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您的位置:ZDNet首页 » CIO频道 » CIO陪审团
胡建中: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1979年参加工作,做过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

1982年从事销售公司业务员工作。

1985年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87年任人力资源部人事调配员、主任科员。

2003年任企管处处长。

2004年任信息中心主任至今。

从事信息化工作以来,曾自主成功开发人事劳资信息管理系统,带领企业成功实施DF-U8-ERP管理系统和CRM管理系统,不断取得深化运用。在电子商务工作中,不断进行公司中、英文网站的建设和推广,并取得明显成效。曾主持编制公司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同时在公司业务流程优化上也取得实际效果。

CIO观点

张志强
海南信兴集团信息中心总监

张志强 “身份转变”将打破CIO与CEO间的尴尬局面

中国的CIO处于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共性,但是错误不再企业,而在CIO本身。CIO出身大部分都是it界各领域的技术或实施人员,都过努力进入了企业的管理层,成为一个统领全面的信息技术的管理者。那么CIO本身就存在技术思维导向重于管理导向,我认为CIO本身应该是一个管理者,信息技术只是他的管理方向,或者说是管理范畴而已,但是往往我们常常忽略这个问题。而CEO想到首先是管理方向,管理实效,管理结果问题。我认为才是CIO和CEO根本的问题,简单说CIO首先想到的是技术效果,CEO想到的是管理效果。

CEO不懂技术,也没有必要懂技术。而CIO应该告诉CEO的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效果。而我说的效果不是技术本很的效果,而是信息技术给企业管理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如果你告诉你的CEO这个项目成功上马后可以降低多多成本,成本降低是因为提高了效率,我想你的CEO会感兴趣的。反之如果你告诉他这个项目采用了什么样的框架,进行过什么样的压力测试等等。想一下两种情形那种更容易接受呢。显而易见了。让CEO感兴趣的目的是建立双方的沟通平台。

走进企业的每个角落,了解问题,收集问题,了解企业矛盾,清醒认识企业矛盾的主体,运用各种组织行为,企业管理等工具,理清你的需求思路,也是CIO与CEO沟通之前要做的功课。通过这些实际行动,让CEO首先承认你是一个管理者,其实才是一个技术者,这样对话就平等了,因为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谈话不存在思维差异。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CIO一定承认"一把手工程"的存在,不能逃避,不能厌烦,要面买对,要承认,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工程顺利进行是CIO的目标

张志强
海南信兴集团信息中心总监

于天宝 CIO不能用信息化的枷锁“绑架”CEO

实现CIO与CEO的有效沟通和紧密合作,首先要从CIO自身的定位考虑。CIO不是CEO,也不能代行CEO的权责。在企业决策和执行过程中,CIO要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清楚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如果用一个比喻,CEO可能是企业的大脑,CIO则是将大脑和运动器官连接起来的中枢神经。

其次,CIO要经常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CEO的角色上去思考问题,去体察CEO的难处,进而去帮助他用信息化的方法解决。而绝不是用信息化的绳索将CEO绑架起来。企业的信息化,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这个过程往往就是CEO和CIO沟通融合的过程。一个好的CIO是要在服务好企业运转的同时,获得企业对信息化认同的。

第三,现在很多CIO出身技术,大多是带着CTO的思维方式来进入角色的。很多是唯技术、唯程序、唯形而上的东西,难以做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IO。笔者认为,一个好的CIO必须懂得信息化的规律,同时也要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在国内很多企业,对CIO的职责范围并不明确,要做好一个CIO,你必须是一个好的CTO和CKO,但你毕竟还是CIO。

  

胡建中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胡建中 找到共同的切入点就能同舟共济

CEO与CIO在企业是两个不同的角色,是上下级的关系,两者站的高度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不能本末倒置,CIO在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时候,应贴近实际,不能本本主义,应该多想一想,企业目前碰到的瓶颈问题是什么,什么是CEO感到最头疼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提出解决方案,会得到CEO的支持和认可,共同语言就会多起来,解决了企业目前的瓶颈问题,信息化建设就有了深入进行的基础,CIO在企业的地位就会大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CIO就会成为CEO的智囊成员,就会有更多的沟通机会,共同语言就有了。

胡建中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薛东平 企业最关注的是“云”能否带来更多实际的效用

关于云计算我了解的不是太多,但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我感觉现代企业是以结果为导向,不管什么管理软件,采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关键在与是否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或者为管理者提供更便捷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数据,这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软件上线的第一要求。

