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CEO们越来越需要依赖技术作为在竞争中巩固地位的手段,这种趋势性转变也让CIO等技术领袖成为企业掌门人的绝佳人选。
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少部分CIO把握机会成功实现了飞跃,而且具体数量仍在不断增长。无论是Vanguard集团的Tim Buckley,还是美国五三银行的Tim Spence,包括全食集团的Jason Buechel,都成为这股时代巨浪中的弄潮儿。当然,这种转变仍属个例,远称不上是常态。尽管多达半数技术高管都希望出任CEO,但却很少有人能在这条“非主流”道路上成功冲线。
我们本次采访的Rajeev Ronanki,正是胜利者中的一员。
他在采访中表示,“我一直渴望经营自己的公司。我总会提醒自己,「如果想成为CEO,那我就得从自己当下的工作做起。」”
从一开始,Ronanki就意识到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造就更多技术型CEO,企业掌门人必须善于考量新兴技术对于商业格局的实际影响。
在一家全球咨询企业成长为出色的合作伙伴兼产品主管之后,Ronanki又在Elevance Health(前身为Anthem,这是一家年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的财富50强企业)担任了五年的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数字官。到今年年初,这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终于梦想成真,接受了Lyric公司提供的CEO职位,并在这里继续利用AI之力重新塑造医疗保健的新形态。
书写你的“CEO剧本”
在Ronanki看来,要实现转型为CEO的目标,IT高管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巩固并完善自己的技术管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积极寻求机会磨练更多技能,为随时到来的新路径做好准备。
Ronanki坦言,作为一位绩效出色的技术高管,他幸运地已经提前掌握了不少CEO必修技能。“我们习惯了让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愿景之上保持一致,发布能让股东们满意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一切都转化为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实施策略。”他还补充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突破IT或者数字部门的范畴,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全体职能部门当中。
这意味着每个职能都有足够的深度,所以称职的高管必须有能力根据总体业务战略进行跨岗位协调。Ronanki在回忆自己刚刚出任CEO时表示,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把握住新的机会。作为一家全球咨询企业的合伙人,他牢牢抓住了成为产品领导者的机会。这不仅让他深刻意识到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也教会了他塑造品牌、增强员工敬业度并大规模建立高绩效团队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是出任CEO的前提。
Ronanki还强调,通往CEO的道路往往是非线性的,“要培养起开明的心态,积极接受那些内容新鲜、但不一定会改变职称和头衔的角色。”对Ronanki来说,这指的自然就是在Elevance Health服务部门Carelon担任损益所有权主管的经历,他在那里证明自己能够牵头开发新的数字化平台,在消费者和医疗保健服务商之间搭建起交互桥梁,从而提振整体业务表现。该平台不仅改善了健康计划会员的体验并提高了公司利润,还面向更广泛的市场开辟出新的、技术驱动的收入来源,标志着技术主管为自己进军顶尖高管职位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Ronanki还具备准确预测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他认为这两项技能对于领导企业同样至关重要,帮助他在CEO职位上表现出色。“要做好统领企业的工作,先要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进而了解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对业务的影响。”
Ronanki还提到,即使没有机会管理损益工作,大家仍然可以自我挑战,从其他角度证明业务增长和利润率提升与技术密不可分。他解释道,技术领导者往往很难“在公司的发展和技术战略之间划清界限”。谁更擅长向高管团队和董事会阐明科技与业务增长之间的关系,谁就能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强大的话语权。
也就是说,出任最高职位代表着冲往胜利的号角,在此之前我们就需要在同事和董事当中建立起个人声望。Ronanki表示,“建立联盟,对于CIO来说至关重要。”无论大家是否想要出任CEO,都需要拥有自己的工作班底。他建议大家尽早表达自己对于承担更大责任的渴望,并弄清楚要如何帮助自己的同事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样“能够让人们的愿景保持一致,以此为基础更轻松地将每个人凝聚起来,建立共同推动业务走向成功的基本主线。只要企业的发展与你的规划逐步统一,你的职务也就自然会随之变化。”
乐观决定成功,而非成功造就乐观
即使是在职业生涯早期,Ronanki就敏锐地意识到业务部门存在局限性。他们不能单纯以业务为中心建立技术,更应该围绕技术规划业务。如今,随着AI、量子计算和区块链等复杂技术的腾飞,许多人推测在短短10年之内,不理解AI和数据技术的CEO将无法在任何行业中继续担任高管职务。
Ronanki强调,当我们一步步走向曾经可望不可即、但如今似乎近在咫尺的最高职务之时,也务必要放平心态,别让职位上的小差距阻挡你对核心业务目标的贡献热情。他补充称,CEO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得力助手,特别是善于制定技术优先战略的左膀右臂。
作为《你与AI》这本探讨技术如何解决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种种顽疾的畅销书作者,Ronanki认为“每个行业都将被科技所颠覆。过去,CEO只需要拥有深厚的业务专业知识,就足以领导企业摆脱困境。但现如今,我认为AI等技术已经引发人们的广泛思考,甚至彻底改变了CEO这一职能角色的基本定位。”
展望未来,Ronanki相信精通技术的CEO不会再徒劳将技术嵌入到企业中固有的僵化功能孤岛当中;相反,他们会将业务乃至整个运营模式围绕新技术进行重塑。“传统CEO不熟悉以技术为先的运营模式,而现在必须就此做出改变。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不尽快做出改变,他们将在市场上彻底失去竞争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RRAM芯片的高精度模拟矩阵计算系统,通过将低精度模拟运算与迭代优化结合,突破了模拟计算的精度瓶颈。该系统在大规模MIMO通信测试中仅需2-3次迭代就达到数字处理器性能,吞吐量和能效分别提升10倍和3-5倍,为后摩尔时代计算架构提供了新方向。
普拉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BPMN助手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技术,通过创新的JSON中间表示方法,实现了自然语言到标准BPMN流程图的自动转换。该系统不仅在生成速度上比传统XML方法快一倍,在流程编辑成功率上也有显著提升,为降低业务流程建模的技术门槛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谷歌宣布已将约3万个生产软件包移植到Arm架构,计划全面转换以便在自研Axion芯片和x86处理器上运行工作负载。YouTube、Gmail和BigQuery等服务已在x86和Axion Arm CPU上运行。谷歌开发了名为CogniPort的AI工具协助迁移,成功率约30%。公司声称Axion服务器相比x86实例具有65%的性价比优势和60%的能效提升。
北京大学联合团队发布开源统一视频模型UniVid,首次实现AI同时理解和生成视频。该模型采用创新的温度模态对齐技术和金字塔反思机制,在权威测试中超越现有最佳系统,视频生成质量提升2.2%,问答准确率分别提升1.0%和3.3%。这项突破为视频AI应用开辟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