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正在将人类带上一个新高度。近日,谷歌量子AI实验室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量子计算领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里程碑,小型的量子计算机会在5年内逐渐兴起。
我们通常所说的“量子技术”一般指的是量子信息技术,这是一门由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大领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隐形传态、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技术等。而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和适合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
3月3日,谷歌量子AI实验室三名科学家MasoudMohseni、PeterRead和HartmutNeven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
量子计算领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里程碑。虽然现在仍不知道与应用相关的算法是否能很快提升计算速度,但是只要量子计算的硬件——量子计算机性能足够强大,我们就能测试并且发展新的算法。
与普通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不仅速度超快,而且能解决复杂得多的问题。
其与普通计算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计算机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却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
量子计算机有多么犀利?举个例子,如果要在5分钟内从5000万册书中找到一句话,普通计算机只能像疯子一样在5分钟内搜索尽可能多的书。而量子计算机却能迅速复制出5000万个普通计算机,每个只需翻找一本书即可。
对于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化前景,谷歌表示:
保守估计,量子计算的投资者预计只能在长期获得回报。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为,随着小型的量子计算机会在5年内逐渐兴起,短期的回报仍然是有可能的。
谷歌指出了早期量子计算最可行的三个商业用途:量子模拟,量子辅助优化和量子采样。采用这些技术,可以让材料、金融、保健等行业从中受益。
以材料学应用为例,通过量子计算进行建模,研究人员可以从数百万候选材料中选出更强的飞机聚合物材料,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更好的药品或更透气的面料。这些发现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实际上,量子计算的商业应用已近悄然开启。IBM本月6日宣布:今年将推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量子计算云服务——IBM Q。这是全球第一个收费的量子计算云服务系统。IBM表示,未来新系统可以为全球的研究人员服务,处理传统电脑无法解决的复杂计算,成为未来培育量子计算市场的关键。
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6年的209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亿美元,增幅高达18%。也有行业专家表示,到202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910亿美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浙江大学与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联合开展的研究,通过创新的半在线强化学习方法,显著提升了AI界面助手在多步骤任务中的表现。UI-S1-7B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创造了7B参数规模的新纪录,为GUI自动化代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阿里巴巴联合浙江大学开发的OmniThink框架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慢思考写作。通过信息树和概念池的双重架构,系统能够动态检索信息、持续反思,突破了传统AI写作内容浅薄重复的局限。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文章质量各维度均显著超越现有最强基线,知识密度提升明显,为长文本生成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名为AiSee的可穿戴辅助设备,利用Meta的Llama模型帮助视障人士"看见"周围世界。该设备采用耳机形态,配备摄像头作为AI伴侣处理视觉信息。通过集成大语言模型,设备从简单物体识别升级为对话助手,用户可进行追问。设备运行代理AI框架,使用量化技术将Llama模型压缩至10-30亿参数在安卓设备上高效运行,支持离线处理敏感文档,保护用户隐私。
腾讯混元3D 2.0是一个革命性的3D生成系统,能够从单张图片生成高质量的带纹理3D模型。该系统包含形状生成模块Hunyuan3D-DiT和纹理合成模块Hunyuan3D-Paint,采用创新的重要性采样和多视角一致性技术,在多项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技术,并提供用户友好的制作平台。作为开源项目,它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推动3D技术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