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量子初创公司Qedma完成2600万美元A轮融资,IBM参与投资。该公司专注于量子纠错软件开发,其核心产品QESEM可分析噪声模式并抑制错误,使量子电路在现有硬件上的准确运行规模扩大1000倍。IBM等硬件制造商通过与Qedma等软件公司合作,为银行量化分析师和化学家等终端用户提供更易用的量子计算解决方案。
量子计算何时能商用化仍是行业关注焦点。专家指出,除了逻辑量子比特和错误纠正技术,量子计算系统还面临诸多挑战:激光器缺乏相干性、稀释制冷机难以适应数据中心环境、系统可扩展性不足等硬件问题。此外,量子计算机需要达到99.999%的运行时间要求,编程易用性和与传统高性能计算的混合架构复杂性也有待解决。
专家小组讨论了AI加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硬件芯片设计、量子计算作用和技术扩展。Cerebras展示了餐盘大小的WSE超级芯片,被称为"推理界的鱼子酱"。专家们探讨了从单原子量子比特到高精度计算的创新方法,预测量子计算将首先在研究领域产生影响。讨论还涉及软件开发、开源模型和摩尔定律的未来十年效率提升前景。
量子计算带来突破性可能的同时也伴随重大风险。IBM、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已推出商用量子云服务,专家预测2025-2035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将为世界经济增加超过1万亿美元。然而量子计算面临严重网络安全挑战,特别是"现在收集,稍后解密"攻击策略威胁长期有价值数据。尽管NIST已发布后量子密码学标准,但实施过程仍面临技术专业知识短缺、性能影响等挑战,组织需立即开始准备应对量子威胁。
微软宣布结束噪声量子机器时代,专注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与AI和高性能计算集成。公司推出Majorana 1芯片,采用分割电子形成天然抗噪声的量子比特技术。微软将量子处理器视为经典计算的加速器,通过AI简化量子编程,让用户用自然语言设计量子电路。Azure Quantum平台支持多种量子技术,应用涵盖化学、制药、金融等领域,并推进后量子密码学保护数据安全。
量子 AI 结合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为全球 UBI 提供可能,通过优化资源分配和经济建模推动公平与稳定,激发创新和人类潜能,迈向从生存到繁荣的新纪元。
D-Wave发布第六代退火量子计算机Advantage2,具备逾4,400个量子比特、20路互联及混合求解功能,性能在规模、速度和解题质量上显著提升,现通过量子云服务Leap商用开放。
Classiq是一家开发量子算法平台的初创企业,通过1.1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研发简化量子编程、跨平台兼容的操作系统,助推量子应用落地。
本文讨论了量子计算对数据中心的潜在影响,专家对其商业化时间、环境要求及混合架构等方面存在分歧。
思科公布了为量子计算时代构建网络的计划,其中包括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合作开发的量子网络纠缠芯片,以及面向量子数据中心的三层架构,整合硬件与软件支持多种量子技术。
思科发布原型量子网络芯片,借助量子纠缠实现光子对互联,为分布式量子计算和传统系统提供高性能、安全通信解决方案。
量子计算拥有变革医药、能源等行业的潜力,但当前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其全面落地的关键瓶颈。企业需尽早制定战略、加强培训及跨界合作,以抢占未来先机。
本文介绍了量子计算在金融交易优化、药物研发、量子安全网络、锂电池材料模拟和真随机数生成等领域的五大突破性应用,展示了量子技术如何以比传统计算机高出数百万倍的速度解决复杂问题,从而推动各行业的革命性进步。
近期量子计算技术不断突破,IBM发布Flamingo设备、微软探索Majorana量子比特,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携手推动车载量子应用商业化。政府与行业正推动量子工业化,但认知误区和安全隐患仍待破解。
人工智能能耗问题引发关注,量子计算或成解决方案。量子硬件在某些方面更适合AI底层数学运算,但目前错误率仍偏高。研究人员正着手准备,以便在硬件就绪时运行AI模型。本文探讨了量子AI的潜力,包括量子电路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将经典图像数据输入量子处理器的方法,以及在真实量子硬件上运行AI算法的初步尝试。
IBM 发布新一代大型机 Z17,搭载 Telum II 处理器,专为生成式和代理式 AI 优化。Z17 支持实时交易分析,AI 推理能力较前代提升 50%。新增 Spyre 加速器支持多模型 AI 和大语言模型。IBM 还推出 Watson 代码助手和运维工具,提高 IT 运维效率。Z17 还支持量子安全加密技术,帮助客户应对未来量子计算威胁。
2025年,网络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投资增加、新工具不断涌现,但整体生态系统仍不稳定。主要挑战包括勒索软件、DDoS攻击、量子技术、医疗数据泄露、人工智能与AI代理,以及太空资产的网络安全。这些问题凸显了网络安全领域复杂多变的形势,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
量子计算正在成为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新方案,但经典计算仍将在日常应用中占主导地位。量子计算在处理大规模变量、优化问题和密码学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经典计算则更适合处理结构化数据和日常工作负载。未来两种技术将协同工作,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机遇。企业需要及早了解量子计算的潜力,以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对传统加密方法安全性的担忧。然而,与其将其视为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不如将其看作科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量子计算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可能为人类带来更多长远利益。本文探讨了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它对加密技术的影响可能被夸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