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气中,声音传到1公里外需要2.94秒。而在直播的内容链条中,作为链条最终端、也是关键的一环,直播画面从主播端传到观众端的「1公里」,往往还要更久。如果一场对话需要快3秒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一定是很难让人满意的,一场直播也是同理。
6月2日,保利威新一代无延迟直播产品发布会如期在北京召开,首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OMO形式,通过保利威超高清无延迟直播进行北京、广州两地联动,全面对外发布PRTC无延迟直播。通过技术和产品革新,保利威将传统直播的3~20秒延迟降至0.4秒,打通直播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与线下面对面交流几乎一致的交互体验。
当下的互联网,直播基本成为了一种标配,教育、办公、电商、游戏……几乎每个行业都在将不 同业务与直播进行结合。究其原因,不管是企业还是用户都明白,在文字和音频的实时互动之后,一种在线的面对面实时交流要更真实、更高效,也更迷人。
保利威技术副总裁梁瑛玮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互动始终是互联网的最大魅力。」但目前,直播依然普遍存在延迟高、互动弱等关键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保利威研发推出了无延迟直播。
重新定义好直播
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推动直播需求升级
「互联网的本质是 Inter+net」,保利威创始人兼 CEO 谢晓昉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 年以来,所有行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动,大量以线下为主的企业涌入线上直播。直播也从大众眼中的「泛娱乐」演变成推动社会运转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扩展的最优选择。而企业在深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在要求更好的直播。
但现有的直播技术并不能满足。尤其是互动延迟方面,始终让人难以满意,传统3~20秒的延迟大大限制了直播的互动体验。谢晓昉认为,延迟如果在1秒以上,用户可以非常明显地感知到延迟地存在,只有将延迟推进到0.6秒内,绝大多数人才会满意。想要实现线下面对面聊天的交流体验,直播延迟就必须要降至0.4秒以内。
而PRTC无延迟直播的出现,完全可以说是应运而生。通过技术和产品的革新,基于WebRTC开发的保利威PRTC无延迟直播,彻底打通直播体验的「最后一公里」,将直播延迟降至0.4秒内,实现线下面对面的实时互动体验,解决了困扰企业的延迟互动问题。
谢晓昉进一步谈到,全真互联网的未来意味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未来大门已经打开,保利威则希望帮助企业通过无延迟直播实现更真实的体验,从而在这一波互联网升级中获得发展的红利。
保利威全线升级无延迟直播
教学、营销多场景覆盖,SaaS到PaaS全面支持
2018年,保利威团队针对新一代直播技术进行了内部讨论,到2019年正式启动无延迟直播的开发工作。2020年疫情来袭,在抗住超20倍用户增长的同时,保利威的技术团队全员奋进,顺利上线了无延迟直播。超过千家企业用户已经通过无延迟直播进行了多场景、稳定的直播应用。
发布会上,梁瑛玮告诉我们,无延迟直播目前已经涵盖了教育、企业的多种场景,支持从SaaS到PaaS的各层次视频云产品。
在SaaS层,无延迟直播已经覆盖了企业直播的培训、营销和研讨会等场景,以及覆盖教育直播的大班课、双师课以及小班课等场景。
在PaaS层,根据客户不同的接入需求,保利威按照不同的直播场景提供了预组装的SDK和接入代码,并在底层实现了组件平台通用化。
这些不同层次的视频云产品,都已经全面支持无延迟直播技术,这一切成果都得益于保利威PRTC底层技术架构的支持。
同时在梁瑛玮看来,保利威无延迟直播将有效解决企业直播应用的4大核心问题:
1)低延迟和超高清
普通直播已经很难满足企业需求,传统直播的3~20秒延迟几乎无法进行实时互动,而用户对高清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1080P视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打通直播的最后一公里,将延迟降至0.4秒以内,同时将清晰度提高到1080P乃至更高,直播才更能接近真实场景的体验。
2)高并发和广地域
