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技术往往都是先有模糊的雏形和市场关注度后,才会被赋予概念。低代码正是这样一个技术,2014年,Forrester首次提出了低代码/零代码的概念。随后Gartner也提出了aPaaS和iPaaS的概念,其中aPaaS和低代码/零代码的概念就是吻合的。
Forrester定义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一种应用程序开发的平台,采用可视化、声明性的技术,而不是编程,以满足各种应用和流程自动化的使用情况。
对于低代码概念的阐述Forrester更偏向于核心价值,一方面是能够实现业务应用的快速交付,而且是颠覆性的快,一方面是能够降低业务应用的开发成本。
业界常说低代码开发平台更加适合业务人员,其实则不然。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分为两种,针对专业开发者(for professional developer)的平台,主要服务于研发团队;针对业务开发者(for business developer)的平台,不要求使用者具备专业开发能力,也常被形容为无代码(no-code)。
尽管低代码已经被抬高了几个身段,但低代码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核心开发系统,不应高估其效用和应用场景。Forrester看到,目前企业对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主要诉求仍是实现快速应用交付,同时也会关注平台的使用成本。
而且在疫情期间,低代码平台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实现或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银行、保险、零售、医疗、政府、制造、电信和建筑行业。
在低代码概念提出7年后,2021年Forrester又发布了首份《中国低代码平台发展报告》(The State of Low-code Platforms In China),报告指出,过去18个月,58% 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低代码平台和工具进行系统搭建,16%的企业计划引入低代码平台,采用低代码技术在中国已蔚然成风。低代码/无代码、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 (IoT) 等新兴技术的协同,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Forrester看到国内低代码厂商的多样性强,可以划分为9个大类,包括:数字流程自动化(BPM)、公有云、面向专业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平台、面向业务开发者的低代码开发平台、AI/机器学习、BI、协作管理、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数字化运营平台。
现在全球已经拥有很多活跃的低代码供应商,它们正在帮助企业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开发。至顶网也与不同类型的低代类型服务商,以及用户展开对话,为用户展现出低代码现阶段的全貌,以便帮助用户更好的使用起来。
未来具备适应性、创造性、弹性的企业将增速更快,低代码平台则能帮助企业更好的提升这三方面的能力。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2年第11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22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ContextGen,这是首个能够同时精确控制多个对象位置和外观的AI图像生成系统。该系统通过情境布局锚定和身份一致性注意力两大创新机制,解决了传统AI在多对象场景中位置控制不准确和身份保持困难的问题,并创建了业界首个10万样本的专业训练数据集,在多项测试中超越现有技术。
谷歌推出升级版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基于最新Gemini 3语言模型构建。新模型支持更高分辨率(2K/4K)、准确文本渲染、网络搜索功能,并提供专业级图像控制能力,包括摄像角度、场景光照、景深等。虽然质量更高但成本也相应增加,1080p图像费用为0.139美元。模型已集成到Gemini应用、NotebookLM等多个谷歌AI工具中,并通过API向开发者开放。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R-Scientist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发现领域的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实验数据中自主发现数学公式,通过工具驱动的数据分析和长期优化机制,在四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比现有方法提高了6%-35%的精确度。这标志着AI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科学发现者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