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9月01日 北京消息:9月1日北京消息,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章文嵩昨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16上首次曝光滴滴交通云平台在“互联网+交通”规划上的实践,他披露,该平台将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路网优化,并通过智能调度优势实现削峰填谷,改善城市交通。
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章文嵩在演讲现场
曾经搭建过支持双11基础平台和阿里云计算平台的章文嵩在演讲时表示,“来到滴滴是接受新的挑战!交通拥堵在每个城市都会发生,由于城市运力有限,乘客需求量很大,用户出行体验都不好,他们希望更好的出行体验,尤其在高峰时段打车很难,我们利用积累下来的大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全网调度,让供给变得更平衡。”
而解决供需平衡之外,交通云还可以利用智能调度优势帮助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如从空间维度,A到B点有很多乘客,我们有可能在路径规划的时候规划不同的行驶道路,让每个路网的车流量均衡。而时间维度,我们可以尝试对早高峰出行的人作精准营销,比如9点出行的乘客,如果8点出行,补贴5元,从时间维度调度到非高峰期,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章文嵩透露,未来智能交通云的价值还将体现在帮助交管部门进行路网优化提供决策的依据。“交通云将实现对现有路网作优化建议,比如四个车道,左转弯应该一个还是两个,我们都可以给建议,也可以实现对新建路网作规划,比如应该在哪里建路,或者要不要建一座桥等。”
此外,交通云未来还可以实现智能信号灯控制,“通过数据模型算出整个区域的车流量情况,理想情况下,比如让车在主干道上通行效率更高,可以靠区域的红绿灯协调实现。”
数据显示,目前滴滴每日处理超过70TB数据,日均定位数据超过130亿,每日处理超过90亿次路径规划请求。章文嵩表示,“我们每天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从自有业务收集数据角度,滴滴轨迹数据比很多地图公司都多,而且这些数据随着业务发展而高速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大量的出行数据是滴滴的核心资产,这也是滴滴在交通云领域最有话语权的重要原因。
据悉,滴滴正在与各地政府部门合作,沈阳是首批与滴滴合作的城市之一,9月1日,双方宣布将共同推动“互联网+交通”在沈阳创新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在数据共享方面,将与东北大学等高校共建滴滴大数据研究中心,推动大数据的挖掘应用;在便民应用方面,依托滴滴智能交通云计算平台,双方将协作设计高效的智能交通管控方案,提高道路利用率。
而随着未来政企数据实现对接,滴滴打造的智能交通云将不仅服务于滴滴平台,也能服务于城市的路网优化、红绿灯调度等,对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产生重要价值。
章文嵩是LVS开源软件创始人,曾是阿里巴巴的副总裁、阿里云CTO,2016年5月25日加入滴滴出行,任高级副总裁、负责CTO线基础平台部兼工程技术委员会主席。他在架构大型系统、系统软件开发、Linux操作系统、网络和软件开发管理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AI系统,能够仅通过简单的手绘素描就在复杂照片中精确识别关键点。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同类数据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模态学习。系统在动物关键点识别任务中达到了39%的准确率,超越现有方法约5个百分点,并且在真实手绘素描测试中表现稳定。该技术有望在生物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找到广泛应用。
AI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善于识别用户偏好和习惯,像贴心服务员一样定制回应以取悦、说服或保持用户注意力。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个性化调整正在悄然改变现实:每个人接收到的现实版本变得越来越独特化。这种认知漂移使人们逐渐偏离共同的知识基础,走向各自的现实世界。AI个性化不仅服务于我们的需求,更开始重塑这些需求,威胁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当真相本身开始适应观察者时,它变得脆弱且易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DOTRESIZE技术,通过最优传输理论实现AI大模型智能压缩。该方法将相似神经元合并而非删除,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实验显示,压缩20%后模型仍保持98%性能,为AI技术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