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杨海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杨海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尊敬的小凡司长,在座的各位CIO同行,各位朋友们,很高兴今天我们能够汇集在这里,共同探讨IT与业务的融合之道。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装备,不仅仅是软件,软件的作用我们就是要通过它的集成、构建把这些知识集成起来,形成业务的生产线。

作者:曹瑜 来源:支点网 2009年1月15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尊敬的小凡司长,在座的各位CIO同行,各位朋友们,很高兴今天我们能够汇集在这里,共同探讨IT与业务的融合之道。站在中国乃至世界,我们在共同探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之路以及实践之路。

  我本人原来在学校从事IT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走到了工业、科技第一线,现在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们国家在太空领域从事卫星、火箭以及飞船研制的主要单位。

  今天,我想谈谈我自己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通过两化的融合,来谈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思考和建议。

  大家都非常清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十四大到十五大提出推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大力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这样推进的历程中,我们为什么要从推进、带动走到融合,我们融合理解融合的深刻含义和策略,我们企业如何践行两化融合的策略,这实际上是摆在我们当前从事信息化和工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和难题。今天,我从我自身的理解,谈一下为什么要进行两化融合。两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怎么理解、怎么认识。第三个,结合这样的认识观点,我们来共同认识对于企业信息和建设的再思考。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是由若干的指标来衡量,由若干的体系来表征。一种是按照农业和非农业的比重,这实际上是大部分的国家从农业走向工业的标志。第二种是按国民经济生产的比重来衡量,第三种是按工业领域最重要的领域制造业的领域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程度。第四个是从工业化的阶段,我们走过了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大机器生产、现代消费品,包括现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这样的阶段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

  应该说衡量工业化、信息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工业化从机械化走向了规模化生产、自动化生产,乃至走到了智能化的生产。这应该讲也是当今工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

  从工业本身的角度,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认识工业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程度。我们看到一个现代的工业化发展,首先要有引人注目的表征国家工业力量的工业产品,像现在的飞机,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实际上是一个现代高技术集成的工业产品,包括我们现在的高速列车和大量的水轮机等水电装备。在这些工业产品的后面,实际上有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在支撑着我们工业产品的发展。这个工业体系从机电到整个的能源引进等等,如果说工业产品是这样一个工业体系冰山上露出海面的一角的话,那么实际上在这个海面下面巨大的冰基就是我们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工业能力。工业体系是看得见的,工业能力是这个冰基的巨大的浮力。我们讲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大预示着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深厚与强大,所以这个工业体系就像这个冰基所蕴含的巨大的浮力,冰山越要显赫,冰基越要博大雄厚,工业能力才越强。所以,应该讲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和工业能力决定了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具有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整个的素质,我们就说具有强大的工业化程度。应该讲,只要有强大的工业能力,我们不仅可以生产出好产品,我们可以持续地生产出好产品。我们看到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崛起,本质上是他具有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工业能力所显现出虽然经过了战争摧毁,但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

  也正因为这些,在支持这个工业体系和工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装备是工业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是要靠一系列工业装备来完成的,它是国家工业化的关键,是国民经济持续的基础,是国家工业的发动机。

  十七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两化融合的道路,所谓的新型工业化就是我们在工业体系中,不断地创新出新产品,不断地要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体系,不断地要建设我们工业的新能力。对于传统的工业硬装备要进行改造,要发展适合现代工业的以信息、软件为主的软装备,要构建新型的工业装备、新型的工业化生产线、流水线,打造新型的工业体系,进而来锤炼我们的工业素质和提高工业的能力。我讲两化融合本质来讲就是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融入来锤炼我们国家的新型工业素质,从而达到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我们进一步认识一下两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应该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指在一个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工业领域的相关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了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工业环节、工业产品,使之能够形成支撑工业能力的新型工业装备,提升工业的素质和工业能力的一个过程。

  只有硬装备和软装备融合起来形成新型工业的装备,才是我们工业体系融合以后具体的载体和体现。我们现在谈硬装备就是有多少的生产线等等,软装备就是这个企业里面有多少的管理系统、流通系统,它是为现代工业提供软能力的灵魂,也是新型工业化装备的大脑。

  第四个观点,融合的过程就是工业装备构建和融合的过程。我们看我们过的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条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之路,我认为这只是在单点上,在单项工业技术上的一种实践和应用。我们通常大家都很津津乐道,我又有一项新的技术应用到工业中去了。只是仅仅是一个应用,这种应用可以形成一个单项的工业技术,也可以形成单项工业的组件,但是要真正构建起新型工业能力,必须通过集成、协同和能力建设,形成企业的创新设计平台,现代管理平台,快速相应的制造平台和综合集成的平台。形成了这样的工业体系和工业能力,才支持我们现代工业的发展。我想对于一个工业化体系、来讲对于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板来讲,他更关注我的能力、我的体系、我整个的生产线,而这些恰恰是通过工业的要素,工作的技术软装备和硬装备的集成来实现的。

  所以,应该讲提升工业能力是融合的目标,我们不能说简单地应用就是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工业要素相关的集成和渗透,逐渐形成软硬一体化的工业装备,期目标是提高工业能力和锤炼工业素质。对于素质这个概念,我想正如刚才赵司长所讲的,在当前金融海啸、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素质好的企业就能渡过这个难关,就能够在大风大浪中搏击、生存、大浪淘沙。信息化恰恰是打造这个企业这种素质的有力的武器,他是在波涛汹涌中船上的稳定器,是支持我们企业发展百年和重生的武器,我想这才是信息化支持我们企业发展的本质所在。当然了,融合具有它的全面性和渗透性,也有它的整体性。

