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迪拜的一个活动上谈到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他说我们需要实现“人类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共生关系”,这可以防止出现“危险的情况”,即比人类更聪明的机器人掌控世界。
伊隆·马斯克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格言:”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他建议人类也应这么做以防止机器人逆袭。
我们生活在模拟世界中吗?
去年夏天,在南加州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伊隆·马斯克被问及我们是否生活在模拟的电脑游戏中,他回答说“可能是的”。
马斯克相信,电脑游戏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已经接近一个与现实几乎难以区分的临界点。他说:“假定游戏的发展速度无限快,那么即使这一速度下降了1000,它也将达到与现实难以区分的状态。”
显然,我们正处在对于这一目标的追求阶段,而且现在有数十亿游戏等待发展。
马斯克表示,“这样看来似乎我们身处真实世界的几率是数十亿分之一。”
今天早些时候马斯克在迪拜世界政府峰会上讲话:
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我们可能会看到生物智能与数字智能的结合。这个结合主要体现在带宽、生物大脑与数字大脑之间的连接速度等,尤其是输出方面。”他接着解释说,虽然计算机能以每秒万亿字节的速度进行通讯,但人类只能每秒处理10比特。
这可能会让人类在今后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中显得有些多余。马斯克解释说:“大脑将有助于实现人类和机器智能之间的共生关系,或许还能解决人工智能的控制等问题。”
在讲话中,马斯克还提到了他对“深度人工智能”的恐惧,它“比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还要聪明”,并称这种情况“很危险”。
在谈到短期发展时,他补充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最触手可及的影响在于自动化汽车行业。”马斯克表示,“这样的发展会比人类想象的要快得多,将为人类提供极大的便利。”然而,很多人的工作是驾驶。事实上,我认为这可能是雇佣员工最多的行业。
在讲话中,马斯克还提到了他对“深度人工智能”的恐惧,它“比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还要聪明”,并称这种情况“很危险”。电影《终结者》中的机器人,它威胁要掌控世界。“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人类将要扮演的新角色,但这将会发展得非常混乱而迅速。”
其实这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提出有一天人类将与机器人融合。在最近一次与Y Combinator公司的访谈中,马斯克解释说,人类和机器之间的“最佳结果”将是共生式,即“我们就是人工智能”。
马斯克将这种情况比作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合作。在采访中,他解释说,这两种系统——控制本能的原始大脑以及“负责思考的部分”——可以很好地合作,而且几乎没人想要拆散这一结合。
他对Y Combinator说,“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效融合,比如改善大脑皮层与数字化拓展之间的现有神经联系——这还需要解决带宽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人工智能——人类结合体。”
在谈到短期发展时,他补充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最触手可及的影响在于自动化汽车行业。”
马斯克表示,“这样的发展会比人类想象的要快得多,将为人类提供极大的便利。”
在谈到短期发展时,他补充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最触手可及的影响在于自动化汽车行业。” 马斯克表示,“这样的发展会比人类想象的要快得多,将为人类提供极大的便利。”
他还解释说,这也能解决对于人工智能的“控制问题”,毕竟人工智能很可能会发展得非常普遍,以至于“普通人也能唾手可得”。
马斯克对Y combinator说:“我们不需要担心人工智能会成为邪恶的独裁者,因为我们就是人工智能。“这似乎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帮助大脑整理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有趣的是,AI模型竟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睡眠需求”。
DeepSeek-AI团队通过创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仅用2048张GPU训练出性能卓越的DeepSeek-V3大语言模型,挑战了AI训练需要海量资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专家混合架构、FP8低精度训练等技术,大幅提升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为AI技术的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自11月推出以来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金融机构等监管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银行等金融服务公司虽然在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是先驱,但对于MCP和Agent2Agent(A2A)系统的采用较为保守。监管企业通常只使用内部代理,因为其API集成需要经过多年审查以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专家指出,MCP缺乏基本构建块,特别是在互操作性、通信标准、身份验证和审计跟踪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代理能够进行"了解您的客户"验证,并具备可验证的身份识别能力。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大型视频语言模型的因果推理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在理解视频中事件因果关系方面表现极差,大多数模型准确率甚至低于随机猜测。研究创建了全球首个视频因果推理基准VCRBench,并提出了识别-推理分解法(RRD),通过任务分解显著提升了AI性能,最高改善幅度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