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06日 北京消息:近日,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外籍人士的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普遍看好中国的政策环境和晋升空间,尽管他们来到中国的初衷是追求工作环境、施展才华和薪资。同时,中国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和国人友好度也受到外籍人士的高度认可。此外,较一线城市,生活在新一线城市的外籍人士有更强的意愿留在中国定居。
不远万里来中国,老外到底图什么?
外籍人士以各种身份在中国生活,他们可能是留学生,也可能是外派到中国的职场精英,还可能是希望到中国互联网圈“淘金”的创客,甚至是专程来学习中文和中华国粹的中国迷。那么,远赴重洋的老外们对中国职场有怎样的切身体会呢?
调查显示,外籍人士来华就业的初衷是受到中国的工作环境、才华施展和薪资的吸引。这不难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不少国内知名企业的科技产品远销海外,许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相继在国外上市,这给予了海外人士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同时,该调查还显示对于拥有领英会员的外籍人士来说,管理理念和国际化程度是驱动他们选择来到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对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的外国人来说,他们认为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开放的政策环境和晋升空间才是中国职场能提供的最大优势,薪资的优势反倒不突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与“走出去”政策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在推动当地全球化的同时也帮助中国企业在这些区域开拓市场和发展机会,还为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的全球化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与此同时,调查显示外籍人士对中国职场的管理理念认可度不高,这也成为中国企业在吸引、留住国际化高端人才时面临的一大挑战。
除了扎堆北京、上海,老外还喜欢去哪儿?
上海老外认为北京老外不够洋气,但北京老外则优哉游哉地学着普通话、领略着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外籍人士并非一窝蜂扎堆北京上海,他们在选择工作城市时往往综合考量多方因素。领英调研数据表明,拥有高“国际化程度”和高“国人友好度”的城市最吸引外籍人士,28%的外籍人士认为国际化程度是其在选择工作、生活城市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一线城市,在宁波、重庆、天津、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外籍人士表现出了更高的定居倾向。无独有偶,领英此前发布的“中国职场全球化指数”显示,杭州在全球化人才排行榜和全球化工作机会排行榜中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3位,新一线城市对全球化人才的吸引力不逊于北上广深。
这次针对外籍人士的调研也有类似的发现,除了北上广深依然是中国最具国际范儿的大都市,天津和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已成为外籍人士眼中国际化都市阵营中的后起之秀。同时,这两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很高,在包括薪资、晋升空间、管理理念和环境、天气风景、卫生及生活便利度等多个方面得到外籍人士的极大认可。
中国职场越来越国际范儿,难怪老外都来中国上班
随着共享单车经济模式在硅谷的成功复制,《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抄袭美国的时代过去了,在移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抄袭中国”。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国有企业响应“走出去”号召,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这种转变刺激了企业对于国际化工作岗位的需求,客观推动了中国职场全球化程度提升。领英海外征才解决方案负责人王欢认为,全球化的职场环境有助于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进一步助推企业在国内外同步发展。
“中国职场全球化指数”显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与领英“全球Top 50热门职位”有极高的匹配度。其中,北京和上海拥有最多的全球化工作机会,几乎所有的Top 50热门职位都能在北京和上海获得。此外,杭州、广州和深圳的全球化工作机会也颇为丰富。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将全球人才和商业机会相连,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是领英的使命,除了对外发布人才大数据报告,我们还会不定期推出线上主题招聘会,将领英平台上的优质工作机会主动推送给匹配的候选人。”领英中国用户市场总监张源介绍称,领英日前就推出了线上名企招聘会,吸引了来自星巴克、苹果、GE、戴姆勒、迪士尼及BAT等近百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开放上万个职位机会,覆盖了互联网、高科技、金融、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今年的跳槽季引起了强烈反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