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近日发布《机器的崛起:中国高管眼中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称人工智能发展近临界点,其迅猛发展将为科技产业公司带来更多的利好,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行业并未做好迎接人工智能的准备。
人工智能是有关计算机系统的理论和发展,这类计算机系统能够代替人类智能执行一般由后者执行的任务,比如视觉感知、语音识别、决策和语言转换。
过去十年,计算能力大幅提升、深度学习算法不断提高、机器学习变得更加强大。与此 同时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大大推动算法发展,人工智能加速增长,目前已完全具备实现大规模商用的潜力。特别是在语音识别应用、无人驾驶等领域都可以预见到人工智能的大爆发趋势。
在国内,“百度大脑”即为其中推动因素之一。由百度建立研发平台供第三方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投资无人驾驶汽车研究,提供给关注机器学习应用及相关商业模式创业公司的利用。
上述报告称,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更有利于科技板块,由于这一行业具有相关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行业还没准备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多还没把其视作战略重点。
此项报告对中国80家公司(其中60家来自传统行业)展开调查,90%的受访者都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其所在行业的一股颠覆性力量。60家来自传统行业如零售、重工业和建筑业。调查对象还包括来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20位人工智能专家。
大部分受访者认同人工智能将会成为颠覆性力量,尽管变化在各行业有所差别,影响方面从提高运营效率的应用程序开发到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不一而足。
但如何对这一技术进行投资,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其CEO并没有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重点,60%以上的人认为其公司在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技术进展缓慢。
大多数接受调查的高管指出,人才匮乏是主要障碍。事实上,中国只有不到25%的人工智能从业者拥有超过10年的行业经验,美国这一比例为50%。且国内高等院校开设机器学习等相关专业的屈指可数。有60%受访专家认为,大型互联网公司最有希望领导本公司所在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受全球高科技企业推动,不少中国企业也在致力于此新兴领域。中国政府方面也认定人工智能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投入重金开展学术研究。互联网巨头将其视为重点,初创公司不断开发机器人、医疗卫生以及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部分中国公司超越全球对手,如NIST的科大讯飞及Imagenet的海康威视。
至于中国传统行业该如何思考与应对,麦肯锡亚太区半导体咨询业务负责人、全球合伙人唐睿思(Christopher Thomas)指出,明确制定怎样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及如何去实施这一战略是关键。“企业现在处于怎样的阶段?未来的目标竞争领域是什么?需要哪些人工智能能力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能力?这些都是中国企业的CEO们在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时必须积极思考的问题,从而做出审慎决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Coursera在2025年连接大会上宣布多项AI功能更新。10月将推出角色扮演功能,通过AI人物帮助学生练习面试技巧并获得实时反馈。新增AI评分系统可即时批改代码、论文和视频作业。同时引入完整性检查和监考系统,通过锁定浏览器和真实性验证打击作弊行为,据称可减少95%的不当行为。此外,AI课程构建器将扩展至所有合作伙伴,帮助教育者快速设计课程。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