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6月21日 北京消息:根据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ADP最新的白皮书《职场演义—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催生全球职场新趋势》调研显示,员工更希望能够灵活掌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并且可以决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他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进行完成,企业应该赋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选择。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古往今来,任何追寻自由的道路上总是鲜花与荆棘并存。
传统观念的束缚与蜕变
众所周知,在父辈们的眼中,“以厂为家,集体为大”的职场观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们的心中,并把它当成金科律例来教育下一代。然而,千禧一代对此却并不以为然,他们更加看重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平衡,对于自由的渴望程度也远远不是父辈们所能理解的。
不仅如此,对于曾经根深蒂固的职场“潜规则”,现如今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就以中国为例,在父辈们看来,“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于职场新生代来说,中国职场中存在的领导对下属的绝对权威是难以理解的东西,他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更加强调个性,更加崇尚自由以及对彼此观念的认同。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一套职场观——我的工作我做主。
其实,除了与父辈们之间的观念冲突之外,更多的现实矛盾还是来自于企业雇主方面。虽然雇主已经普遍认可自由办公肯定是未来职场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对于“自由”能否在短期内实现,绝大部分企业还是持悲观态度。当然,企业也有自己的担心,因为一旦要实现自由办公,要该怎样对员工进行薪酬管理、考勤绩效等,都是对雇主的一个全新挑战。另外,灵活的工作性质也可能会引发雇主对自身数据安全性的担忧——如果一旦所有工作都要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自由办公,那么该如何确保企业自身数据的安全性?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避免不了的新课题。
科技是提高工作自由度的最强引擎
无论是父辈的不解,还是老板的担心,貌似都不能阻挡一个追寻自由的初心。尤其在这个以科技为王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壁垒是科技攻克不了的。作为文明的最大推动力,科技已经为雇主和员工带来了极高的灵活性,不仅赋予了某些岗位上的员工更高的自由度,更为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特别是科技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着实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桎梏。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完成,员工的自由度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而这种自由度的赋予也间接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员工的生产力,进而能够超额完成公司绩效。
近年来,科技在SaaS领域的培育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软件被企业所应用。员工完全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通过移动办公软件这样的一站式工作平台,与同事、领导甚至客户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流。所以,数字化的移动办公工具,为企业确保团队成员间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协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打破了传统职场意义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限制,也为公司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
自由终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那些来自外界束缚的逐渐松绑,已经开始有一些地区或行业,在对于如何提高员工的自由度上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比如说中国的媒体行业,“朝九晚五”曾一度是这些媒体人的标准配置,而现在,“自由职业者”已然成为了他们身上令人羡慕的鲜明标签。对他们来说,只要能保证按时按量地完成公司的任务目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来选择怎样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安排自己的日程。
当然,一切的“自由”都有边界,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职场中更是如此。职场中的自由必须以“协作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协作精神,这种自由就变成了无序的碰撞,毫无价值可言。世界正在改变,变革已经到来,企业和员工都在努力做出改变去迎接和适应这些新的趋势变革。
在未来,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将是一件非常美妙并值得期待的事情。畅想一下,到那时,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进行时间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传统社会束缚了人性,而互联网又赋予了人性回归的通道,并重新激发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那种极度渴望,而也正是这种对自由的渴望,让我们对未来的职场充满了向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欲了解更多关于职场自由方面的详情,可以参考ADP白皮书《职场演义—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催生全球职场新趋势》,里面有很多既有趣又有料的对未来职场的解读。adpchina.com/html/WhitePaper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