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04日 北京消息:近期,Facebook与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隐私泄露风波不禁让所有Facebook用户以及使用个人数据发布广告的各大互联网公司不寒而栗。
毕竟,广告收入是支撑这些企业的经济命脉,它们没有广告收入就无法生存和发展。Facebook和Google一直主导着数字广告市场。2017年,这两家公司的数字广告收入共计约1130亿美元,而紧随其后的四家竞争对手的2017年广告收入不足110亿美元。
在隐私泄露的严峻背景下,令人欣慰的一点是市场对更智能、更优化、更分散的数字广告业务模式敞开了大门。在这种模式中,用户不仅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还可以控制数据使用的地点和方式。用户本人将对这些数据的使用收费——而非Google或Facebook,或任何其它中间人。
现在,欢迎来到基于区块链的广告平台!Gartner已经发布了一份名为《市场洞察:如何利用基于区块链的突破性广告平台实现GDPR合规性》(Market Insight: How to Capitalize on Disruptive Blockchain-Based Advertising Platforms That Enable GDPR Compliance)的研究报告。目前,这类新平台虽在开发中,但部分功能现已在Brave Attention Token平台的测试版中实施,具体请参阅Basic Attention Token。Gartner预计该生态系统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理论上,该新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
未来之路
Gartner的研究报告指出,此类基于区块链的替代广告模式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大多数广告商和发布者不会主动参与这种新的商业模式,除非相当数量的用户使用可以支持隐私的浏览器接口,并且用户数量至少达到2500万至5000万。
变化指标
尽管如此,请考虑如下可能导致变化的指标:
公众对个人数据泄露者的不信任将推动区块链系统更加普及
所有这些指标都加剧了公众对核心采购中间商(central power brokers)的强烈反感和不信任——无论他们是政府还是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意味着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更加普及。
一些人认为区块链的基本价值主张就是源于公众在加密货币方面对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在其它非加密区块链使用案例中对中间商的不信任。
阻碍
在与同事谈到基于区块链的新的广告平台时,我发现主要阻力之一来自Google和Facebook的免费服务价值。是的,确实如此。但是老话“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是真的。
就本人而言,我宁愿为这些“有价值”的服务付费。对我来说,付费是更好的选择,否则,我将对这些公司负有义务,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提供的服务免费,他们理所当然就有权侵犯我的隐私,以及使用、滥用和出售我的个人数据。我也毫不怀疑,如果大型互联网看门人获得的广告收入减少,他们将无法在盈利的状态下继续保持对互联网用户的垄断,而大量创新公司将很快填补这些空白或缺口。
底线
公众的不信任与日俱增,而这种不信任现象的理由充分。
也许,仅仅是也许,我们会看到这些基于区块链的新数字广告商业模式缓慢发展。所以,理论上,我唯一能相信的就是我自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