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私募股权基金(PE)行业近来不及前几年那么活跃,但谷底之后往往意味着重回波峰,因此各位CIO很可能会接到招聘人员的电话,邀请他们在不久的未来加入PE投资公司。
一部分PE公司会通过收购其他投资组合、更换核心领导者(包括CIO)等方式,并敦促高管团队尽一切可能增加其投资收益。事实上,在这些层面不作干涉的私募基金堪称罕见。大多数PE公司都有交易合作伙伴帮助其促成收购,另有一支运营团队,主要工作内容是确保高管团队能够实现业已提出的价值创造计划(VCP),也就是公司之内商定的高倍数回报路线图。
那么,CIO们在PE投资公司中的IT领导之路究竟有何特别?
技术战略面对诸多影响
在大多数上市企业中,技术战略的制定主要由CIO向CEO和董事会发起提案。但在PE支持的公司中,董事会对于技术往往更熟悉也更有经验,这些经验则来自其投资组合。因此,PE合伙人往往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技术战略的制定中来。作为一名刚接触PE行业的CIO,大家可能以为这仍是自己的“独角戏”。但并非如此,特别是在拥有出色PE合伙人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拥有技术战略认知的高管人士越多,身边的变革倡导者也就越多。
以数据为例,最近一位PE IT运营合伙人就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缺少AI战略,那就几乎无法引起潜在买家的关注。新收购的投资组合公司往往只掌握零散的数据和有限的数据技能,而且通常不具备数据战略或者治理方案。由于PE投资的核心理念就是将数据转化为价值,因此PE合伙人通常会参与并影响文化及投资策略,并优先将数据视为核心资产。正如一位投资组合公司CIO的解释,“PE中的这些影响因素无法奇迹般地为数据投资提供资金,但却能切实在不同层级上推动关于高优先级事项的对话。”
不囿当下,着眼长期
在上市企业中,董事会需要每90天向华尔街汇报之前及未来的行动计划。而在私营公司里,虽然团队仍须向董事会汇报,但这里汇聚着更多目光长远的管理者。他们的观点是,单靠短期决策无法带来真正的转变和可观的回报。此外,PE战略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向潜在买家展示可能的未来价值。当前所有者的任务就是做出足够的改变以优化业务并保证其在市场上具有吸引力,并将长期决策空间留给未来的买家。
这种独特的时间规划让领导团队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具体来讲,团队永远不会受到短期利益的左右和束缚,唯一的核心目标就是保证行动有助于未来三到五年内创造更大价值、增强投资组合的市场吸引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将较长的时间周期理解为对速度和效率的漠视。当PE收购一家公司时,其实对上市速度非常关注。由于所有权期限只有三到五年,PE合伙人更需要其CIO具备强烈的行动倾向,并且要有超越上市企业的灵活性水平。作为PE投资公司的CIO,大家不能指望制定一整年的预算案并稳定执行,而必须适应更具活力的运营逻辑。
架构决策
许多PE公司都会高度关注拥有合并机会的行业,并依托核心业务作为增长平台来整合新业务。这与上市公司的思维方式不同,因为上市企业的收购更具投机性、或者用于填补特定空白。也正因如此,上市企业的收购率往往远低于PE公司。在大型上市企业当中,收购通常代表着重大事件,需要全员参与以吸纳并消化兼并成果。但在PE公司这边,采取的往往是更为“强势”的收购方案,IT团队通过管理正确平台将收购成果转化为明确的核心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整合业务成为PE领导者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战略能力,并须确保收购要立即产生增值效应。鉴于未来的前景永远不可能彻底明朗,CIO们必须建立起足够灵活的架构,不仅能够支持当前业务发展、还要让未来所有者能够从架构决策中持续受益。同样的,PE公司所出售的其实是业务未来增长潜力与当前现实价值的集合。
领导风格
虽然我有几位CIO好友从上市企业转向PE公司,但却表示自己的领导风格并没有改变,只是PE支持公司的变革速度更快,这一点在决策方面体现得尤其显著。与上市企业相比,PE支持公司的思维模式是快速做出决策并持续前进,同时尽可能减少内部政治斗争造成的消耗。PE董事会和运营团队充当决策的促进者,所以决策流程几乎没有过多摩擦。也就是说,虽然大家的领导风格可能不受影响,但我们花在说服高管团队上的时间要比上市企业更少,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路线图设计之上。PE公司的存亡命脉,就在于价值创造计划是否切实有效。
转型
私募基金历来是通过合并的方式释放协同效应。基金会同时收购多家公司,通过将这些业务合并于一处以提高价值,最后将体量更大的公司卖出以实现盈利。这种模式总结起来就是低买、合并再高卖。如果不能将这些公司适当整合起来,那么自然无法在下任所有者手中创造价值,市场吸引力也将大打折扣。
但在过去几年中,随着融资利率居高不下、公司收购价不断上涨,导致私募基金无法简单将几家公司合并起来以获取当初的高额回报。现如今,价值增长已经离不开实质性转型,因此私募基金正在寻求能够重塑整家公司、而非个别部门的优秀CIO人选。
一家私募基金的IT运营合伙人解释道,“在我为我们的PE公司招募CIO时,首先会寻求既具有技术背景、又在思维方式上向业务部门负责人靠拢的人选,因为这会带来一种别样的商业敏感度。所谓商业敏感度,就是对业务驱动因素、绩效和市场的深入理解。业务部门领导力代表的,则是足以改变一家价值5亿美元公司的商业模式的能力。总之,PE公司的CIO必须熟悉如何经营一家企业,而不只是打理单一部门。”
由此可见,在私募基金持有的公司中担任CIO绝对是种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大胆选项。除了CEO、董事会和各位业务合作伙伴之外,还有一大批私募股权合伙人会投入大量精力参与并协助我们的工作。这种现实情况既带来了一系列独特挑战,同时也拉高了CIO的工作效能上限。一旦实现了PE价值创造计划,那么包括CIO在内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将获得可观的回报,逐渐在PE领域闯出自己的名头。对于各位不甘平凡的技术大牛来说,也许凭自己的知识储备在PE舞台上应对挑战、赢取丰厚收益也是个不错的方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研究表明,现有的公开 AI 模型在描述大屠杀历史时过于简单化,无法呈现其复杂性和细微之处。研究人员呼吁各相关机构数字化资料和专业知识,以改善 AI 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述。他们强调需要在 AI 系统中加入更多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在审查和信息获取之间寻求平衡。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