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8月17日 北京消息:近日,滴滴出行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美国研究院负责人弓峰敏博士在“金字节”圆桌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魔鬼”,相反在现实中有大量的正面应用,例如在信息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抵御恶意攻击。
弓峰敏博士应邀出席今日头条举办的“金字节”圆桌讨论。该讨论以“拨开风口迷雾,未来十年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趋势”为主题,邀请科技业领域专家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趋势发表各自观点。
AI善恶与否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针对此前引发广泛讨论的“研究人工智能是在召唤恶魔”的说法,弓峰敏认为人工智能本身不存在善或恶 。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可能源于对这项技术还不够了解。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能根据指令,在有限范围能完成特定工作,无法超越人为它设定的场景,也丝毫难以和统治人类的恶魔画上等号。弓峰敏介绍说:“在实践中,人工智能有大量正面的应用。比如在信息安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网络安全和防御中发挥功效。”
滴滴出行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美国研究院负责人弓峰敏博士(左三)
弓峰敏相信人工智能是非常有潜力的技术,目前普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它转化成一个更实际的工具、产品和服务。但如果人们过分关注于讨论一项技术是善是恶,反而会令我们忽视真正需要关注的技术重点,以及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他十分看好该技术在交通、金融、医疗等领域的巨大潜力。目前滴滴出行正在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产品优化、智慧交通等多个层面。
新技术趋势下的“巨头”更应强调开放合作
讨论中谈到在新技术趋势下,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巨头。弓峰敏认为互联网时代,巨头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往判断巨头,可能是根据用户量、市值、生产规模等等,然而新趋势下,所谓的“巨头”更像是一个平台,或者一个领导者。它必须鼓励开放、建立生态,才能集合更多力量,推动解决多数人的问题。他以自身在滴滴所负责的信息安全领域为例,“很多安全人才加入滴滴不是为了做安全公司和同业竞争,相反我们鼓励和外部公司合作,共同做好安全基础。
滴滴出行信息安全战略副总裁,美国研究院负责人弓峰敏博士
弓峰敏还谈到,滴滴希望解决的城市交通问题,同样不是一个产品、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集合乘客、司机、政府、公司等各方的力量。在这其中,滴滴希望运用自己的技术和平台优势,引领城市交通向前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