南昆医大附一院则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的 5G 网络平台+远程医疗为新冠 肺炎患者开出首张智慧医疗治疗方案。在 5G 技术的支持下,远程虚拟会议与高分辨率的 医学图像共享无疑为全国乃至全球医生及专家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线学习工具解决学生上学难题
中国教育部先前发表文件鼓励各大学校利用线上方式进行授课。超过 30000 名的教职员 工现已进行了由清华研发的雨课堂的操作培训,将于 2 月下旬起开始使用该系统进行授课。华为则联合拓维信息区域在线学习中心,使用其 WeLink 平台帮助地方教育部门及全 国中小学校保持正常教学进度。
线上服务帮助支持疫情期间人们的正常生活展开
新冠病毒的爆发使中国民众不得不接受新的线上生活方式:应用程序和小程序上使用外卖 配送服务、接收最新新冠讯息、实施工作协同以及观看各类直播等。京东近期宣布从除夕 至初九,京东生鲜销售同比增长 215%,共卖出了近 15,000 吨生鲜产品。丁香医生作为 利用微信小程序平台运营的自媒体,其发布的实时疫情地图的累计浏览量已超过 18 亿 次。银行也纷纷扩大服务范围加入战疫行列。平安银行与光大银行实施多项举措驰援抗疫 工作,包括实时疫情地图、药品配送和在线捐赠服务。
3. 组织与机构利用数字工具及平台增强公民信心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看板为人们可视化疫情资讯
1 月 20 日起,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开始召开日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情况和防控工作。 随着疫情加重,卫健委于 1 月 29 日开始实行每日两次的信息通报,并随时根据疫情发展 进行通报次数的调整。各个平台和网站也相继响应以帮助提升数据与信息的透明度。包括 丁香医生、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在内的各个平台也都利用可视化手段,将疫情的数据与资 讯展现出来。市民还可以通过 GPS 服务支持的病例轨迹查询系统查询附近小区的确诊病 例人数。
区块链在疫情期间助力增强数字生态系统
疫情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真假信息发布。区块链去中心化与不可篡改性可帮助解决有关真 伪的各种关键问题,如食物溯源、关键物资的物流信息以及防护信息的真实性。支付宝已 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会对物资需求信息、物资的运达情 况进行审核和上链存证,向公众进行信息披露。趣链科技(Hyperchain)则启动了一个 基于区块链的平台,用于跟踪发送给中国医院的医疗用品捐赠,确保物资送达到疫情中比 较严重的地区与医院。
数字智能工具帮助改善公民体验
数字智能技术有望帮助中国的机构与组织大规模地提升公民体验。具体通过参与数据中心 的数据同步;结合数字分析获得数字交互的整体洞察;并将快捷优化体验嵌入进用户互动 系统中。这是一个让中国的组织与机构了解公民体验与其对战略决策影响的极好机会,同 时也能通过数字的手段在危机时刻搭建公民信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