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的发展让算力迎来了高光时刻,但不能忽视存储在其中的作用。
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后,存储市场在2024年开始重新回到正轨。生成式AI为存储行业带来了一些机会,也带来一些挑战。
由于AI应用与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有着显著区别,传统的存储架构已无法应对这些要求。更大容量、更高带宽、更低延迟,更低功耗,促使存储也要做出一些变革。
首先,速度是个老大难问题,当AI模型需要迅速生成创意时,却因为数据存取缓慢而“卡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体验;
其次,存储容量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生成式AI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训练,传统存储在面对这些庞大的数据集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最后,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也让许多企业感到困惑,面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怎样迅速调整以跟上步伐,成为一大挑战。
大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SSD凭借其超快的速度和可靠性,由于生成式AI需要迅速访问和处理大量数据,SSD减少了数据存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瓶颈。云存储的灵活性也让企业能够根据需求动态扩展存储资源。当然传统的机械硬盘也有一席之地,在大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机械硬盘也可以在多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支撑,其性价比仍然具有优势。
存储系统与生成式AI之间的协作将更加紧密,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将直接影响AI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效率,确保海量数据能够快速存取、处理与分析,并能应对大模型时代的复杂需求。本期《数字化转型方略》我们将从芯片技术、硬盘选择、企业级存储产品以及云平台的应用,深入探讨生成式AI时代存储架构的变革。
未来随着生成式AI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存储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成为了推动AI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
《数字化转型方略》2024年第9期:http://www.zhiding.cn/dxinsight/240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最新数据显示,Windows 11市场份额已达50.24%,首次超越Windows 10的46.84%。这一转变主要源于Windows 10即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结束支持,企业用户加速迁移。一年前Windows 10份额还高达66.04%,而Windows 11仅为29.75%。企业多采用分批迁移策略,部分选择付费延长支持或转向Windows 365。硬件销售受限,AI PC等高端产品销量平平,市场份额提升更多来自系统升级而非新设备采购。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新一代液态基础模型突破传统变换器架构,能耗降低10-20倍,可直接在手机等边缘设备运行。该技术基于线虫大脑结构开发,支持离线运行,无需云服务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性能基准测试中已超越同等规模的Meta Llama和微软Phi模型,为企业级应用和边缘计算提供低成本、高性能解决方案,在隐私保护、安全性和低延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