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2月24日 北京消息:ERP、VPN、内网穿透、远程访问,这串有些陌生的词可能让你完全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说到搭建私有云、远程办公、建立属于自己的博客,是不是瞬间又对这些实用的功能一下子充满热情?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阻隔着技术的鸿沟,让技术小白难以逾越,如何在冰冷的技术和美好的功能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搞定“内网穿透”,实现这些高端玩法?这就为大家带来终极解决方案:“花生棒”的史上最详细开箱!
花生棒是由花生壳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硬件,可以轻松实现动态域名解析。其中内置了花生壳最新客户端,无需公网IP及路由端口映射,即可通过专门的管理平台进行远程操作。实现动态域名解析服务。而这款硬件究竟表现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
1:开箱初体验
在打开花生棒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纸质的盒子还是非常有质感的,从体积上看“花生棒”也是一款轻量级硬件。
在打开盒盖后,盒子的四周有简明的三步操作介绍,连四个面都没有用完即完成了配置的介绍,可以看出的确是一款很易用的硬件。那么剩下一面写了什么呢?当然是这种极简给我们带来的体验:爽!
2:硬件部署
接下来就有请主角花生棒隆重登场!和它一起亮相的还有两个配角,分别是说明书和电源线。要注意这款产品是不带电源接头的,需要自行配备了。
花生棒的机身也采用了极简的设计语言,花生棒的一端是网线接口,一端是电源接口,将这两段分别连通,就可以继续进行设置了。
注意,在通电之后,位于花生棒正面的logo是会亮起来的。这一个设计还是蛮惊艳的,因为不仅是有美观的作用,同时不同颜色的灯会指示花生棒的不同状态。
3:软件设置
在这一步之后,我们就要对花生棒正式进行设置了,首先就是登录花生棒的设置页面: b.oray.com,用手机与电脑都可以进行远程管理。
登录需要先填写sn码,sn码是设备唯一的识别码,可以在花生棒盒子的下面找到,再填写好初始密码admin,就可以登录了。
在第一次登录后,会进入到一个注册界面,只需将必要的信息填写好,就可以轻松完成了。
至此,所有的注册登录过程就已经完全设置成功,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花生棒可以具体实现哪些功能。
在花生棒的设置界面中,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管理中心”、“设备管理”以及“消息中心”。整体的逻辑还是很清晰的,便于用户轻松找到想要进行设置的选项。
内网穿透作为花生棒最为主要的功能,在页面上处于非常显眼的位置,我们这次开箱也重点对这项功能进行介绍。有了这个功能,我们不需要拥有昂贵的公网ip,也可以把内网的服务映射到外网去,供他人访问。
而要实现内网穿透,我们需要点击右上角的添加映射按钮。
在添加映射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又分为三种映射类型。包括“自定义端口”、“网站80端口”,以及“socks5”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来进行选择了。
其中“自定义端口”主要针对于那些对端口没有特殊要求的应用来的,包括erp、vpn这些应用。
“网站80端口”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站搭建的,有想建立自己博客的小伙伴,可不要找错地方了哦。
“socks5应用”则是一种代理,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进行上网。同时,在选择域名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花生棒免费赠送的域名,终身免费无需备案,可以说是一个对用户很好的福利啦!
而其他的选项,则是针对具体需求来定的。不论是搭建vpn还是建立网站,只要将相关信息正确的填入,就可以正常使用啦!
以上就是针对花生棒的开机与实测,总的来说,整个硬件小而美,设置起来也是极为方便,不论是专家还是小白都能轻松上手使用,可以说是内网穿透和动态域名解析的最佳方案。而目前官网也正在同步进行促销活动,有需要的小伙伴赶快行动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Spyre加速器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为z17大型机、LinuxONE 5和Power11系统等企业级硬件的AI能力提供显著提升。该加速器基于定制芯片的PCIe卡,配备32个独立加速器核心,专为处理AI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系统最多可配置48张Spyre卡,支持多模型AI处理,包括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等关键业务场景。
微软研究院提出潜在分区网络(LZN),首次实现生成建模、表示学习和分类任务的真正统一。该框架通过共享高斯潜在空间和创新的潜在对齐机制,让原本独立的AI任务协同工作。实验显示LZN不仅能增强现有模型性能,还能独立完成各类任务,多任务联合训练效果更是超越单独训练。这项研究为构建下一代通用AI系统提供了新的架构思路。
意大利初创公司Ganiga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Hoooly,能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和可回收物。该公司产品包括机器人垃圾桶、智能盖子和废物追踪软件,旨在解决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的问题。2024年公司收入50万美元,已向谷歌和多个机场销售超120台设备,计划融资300万美元并拓展美国市场。
上海AI实验室开发的VLAC模型让机器人首次具备真实世界自主学习能力。该系统如同给机器人配备智能导师,能实时评估动作效果并从中学习。在四个操作任务测试中,机器人成功率从30%提升至90%,仅需200次练习。技术结合视觉、语言理解和动作生成,支持跨场景适应和人机协作,为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