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与其他高管相比,CIO 和 CTO 等技术领导者的任期相对较短。
CIO 的平均任期在 3-5 年之间,明显短于 CEO 和 CFO 的 5-7 年以上。
Nash Squared 去年的数字化领导力报告显示,超过 70% 的 CIO 在其组织任职不到 5 年,接近 40% 的任期不足 2 年。
相比之下,2018 年的数据显示,60% 的 CIO 任职不到 5 年,31% 不足 2 年,这表明任期正在缩短。
当然也存在例外,有些 CIO 任期较长 - 该报告显示 17% 的 CIO 任职超过 10 年。
变革与转型的周期
短任期现象有其内在逻辑。技术变革的速度可能是所有业务职能中最快的,并且仍在持续加速。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CIO 通常被任命来指导组织度过转型的关键阶段 - 比如采用云端企业平台或整合 AI 及自动化技术 - 为组织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路。
当然,CIO 的工作并不会就此结束,转型也是持续的。技术转型永远不会"完成",而是随着技术栈不断调整和演进的持续过程。
尽管如此,CIO 进入企业时往往带着引导组织完成重大发展周期的明确目标 - 当这个目标实现后,他们自然会寻求新的挑战。CIO 可能在其他地方已有转型经验 - 这正是他们被招募的原因 - 这使得他们很可能会继续在转型道路上前进。
规模和行业差异
如前所述,情况并非一成不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优先事项和职业抱负。有些 CIO 可能希望任职更久,引导组织度过演进周期。在带领企业完成密集转型后,他们希望见证成果落地并成为常态。
公司规模和类型也会带来差异。在拥有数千员工的大型上市公司,CIO 的角色更多是引导复杂性而非短期变革。这天然是一个渐进式的角色 - CIO 下面可能有多个负责具体变革项目的转型主管。小型企业包括初创公司和扩张期公司的变革周期通常更快,因此技术领导者的更替也可能更频繁。例如,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的 CIO 任期可能比金融科技颠覆者更长。
就行业而言,政府和公共部门 CIO 的任期往往更长,因为变革速度较慢。在商业领域则没有明显规律,主要取决于组织自身情况、技术成熟度和战略目标。
对组织的影响
从组织角度看,找到合适人选引导企业度过转型关键期,可能意味着要接受他们几年后就会离职。这会引起一定不安。许多企业因为候选人有 3-5 年就换工作的历史而犹豫是否录用。但这种节奏是他们的特质,也是他们出色的原因。不如与他们坦诚沟通。如果录用,保持诚恳对话。观察双方契合度。随着新技术重点和挑战出现,情况可能会改变 - 要保持灵活。
对个人的影响
从个人角度看,高变革率几乎是必然的。不只是技术领导职位任期短 - 技术团队的大多数岗位都在快速演进。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应对生成式 AI 等新焦点 - 角色随技术本身变化而变化。
然而,不要认为成为或有志成为 CIO 就意味着一生不断跳槽。虽然 CIO 角色往往侧重推动技术变革,但其范围也在扩大。我们的数字化领导力报告显示,近 70% 的 CIO 或同等职位进入董事会。CIO 现在跨部门参与,不仅限于技术团队,还更多参与整体业务战略。因此任期取决于 CIO 个人目标和关键目标的实现。
职业模式也在拓展。临时 CIO - 为特定目标短期任命 - 越来越普遍,同样还有兼职 CIO 可能同时担任多个兼职职位。资深 CIO 晚期也常转任非执行职位,从新角度创造价值。
与变革同行
CIO 任期相对较短的模式将持续存在。事实上,随着技术变革速度加快,特别是生成式 AI 的出现,这种趋势可能更明显。这本身既非好事也非坏事,只是反映了技术转型的特点 - 以及组织和技术专业人士需要敏捷灵活地适应变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Spyre加速器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为z17大型机、LinuxONE 5和Power11系统等企业级硬件的AI能力提供显著提升。该加速器基于定制芯片的PCIe卡,配备32个独立加速器核心,专为处理AI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系统最多可配置48张Spyre卡,支持多模型AI处理,包括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等关键业务场景。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对开源AI生态系统进行端到端许可证合规审计,发现35.5%的AI模型在集成到应用时存在许可证违规。他们开发的LicenseRec系统能自动检测冲突并修复86.4%的违规问题,揭示了AI供应链中系统性的"许可证漂移"现象及其法律风险。
意大利初创公司Ganiga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Hoooly,能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和可回收物。该公司产品包括机器人垃圾桶、智能盖子和废物追踪软件,旨在解决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的问题。2024年公司收入50万美元,已向谷歌和多个机场销售超120台设备,计划融资300万美元并拓展美国市场。
这项由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的研究首次将扩散大语言模型引入语音识别领域,开发出Whisper-LLaDA系统。该系统具备双向理解能力,能够同时考虑语音的前后文信息,在LibriSpeech数据集上实现了12.3%的错误率相对改进,同时在大多数配置下提供了更快的推理速度,为语音识别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