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互联网周刊 2010年3月1日
关键字: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2页)
对于业务主体广电系和电信系而言,彼此业务的双向准入,则意味着产业链将会出现分化,并可能重构。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而电信企业也可加入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这样,传统的电信业产业链中,有可能增加广电企业的身影;同理,传统的广电产业中,也可能有电信企业的加盟。
广电系早已行动。制播分离的体制改革和组建NGB(下一代广播网)即是其先期部署。再加之国家的非对称开放策略,在和电信系竞争的赛跑中,广电系的起跑已是箭在弦上,占得先机。尽管这样,广电系所面临的局面仍不被看好。
“考虑体制和竞争力的因素,形势对广电未必有利。一直以来,广电更擅长基础业务和产品制作,但在增值和服务领域,就处于绝对弱势。”姜奇平分析,从体制上说,电信业早已政企分离和打破垄断,而对于广电,体制改革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若以垄断和政企不分方式经营,体制的障碍必然导致其竞争力低下。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早期,广电系可能通过国家权力的介入,以监管之名发牌照、设门槛,只有当广电市场化运营几年以后,双方的“双向进入”和全业务竞争才具有实质意义。这时,产业链的重构和分化将变得剧烈而深入。
著名电信咨询专家、Frost &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则认为,广电系和电信系的所谓“双向准入”,其实并不重要,也很难。
“不容易。”当《互联网周刊》记者向其咨询三网融合后传统的广电系和电信系是否会进入彼此的业务范畴时,他斩钉截铁回答。“广电的传统业务是影视的播出,电信百分之百进不了,否则IPTV不会喊了那么多年。”而对于广电系进入电信系,“道理上进得去,但就是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是吃不上的肉。”他认为,只有国家政策上开放了,内容上走向开放,三网融合才有意义。
如此看来,至少在短期内,广电和电信企业还是“各做各的”。产业链的重构和分化,将是广电市场化以后面临的局面。而这段保护期之后呢?
“不对称是个双刃剑,靠山也是火焰山,市场永远不是行政命令可以永远控制。”一位经常在业内撰写博文的北京移动员工这样写道,“或许,对于广电系来说,真的需要拿出勇气放弃点什么了。”
平台为王
三网融合后,面对未来的产业洗牌,谁才能掌握产业链话语权?让我们看看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后,将会发生什么。
首先,三网融合将实现网络的宽带低成本。
根据中研博峰高级咨询顾问金峰的分析,目前互联网上大部分传输要求是点到面的,但是其传输结构是网状的,这样就决定了传输速度的增长无法满足信息内容增长的速度。目前每天互联网上信息内容的产生量为230G,即使用户终端使用8M的带宽,每日全力下载,最多也只能下载86G左右,这还仅仅是一个理论的数值。但如果应用广播技术,将内容推送到移动互联网上,每天所能传输的最大的数据量为350GB/天左右。
“未来可能采用的模式是‘无线通信+广播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的传输技术,在处理一些低带宽和个性化的需求时候,如聊天等方面的应用,可以采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的方式;而在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共性化应用时,则可以采用广播通信的方式。”
网络的宽带低成本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能够迅速有力地扩大网络用户规模,并刺激内容生产的进一步繁荣。自从传出加快三网融合的消息后,即使在大盘下跌的情况下,整个传媒板块也出现逆市上涨。证券分析师认为,三网融合的近一步推进将使整个传媒板块受益。
事实上,近一年中,视频版权价格已经大幅上涨,据业内人士介绍,独家首播电视剧的价格已经从原来1万元每集的价格已经涨至数万元每集。甚至有人感叹,“版权价格涨的比房价快。”已经被津津乐道很久的“内容为王”似乎正在成为现实。
然而,内容生产者是否会成为最有权力的产业链环节?对此,金峰并不看好。“首先,内容生产者目前是越来越多的,广电、互联网站、电影公司等等均是内容服务商;其次,内容生产者目前所能够提供的内容有同质化的趋势,而即便是三网融合之后,最终的管道运营商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其在内容的采购方面仍然具备话语权。可以说未来内容生产者的话语权将会有所增加,但绝对不会成为最具有话语权的一个环节。”
如果不是“内容为王”,那未来的王者又是谁?
最可能的答案是平台服务商,而目前最典型的代表是亚马逊和苹果。
掀起了阅读革命的亚马逊,在其网络书店上,大约有39万种图书、29种杂志和38种报纸可供Kindle用户下载,去年圣诞节电子书销量更是首度超过纸质书,一天售出950多万“本”。凭借如此庞大的资源和用户规模,亚马逊拥有了强大的产业控制力。
而撼动了整个IT界的苹果,其App Store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超过十万个,截至今年一月,总下载量已经超过了30亿次,连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自己都惊讶不已。为了方便用户寻找合适的软件,苹果加入了Genius 和Appsaurus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下载记录或某种算法来向用户自动推荐。在汇聚了无数开发者的同时,苹果对用户的消费行为产生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难怪乔布斯的每次现身,都会引发粉丝的狂热。
这些在赢得尊重的同时还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在产业中扮演的无疑不是直接内容生产者的角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用了一种“众包”的方式,为海量用户提供各色内容。某种意义上,平台服务商也同样体现了“内容为王”的精神,只不过,是“长尾内容”。
这正是平台服务商的特点和价值,即通过内容聚合,以低成本满足所谓“信息过剩时代”的长尾需求。其盈利模式也有着多种可能性。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海量信息中的搜索和推荐功能促进营销,实现后项收费。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最主流的方面,根据自己提供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实现前项收费,如每笔交易收取一定服务费,这在服务对象精准到个人的时代并非不可能。如此纵横自如的商业前景,也让平台本身成为高含金量的资源。
种种分析都揭示,三网融合后,平台服务商将成为产业中枢和最关键的稀缺资源。
开放路线
三网融合不仅包含网络层和业务层的融合,行业管制和政策也将趋向统一。这种统一,是否会带来更多竞争和更多内容上的开放?
“三网融合无疑将会带来更多的竞争。”金峰认为,“在内容开放的方面,预计开放将会体现在同一个信息内容能够在更多的渠道上进行传播,例如原先政策规定只能在广电网络上传播的内容,未来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而在内容的本身,预计未来也将更为开放,但这并非受三网融合的影响造成,而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所形成。”
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看来,现有模式的纯内容生产将不会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收入的主体,而长尾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将成为主流。一向以拥有内容资源而自重的广电系必须意识到这种转移,并加快市场化的步伐,而不是通过内容牌照维护垄断。
“从互联网领域三大门户发展的经验看,到一定时期,服务收入肯定超过内容。等将来业务的70%来自增值服务而不是内容和广告,当内容变得不值钱的时候,牌照发了有什么用?即使对内容的监管是百分之百,也只能监管整个业务收入30%。这时再不打破垄断,就挣不了钱。挣不到钱时,它就会去找市场,会自动调整自己。这已是被历史证明的大势,大势不可逆。”姜奇平分析道。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