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如烟之争:是品牌危机还是营销阴谋?

如烟之争:是品牌危机还是营销阴谋?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每一场信誉危机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如烟遭遇品质危机之后,又当如何结合烟草行业背景进行分析呢?这也是制定危机管理措施的先决条件。

2008年4月10日

关键字: 危机管理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11月22日,北京重要的主流都市类媒体《京华时报》爆出惊人消息:作为能够让吸烟人群上瘾,量大并能致人死亡的尼古丁在知名戒烟产品“如烟”的含量超过普通香烟含量。消息一经刊出,舆论哗然,媒体纷纷跟进,争相报道,如烟一夜之间就由公益性的戒烟英雄,变为不顾公共利益的奸商。这其中的是非曲折让公众如坠烟雾,媒体成就了如烟的一夜崛起,现在又准备将他棒杀于公众舆论之中吗?
 
    争论烟碱含量,谁能找到权威论点支撑?
 
    “一支普通香烟的烟碱含量仅有1.1-1.6mg,而如烟弹的烟碱含量有的高达16mg,远远高于普通香烟”,有媒体报道称。
 
    如烟在声明中回应:“每支烟弹的烟碱含量相当于一盒普通香烟(20支),一只“如烟”烟弹的尼古丁含量(高浓度18mg)相应地低于一盒普通香烟(20支)的尼古丁含量(1.2 mg×20支=24 mg),将一支烟弹的尼古丁含量与一支普通香烟的尼古丁含量比较属于恶意误导行为。”
 
    在走访如烟终端中,销售人员介绍说:“选用产品时,根据烟瘾的大小来决定,其中使用的烟弹所含烟碱量分别为16毫克/支(高)、11毫克/支(中)、6毫克/支(低)、0毫克/支(无)。如果一天吸一包烟的烟民可以选择高浓度的烟弹,由于不存在自然现象,一支烟弹可以使用1.5-2天”。
 
    北京一家媒体在一篇名为《如烟公益创新奖困扰 未成年人可能先如烟后香烟》稿件结尾处谈到如烟创始人之一,暗示“烟碱门”事件是“广告勒索”的行为。
 
    这究竟是媒体的断章取义、误导公众,实为“广告勒索”,还是如烟强词狡辩,致公众利益于不顾,追求不道德利润?结果不能由媒体下结论,更不能够听信如烟的一面之词,作为卫生部下属的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成为了本次争论的“裁判员”。
 
    而我们还要耐心等待到于12月底卫生部的权威检测结果。
 
    戒烟产品触及了谁的利益?
 
    戒烟产品卖给谁?这个问题问的过于愚蠢,但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我们会发现一个是生产销售香烟产品,培养大量烟民的烟草集团;另一个是制作研发戒烟产品的企业,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凸现于公众视野面前。
 
    作为我国税收重要来源的烟草企业,占据了国家财政收入的6.32%,全国纳税100强中,烟草企业占据了30个席位。据统计,中央级财政收入中,来自烟草行业的税收占到近1/10。其中,卷烟消费税构成了烟草工商税收的主体,“2005年高达993亿元,占全部国内消费税收入(1634亿元)的61%,占全部烟草工商税收的1/2.” 曾在中央政治局讲课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公布了她的研究结果。
 
    李玲教授在随后的分析中指出:“吸烟导致疾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和为2275.48亿至2870.71亿元之间,而2005年烟草工商税收合计约为2000多亿元。烟草致病的经济成本已经抵消了烟草利税收益。
 
    我国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从今年的1月份开始履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将成为国内的配套支撑法案,控制烟草在国内的使用、销售。
 
    当发改委与部分烟草企业代表商讨修订法案,涉及到控烟情况时,烟草企业普遍持消极态度,甚至强硬的抵制该法案。
 
    一旦控制了烟草销售,戒除烟瘾又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戒烟产品应运而生,并会逐步形成与烟草企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以生产如烟的北京赛波特公司为例,其去年的销售总额号称在10亿元,而如烟产品还仅仅是集中在高端市场。
 
    有人提出如烟是暴利,价格虚高。我想这不排除赛波特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人本色,更让人们想到如果戒烟产品和香烟价格趋同,烟草企业将会受到何等强烈的冲击呢?国家对于烟草的控制是逐步展开,慢慢推进,不能够一蹴而就。作者本人作为烟民在生活已逐步感受到了烟草价格在提升,以前热卖的很多品牌已经消失。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