新技术出现也必然要适应企业的发展步伐,不管什么样的企业都有企业发展的阶段,无论是企业的管理现状、或者是企业的经费实际都决定着新产品的尝试,这给新技术应用带来不小的困难。

胡建中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

胡建中 云计算结合开源软件和SaaS的优点

关于“云计算”的概念就不多说了,大家每天使用的“百度”“谷歌”就是云计算的最好应用,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前景。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1、云计算四个显著特点

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2、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系统具有

  • (1)成本优势 
  • (2)性能优势
  • (3)功能集成优势
  • (4)安全优势
  • (5)个性化应用优势
  • (6)实施效率优势
  • (7)互联网优势;

个人认为,广大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应用云计算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好应用模式。

3、适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模式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是技术上不易过时,具备与大企业相当的信息化系统水平;其次,成本不能太高,要与企业的资金水平和支付能力相当;其三,产品功能要集成、安全,并支持个性化设置,杜绝信息孤岛的隐患;最后,在应用交付、使用和维护方面要快速便捷,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

这样的信息化就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ERP系统,它分为“公有云计算服务”和“私有云计算服务”两种。事实上,云计算结合了开源软件和SaaS的优点,在技术上解决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分布存储、数据实时备份、应用高度集成,以及安全可靠和个性化应用等问题。就像国家电网能为百姓生活提供价格低廉、按需购买、安全可靠的供电服务那样,云计算ERP服务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可以随时使用、随时扩展,按需付费的系统。

4、企业应用云计算信息平台的担忧主要是对信息安全性如何得到保证,企业的信息是企业的命根子,一旦外泄,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消除企业的担忧或者能提供什么保障,是企业是否能决定采用云计算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

王甲佳
温州市信息管理学会秘书长

王甲佳 用户眼中可以满足企业需求的就是好“云”

“云计算”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其好处不言而喻,这次去日本考察,富士通已经有一个级别很高的部门在做这个事情。工具性的应用与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在国内的发育程度不一,需要分别来说。

其实我们通常用的收费、免费的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是云了,包括网站访问也是。所谓云,我想是可以这样通俗理解的,我们不用去关心硬件、软件,只要看我们的应用是否能被满足。对于企业CIO来说,大概就是不用维护机房,不用维护软件,只要代表用户提出要求,或者用户提出要求就能实现。这就是云了。好比我们可以从云里面要雾,要雨水,要雪,要冰雹,要......只要你需要,就有应对的东西与你匹配。

所以,诸如融合通信里面的视频会议,语音会议,互动IM等等,是容易“云化”的,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的软件还难以被“云化”,目前有条件的大概就是EDI、OA之类可以做到类似融合通信的境界。生产计划、订单跟踪、财务处理、预决算等等涉及到单个组织的算法策略设置还很难通过“云”机制来完成,两边的条件还都不成熟。只有将组织变得简单了,才会有这个可能存在。

  

田超波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部部长

田超波 云计算:机遇与挑战并存

原来谈到云,可能大家是云里雾里,现在谈到云,大家可能理解更加的深刻了,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降低成本,随时随地的访问业务,不需要为系统的升级付费支付过多的费用,在去年,思科以高价收购了WEBEX, WEBEX是典型的云计算的供应商,他基于网上会议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很多公司的欢迎,租用他们的平台,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稳健的系统,可以根据SLA来支付费用,如果服务不好,这个钱我可以少付或不付。我相信为很多的企业带来了实惠,省了很多心,让企业的更多精力投入到主要的业务和管理中来。前段时间,被微软邀请参加了微软云平台的试用,BPOS,将微软的邮件、办公、通讯、会议集中到云平台中,体验感觉不错!而且我提的很多的意见被微软公司采纳,一方面我们看到IT大厂投入巨资到云计算,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接受用户的意见,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时云计算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传统企业认为的安全的问题,费用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等等,需要值得我们这些IT大厂好好去反思一下!总体来讲,我觉得是非常有市场的,但用户接受仍然需要观理的转变,这就看交换费用、库存浪费、空转浪费等等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节约。

如“暗物质”一样,当虚拟化引领的数据服务到达公共服务产品层面时,物质世界与比特世界将产生一个奇妙的关系,这个关系会激起我们更多的遐想。这里就不展开了。

话说回来,如标题,我对服务器说,“服务留下,‘器’就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