受限于单房间并发限制,无延迟直播之前只是局限于小班课等场景。但随着大班课直播、带货直播等大流量场景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对无延迟直播的高并发需求也就越来越强。同时通过遍布全球的融合节点,企业可以实现全球发起和全球观看,确保海外业务的可用性。
3)低门槛和低成本
更低的接入门槛,意味着企业只需要一步就能从标准直播升级为无延迟直播。而通过保利威PRTC技术,企业也只需要付出普通RTC二分之一的成本,即可实现无延迟体验、高并发互动直播,远好于其他方案。
4)全终端便捷使用
保利威无延迟直播兼顾各种终端,包括支持手机浏览器和微信网页的视频连线,无需安装 App 或插件,用户可以实现一键观看、互动,避免繁琐的操作流程劝退用户。
梁瑛玮还进一步表示,保利威无延迟直播将是第一个充分发挥5G优势的产业应用,无延迟直播的架构设计与5G架构高度相似。
图/左:无延迟直播架构图,右:5G架构图
具体而言,5G网络的高容量、低延时特性,运营商需要将大量传统的核心网能力下沉到网络边缘节点,因此运营商会建立大量的边缘节点,就近服务于用户。
无延迟直播同样也是高容量、低延时的应用,能最大化地发挥5G网络的优点;而无延迟直播产品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CUPS)的设计思路,使得将来无延迟直播的服务节点,能够下沉到5G网络的边缘节点资源,并与之融合,从而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两者相结合,相信无延迟直播将真正成为一个「5G原生」的重量级企业应用。
用无延迟直播普惠全行业
行业首个无延迟直播白皮书发布,一个新的灯塔亮起
保利威产品总监董昕宇表示,过去一段已经有不少客户开始使用无延迟直播。在未推广情况下,无延迟直播月均使用自然增长超50%,而较普通直播,无延迟直播大幅提高了直播的停留时长、互动量以及销售转化。
放大到整个行业,保利威副总裁周鑫表示,目前直播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都在逐年上升,无延迟直播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业务转化效率,还会有更大的企业应用价值和前景。而无延迟+VR/AR+5G带来的组合效果未来将迸发出巨大的潜力,有望开启互联网视听新的想象空间。
此外,周鑫还代表保利威发布了行业首个无延迟直播白皮书——《2021无延迟直播应用发展白皮书》,从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出发,以多元化的视角分析无延迟直播给行业带来的增长潜力,为企业布局和应用无延迟直播提供价值参考。
发布会的尾声,在36氪、虎嗅、新浪教育、网易新闻、证券日报、第一财经等50家专业媒体的共同见证下,保利威总裁白剑、天极网副总编曾宪勇、科技正能量主编郑凯、艾瑞咨询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超、浅黑科技创始人史中、钛媒体主编曹天鹏、保利威董昕宇共同完成了灯塔启动仪式,现场的灯塔被点亮,一个新的灯塔也被点亮:
保利威宣布启动无延迟直播灯塔计划,针对保利威20万家老用户,保持与原有直播费用一致的方式,全部升级为无延迟直播。
此外,保利威将为教育、金融、医疗、汽车、房地产5大行业25家头部企业客户打造【无延迟直播标杆案例】,提升企业直播互动率、转化率。将保利威专业直播SOP及创新应用范式,打造各行业直播灯塔企业,内容包括:
另外还将由保利威专家团为1000家标杆企业提供直播智库及咨询服务。助力1000家标杆企业引领数字化学习及营销增长新范式,打造企业直播增长体系和场景矩阵。
以客户价值为先
50+权威媒体共同推荐,行业专家盛赞
「当整个在线和线下的体验与效果的差距,被无延迟直播所拉平之后」,芥末堆创始人&总编梅初九认为,「这是一个商业上的成功,也是对每一个客户和每一个用户最好的服务。
大量媒体和机构都对保利威的无延迟直播给出了充分的肯定。
在线教育资讯网COO龙奕汐则认为,这种交付方式的变化会带来产业的巨大变革,线上的信息传递从此不再是单向、有延迟的,而是即时、有互动的,这会让更多的场景满足数字化转型的条件,比如医疗的多方会诊、教育的招生大班课、金融的实时解盘、政府的数字政务以及与IoT的结合。
而在未来之星负责人裴钰看来,无延迟直播几乎创造了一个线下面对面的感知,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能更加及时、更加真实。
过去8年,保利威服务了18万+各领域头部企业及机构,为企业提供培训、品牌营销、数字会展、在线教育等众多场景直播,帮助客户建立竞争优势,同时也在一直积极思考如何用更好的直播技术和产品,持续地帮助客户创造好直播。
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保利威对行业的深入洞察和对技术的不断追求,但更是保利威始终秉承以客户价值为先的企业理念。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