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于近日首次发布2024年中国基础设施战略技术成熟度曲线,该曲线收录的21项技术主要覆盖四大领域,分别是:自主可控计划、AI 影响、运营效率以及基础设施现代化。
Gartner研究总监张吟铃表示:“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虽然使用的技术相似,但由于IT运营成熟度不同、国产品牌使用倾向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采用偏好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势头,加上国家战略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推动着中国基础设施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自主可控计划的出台,国产技术对于增强企业乃至国家层面技术韧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张吟铃表示:“今年,GenAI成为本技术成熟度曲线上唯一达到颠覆性影响力评级的创新,预计该技术将在二到五年内成熟。同时,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将在未来两年内成熟,可以显著降低基础设施广域网服务的资本性支出(capex)和运营成本。”
Gartner以市场多样性为基础,创建了中国基础设施战略技术成熟度曲线。虽然入选本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创新并未涵盖基础设施战略涉及的所有领域,但均为目前中国I&O领导者应优先考虑的关键技术趋势。(见图一)

图一、2024年中国基础设施战略技术成熟度曲线
中国基础设施战略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四个主题
自主可控计划:由国家战略推动的技术创新强调发展国产技术的重要性,以减轻过度依赖外国解决方案带来的风险,同时满足中国企业的独特需求,并降低安全风险。多变的地缘政治格局进一步促使各企业机构发生转变,从使用外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改为使用国产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然而,国产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仍有待验证,阻碍了对这些解决方案的广泛采用。此类别的创新包括中国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芯片服务器等。
AI影响:围绕GenAI的炒作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机会,但也对基础设施筹备提出了挑战,这些 问题包括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短缺,以及在高功耗和可持续性之间保持平衡。与此同时,使用AI功能来为IT运营赋能的产品已问世多年。市面上已有一些采用案例,但总体结果并不理想。此类别的创新包括可持续数据中心、中国的智能运维等。
运营效率:在中国面临经济挑战之际,成本优化成为了焦点。然而,提高效率不仅仅是成本削减,还涉及改善运营绩效和实现更高的业务满意度。此类别的创新包括基础设施财务管理、基础设施自动化等。
基础设施现代化:近年来,云计算已成为企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以支持数字化转型举措。尽管有几项云相关技术已进入泡沫破裂低谷期,但各企业机构的应对方式却有所不同。一些企业仍继续积极采用,但另一些企业则放慢了步伐,对大规模技术部署的收益和价值进行仔细评估。此类别的创新包括容器管理、混合云计算和零信任网络访问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MiroMind AI发布MATPO多智能体训练技术,通过让单个AI模型同时扮演策划者和执行者角色实现协作。该方法在三个测试基准中平均性能提升18.38%,有效解决了传统单智能体系统记忆容量限制和信息干扰问题,为AI协作开辟新路径。
微软正式确认配置管理器将转为年度发布模式,并将Intune作为主要创新重点。该变化将于2026年秋季生效,在此之前还有几个版本发布。微软表示此举是为了与Windows客户端安全和稳定性节奏保持一致,优先确保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配置管理器将专注于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支持,而所有新功能创新都将在云端的Intune中进行。
Google DeepMind发布"Vibe Checker"智能代码评估系统,首次系统性地解决了AI编程中"功能正确但感觉不对"的问题。通过对31个主流AI模型的测试发现,人类程序员的代码偏好需要功能正确性与代码规范的巧妙平衡,该研究为AI编程助手的优化指明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