  最后一个问题,结合这样的认识,也结合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自企业的第一线,我想谈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再认识、再思考。既然融合的主体是企业,我认为企业也是我们工业化的主体。企业利用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和工业产品,企业的设备制造的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核心能力。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各方面、各环节的集成,与融合业务所形式的软装备、硬装备,也就是我们讲的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的生产线,它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企业不断建设能力的改进过程。

  这里我提出了数字化生产线这个概念,什么叫做数字化生产线?实际上在企业,我们是以企业的业务需求为主线,以集成的框架软件为基础,我们设计、制造、管理等软件工具和标准、规范信息知识与业务、流程密切地融合和集成,形成企业支持设计的系统、支持生产的系统,支持管理、流通的系统。它实际上是用一种软装备的载体和系统来支持,它实际上就是企业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现在我们生产汽车的生产线,我们看到机床、机械手等等。而企业的管理系统也恰恰是由知识、流程等等,这些我们眼睛看不见,但是它是生产智力产品的生产线,是我们知识处理和加工的生产线。企业具备了这样的生产线,才具备了我们管控整个生产能力的生产线,所以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

  这样的软装备是我们企业的核心,它要构建一个以信息化为主体的生产线,它包括了核心软件,包括了机械方面分析的构件,包括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包括了我们的业务规范,也包括了我们的业务流。本质上,一个制造型的企业是靠过程来推动的,有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管理过程。只有对这些过程、流程进行必要的梳理,按照工业化的流程来梳理,按照流程对于这个信息进行控制,我们才能按照企业通过信息控制来生产知识产品,最后是制造生产线这样全部的进程。所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装备,不仅仅是软件,软件的作用我们就是要通过它的集成、构建把这些知识集成起来,形成业务的生产线。

  这样讲太抽象了,我想还是从设计生产线这个概念讲起。它是一个企业进行产品设计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设计进程来讲,从软件的角度我们有CAD、CAE、数字样机、机电分析等软件,我们首先要有一个PDM,有了这样的框架就相当于有了一个主板,把我们单个的工业软件安装在主板上,按照流程、业务架构,然后形成我们企业的系统,形成状态的控制和工程的管理,形成协同系统的管理,然后来支持我们的产品。所以,应该讲一个设计系统的构建过程,是以集成框架的软件维基础,把各种业务软件、工程软件按照规范集成在一起,本质上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的过程。

  同样,生产制造这个可能就更直观了,我们实际上要把从工艺到生产计划,到车间管理,到质量控制,才能达到协同生产能够的要求。管理同样也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把各种管理要素、人力资源、生产管理、供应管理等业务和我们的管理软件的框架ERP来进行集成、整合,构成企业的全面管理系统,构成企业的决策管理支持,所以管理信息化更多地是一个建设过程,梳理管理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业务,不仅仅是ERP软件简单地应用。如果说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管理企业走向于不成功或者是失败的话,很大的一块是因为我们简单地认识不足,和仅仅认为是软件的简单再使用。实际上,一个管理系统建设就如同企业构建一个管理的能力大厦,它是把诸多的管理要素、管理流程、管理软件、管理工具集成、融合,然后构建工业能力、构建管理能力、构建管理软装备、构建流水线的过程。

  融合、协同是构建数字化生产线的过程。所以,我们真正的信息化建设要从过去的应用,单项技术的应用、单个软件的应用,真正走到全面的融合,真正走到集成,真正走到协同。我想,融合、集成、协同的概念大家实际上很熟悉了,但是它就像工业建设过程中,它是按照生产线的工业布局,按照生产要素的设备要求,把它集成起来建设成一个车间的过程。我们搞信息化建设,就是建设企业设计车间的过程、建设企业制造车间的过程和建设企业管理平台的过程。

  那么,在构建这样的生产线和软装备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数字化生产线的工程目标,我们往往只是技术目标,只是我要买一个软件、建一个网络、构建一个系统,我们的工程目标是什么?我们的工程目标实际上是依据业务的目标,对于业务流程进行流程再造和梳理,然后把工业软件融合进去,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工程目标。

  只有在业务流程熟悉和清楚的情况下,才能构建出好的流程。我们企业搞信息化,本质上也是对传统企业流程进行改造和提升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必须要考虑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重组、业务提升。我们要围绕这个建设过程,要配置恰当、合用的工业软件,要针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的基础上,按照工程目标的要求,配置各种工业软件和要素。我们不能说软件供应商卖什么我们要什么,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业务流程需要什么,我们来买什么。这恰恰是很多企业信息化投资庞大、收效甚低的一个核心要素,不是软件厂商说我有这些软件,我有这些能力。你要看我到底处在一个什么发展阶段的企业,我需要哪些合用的软件,如果我现在还处在手工作坊初步自动化的结果,我完全没有必要用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和工具,我们要适用合适工业能力的软件。

  所以讲,全面的融合、集成、协同是构建企业核心的关键,我们要通过流程的梳理、工业软件的配置、集成框架软件,把这些流程和工业软件集成在一起,把信息和知识集成在一起,来构建我们企业新型的工业装备、新型的生产线。最后,我想把我认识的观点做一个回顾。

  应该讲,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工业装备、不断提升工业能力和增强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而两化融合是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的过程,影响讲从融合的整体要素、过程、载体和目标方面,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特征。最后,我想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全方位、各环节的集成和融合与协同,形成企业能力的软装备,构建全面支撑企业业务的数字化生产线,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所以,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大会,主题是围绕着“IT和业务融合之道”,我想这个意义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希望我的认识和见解可以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们来共同推进我们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谢谢大家!

  (附:杨海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