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服务企业的IT主管,Arooni希望以产品为基础规划IT思维,通过“极致自动化”的承诺为数字银行建立竞争优势。
Discover金融服务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IO Amir Arooni是一位富有远见的IT领导者,他始终对技术的业务支撑性与以人为本等探索充满热情。他坚信,企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员工们培养成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者,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创造更大、更加差异化的价值回报。
这一次我们有幸与Arooni共聚播客,由他分享如何通过流程敏捷、技术和人才等综合元素实现差异化产出。播客之后,我们又深入探讨了Discover的Runway项目,即通过思维方式转变将敏捷方式融入产品驱动架构,帮助数字银行在技术和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下面来看访谈内容:
记者:发起Runway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Amir Arooni: 纵观整个金融行业,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提供的都是同等水平的同类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如何从这样的市场当中脱颖而出。以飞行类比,每家公司都保持在4万英尺的飞行高度。这当然没问题,但我们要怎么爬升到8万英尺?答案是,我们需要更深刻地理解所处环境,把握住能够拉升高度的机会,努力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多回报。所以我们的Runway项目希望通过五大工作流,帮助公司从4万英尺跃升至8万英尺。
你能简要介绍一下刚刚提到的五大工作流吗?
要想推动重大转型性变革,首先需要确保可用性和安全性都处于最高水平,也就是不致对业务造成任何可用性和安全性冲击。所以我们决定从可靠性工作流起步,提高转型中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级别。
第二,我们Discover拥有大量手动操作环节,广泛涉及业务流程和IT流程。所以我们想要尝试把这些手动操作转化为自动形式,也就是所谓“极致自动化”。我们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分析并简化Discover中的每一项手动操作,要么消除、要么转为自动化。为此,我们建立起定义明确的可重复自动化模式结构,再把它们轻松组合成更高级别的自动化体系。结果就是,我们顺利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将服务转化为可供用户自助获取的统一目录。
第三则是工程劳动力,即提高劳动力技能并改变招聘策略。我们希望团队能拥有更高的技能水平,也就是吸引更多有能力、业务熟练甚至具备专家级水准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好几画舫,我们在Discover内部为不同岗位提供相应的学习选项,帮助员工们向专家学习、探索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四是将运营模式从以项目为导向,转变为以产品为导向,并据此建立起负责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持久团队。这一转变非常重要,针对的不仅是技术职能,同时也直指企业的运营模式。从这一刻起,各部门关注的就不再是项目组织价值流,而是产品本身。组织中不再设项目经理,只有产品所有者,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承担起产品的所有端到端职责。
最后一条是员工体验。要想达成上面这些目标,就必须确保员工、工程师、技术部门乃至客服中心都拥有良好的工作体验。除了简化流程之外,我们还需要调整员工和工程师们日常接触的交互方式和功能界面。
五路齐发,也就让Discover走上了这条从4万英尺到8万英尺的高度提升之路。
到达8万英尺会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具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意味着观察视角的提升,让我们能对市场上的趋势有更好的了解,加快行动速度、改善行动效率。这也是我们新策略的核心目标:用更少的人,创造更多的成果和价值。
我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以往,我们虽然也能出台新的举措,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某些领域,我们每年会发布三个功能版本。但现在,我们每月都能发布新版本,这非常重要。而前后之间最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现在会随时部署目标,尽快把想法转化为实际生产要素。
说起来容易,但对于Discover这种包含大量遗留系统和复杂性元素的业务环境,实际操作是非常困难的。简化和现代化的门槛很高,所以对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苛。
第二,审视组织和职能技术储备当中的控制措施。这些控制措施以往已经以手动方式执行过无数次,所以其有效性已经毋庸置疑。但现在,我们需要让这些措施自动化,把时间节约出来做其他事情,比如为客户提供更多新功能。
第三,要想拉升高度,我们得更多关注速度和市场走向,在冲刺中创新、学习和改进。对Discover来说,每位员工都在时刻创新、不断改进,而Runway战略提供的正是进一步发挥这些既有优势的空间。
因此,我们只有让组织自身获得远超以往的速度与交付效率,才能真正为客户和市场创造新价值。这不仅会重塑整个组织的模式和面貌,同时也将成为可靠的竞争优势。
这五大支柱可谓相互补充、协同支撑。但是,基于产品的IT变革可不是小事,要求员工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那这项策略是怎么在Discover中得到大家认可的?
问得好,其实这也是我们转型的基础所在。在通过Runway推进转型的过程中,肯定有一些核心元素需要关注。首先就是每位员工都得愿意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承担责任。但很奇怪,以往的日常工作与组织方式往往使得人们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但如果我们能赋予各团队所有权和责任感,把产品真正移交到他们手上,就有望让他们有始有终地拥有、开发和维护这份资产。因此,这里的核心就是解决端到端的所有权问题。与其他企业环境一样,Discover以往的技术职能也是高度孤立的,同一个问题往往对应多种解决方案,很多工具也实际指向相同的用途。
因此在重塑运营模式时,重点就是“从以往的项目环境转移到产品环境”,把产品所有权交到团队手中,让他们全权负责、保障产品对应的所有内容。这种形式在组织内部广受认可,而且在初步推广期就获得了显著成果。我们还希望创造出一种“不妨先试试”的氛围,让人们感受这种新型工作方式意味着什么、能带来哪些助益。好消息是,我们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和产出成果,从最初的14个试点团队到后来的64个、128个,如今已经有750个团队在以这种方式工作。
这种转变会不会影响到企业对于技术部门的看法?
肯定会,而且技术与业务部门间的交互模式本身也是个重要因素。以往,技术人员是被动的指令接受者。业务部门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照单全收。但基于产品的IT转型把思维和领导力引入了技术环境,让IT部门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思考者,积极询问业务部门想要怎样的支持。作为团队,我们会确保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并从起步阶段就参与方案的开发和维护。
你之前提到,极致自动化还强调消除不必要的流程。但这种“消除”指的应该不是裁员吧?
当然不是。这些举措的目标并不是简单拉低运营成本,而是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把精力和才能投入到最重要的工作当中。结合目前的市场现状,我们其实很缺乏技术职能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才需要把这些才华横溢的员工委派到能创造可观价值、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中,让他们做出贡献、理解目标,把工作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总而言之,我们要利用自动化技术把他们从重复繁琐的日常工作当中解放出来,腾出手来处理那些更重要的事务。
这就是我们的转型策略。把价值有限的常规工作交由自动化处理,这不仅能加快产品和服务交付速度,也能让宝贵的员工们在设计新功能、推动创新和建立市场优势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力。这跟节约成本无关。但必须承认,如果能够专注于生产力重塑、提高业务技能、普及新的工作方式,那运营成本也将在不知不觉之间随之下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