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28日 北京消息(文/王聪彬):
大数据是什么?数据、技术、思维、资源、财富、能力。
在中钢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李红多年的信息化经验看来,制造业之前都在解决流程、管理等效率问题。而现如今大数据不仅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在重塑企业的发展竞争格局。
中钢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李红
大数据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等综合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技术驱动特征。大数据已经在各大行业得到应用,在金融、通信、政府、零售、制造行业应用更为深入。
传统制造业正结合“十三五”规划,积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战略措施。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大数据战略的融合发展下,大数据作为转型的动力,已经成为企业新资源、新资产、新财富、新的竞争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和挑战
互联网公司是最先从IT进入到DT时代,传统企业则希望运用大数据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发展,这个过程带来了5方面变化:
“数据”被重新定义:从信息——知识——资产
企业形态和概念的转变:许多企业都想变成“数字企业”
数字价值的转变:成为企业的新资源、新财富、新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使命的变化:从“建设系统改善管理”到“完善数据挖掘价值”
CIO职能的变化:从“首席信息官”到“首席数据官”
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了一些挑战,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系统少、技术落后,管理停留在手工式录入,业务靠线下式运营;企业数据结构不合理,“烟囱式”系统、“孤岛式”数据较为普遍;企业发展定位不明、管理目标不清,对“数据转型”缺乏明确需求;企业发展观念落后,经营混乱,管理粗放,不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
发掘大数据价值需要融合创新
企业需要认识到数据的价值,但结构化数据分析和利用对数据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做到准确、及时和完整,但实际上达到这种要求难度很大。
而大数据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数据,其带来了全新的价值提升,优化和改善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技术结构。
大数据同时也在重塑企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格局,在应用层面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触角向全产业链延伸,重构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在未来物联网将是大数据价值新发力点。
画外音:
在我邀约李总参加成都大数据应用大会时,他就和我说之前一直在分享智能制造的话题,其实制造业最应该关注的还是大数据。
在会上,李总和前央视主播,现找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郎永淳寒暄了很久。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钢铁行业早已不是原来的“傻大黑粗”,他们怀抱着开放的态度,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实现互联网化的轻巧转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华南师范大学团队开发的GraphTracer框架,通过构建信息依赖图解决多智能体系统高失败率问题。该方法摒弃传统时间序列分析,追踪信息流网络精确定位错误根源,在失败归因准确率上比现有方法提升18.18%,并已开源供实际应用。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杜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几何框架分析发现,AI推理过程呈现连续"流动"特征而非离散跳跃。研究表明逻辑结构像河床般调节推理流的速度和方向,即使面对不同语言和领域的内容,相同逻辑结构的任务在AI内部表现出惊人的几何相似性。这一发现颠覆了AI为"随机鹦鹉"的传统认知,证明AI具备真正的逻辑理解能力,为AI可解释性和系统优化开辟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