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2月13日 北京消息: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调查结果显示,云解决方案(cloud solution)、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与分析(analytics)将成为公共部门首席信息官在2018年进行新投资和补充投资的首要技术,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则是最为普遍的成本节约项目。
16%的政府部门首席信息官表示将在2018年加大对商业智能(BI)与分析的投资;6%的政府部门首席信息官会增加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方面的支出(参见表二)。
Gartner开展的“2018年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2018 CIO Agenda Survey)收集了来自98个国家与地区、各主要行业的共3160位首席信息官(包括461位政府部门首席信息官)所提供的数据;并将政府部门的受访者按国家或联邦、州或省(地区)、本地、以及国防与情报进行划分,以确定某个特定层面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对于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而言,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其排名首位的业务重点,其次是安全与治理(security and governance)。
Gartner研究副总裁Rick Howard表示:“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中心。为了获得成功,公共部门的首席信息官需要通过提升公开数据与API供内部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可用性,来拓展其数据与分析能力以及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文化。此外,扩建数据分析基础设施对于改进政府项目成果与公民服务亦必不可少。”
首要的业务重点
此次调查发现,政府部门认为“数字业务(digital business)/数字化转型”更为重要(占受访者的18%,处于第一优先级),这一比例高于其它所有行业(17%),但国防与情报部门除外(6%)。私营企业则认为“增长/市场份额”最为重要,其次才是“数字业务/数字化转型”。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接下来的三个业务重点分别是“安保、安全与风险”(13%)、“治理、合规性与监管”(12%)以及“技术计划/改进”(11%)。
Howard先生表示:“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正面临着业务重点相互冲突的状况——既要为自己所在的机构实现转型变革,同时又追求以合规性为导向的业务重点。因此,他们必须与其它业务领导者开展建设性合作,就如何平衡风险与创新以便支持数字化转型达成一致意见。”
用于实现机构使命的首要技术
在回答“哪项技术投资对于实现您所在机构的使命而言最为重要?”这一问题时,19%与18%的政府部门首席信息官分别提到了“云”与“商业智能/分析”,而11%的受访者则认为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参见表1)。但国家与联邦层面的首席信息官有所不同,他们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排在了第三位。
表一、达成使命的首要技术(Top Tech to Win)
排名 |
政府重点 |
受访者比例% |
1 |
云服务/解决方案 |
19% |
2 |
商业智能/分析 |
18% |
3 |
基础设施/数据中心 |
11% |
4 |
数字化/数字化营销 |
6% |
5 |
客户关系管理 |
5% |
6 |
安全与风险 |
5% |
7 |
网络、语音与数据通信 |
4% |
8 |
旧资产现代化 |
4% |
9 |
企业资源规划 |
4% |
10 |
移动性/移动应用 |
3% |
资料来源:Gartner(2017年10月)
与其它行业不同的四个类别:
Howard先生表示:“在推动战略性云迁移时,许多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在资本支出(capex)与运营支出(opex)之间进行再平衡,以减少技术债务。他们应当将云视作加速其机构数字化并实现相应业务优化的一种方式。”
首要增加的技术投资
与将“云”、“分析”和“基础架构/数据中心”排在实现机构使命重要位置的情况相一致,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还预期加大对以下领域的支出。
表二、首要的新技术支出(Top New Tech Investments)
排名 |
政府重点 |
受访者比例% |
1 |
云服务/解决方案 |
19% |
2 |
网络/信息安全 |
17% |
3 |
商业智能/分析 |
16% |
4 |
基础设施/数据中心 |
14% |
5 |
数字化/数字化营销 |
7% |
6 |
数据管理 |
6% |
7 |
通信/连接性 |
6% |
8 |
网络、语音/数据通信 |
6% |
9 |
应用开发 |
5% |
10 |
软件——开发或升级 |
5% |
资料来源:Gartner(2017年10月)
虽然只有5%的政府部门首席信息官认为“安全与风险”对于实现机构使命而言至关重要,但17%的政府部门首席信息官将计划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支出。这表明,安全性虽然对于政府而言并非一种竞争差异化因素,但却获批了高出历史水平的更多支出,目的在于应对无休止的系统漏洞攻击。
Howard先生认为:“因数据泄漏或安全破坏所导致的声誉受损与个人伤害始终得到业务领导的关注。因此,他们愿意为之分配更多的资源与精力,以收紧由网络攻击所带来的风险敞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