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唐睿思(Christopher Thomas)表示,中国半导体企业未来10年内有望实现全球领先,前提是它们必须填补一些技术缺口和其他挑战。
中国半导体消费在未来几年内仍将‘跑赢’整个市场,2015年消费增长9%,达到1500亿美元,或相当于全球占比43%。半导体进口也在快速增加,如今已经超过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中国市场上快速增长的客户,特别是移动设备领域,带动了行业的快速增长,其中手机和平板设备在2010至2014年间拉动了近80%的市场增长。另外,全球性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开发和制造(以及相关半导体消费)迁移到中国也助推了增长。
康睿思介绍道,过去五年时间里面,中国境内的半导体的消费,包括在华的公司,比如说像苹果、三星、戴尔和中国本土的制造商比如联想、华为、小米等都在中国境内购买了大量芯片和半导体消费的产品。
从去年以来,国内移动设备市场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智能手机消费同比保持平稳(而2010年以来消费增加5倍)。业内估算,未来4年,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出货量的预测增速将放缓至每年仅2-5%。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中国设备制造商在本土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半导体企业 “走出去”势在必行。
由于规模和经验所产生的效率,全球领导力对于中国企业很重要。在半导体行业中,做到第一很重要。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2000-2009年十年中基本上半导体行业前十家公司是赢者通吃的状态,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全部的利润和份额,而全球有数千家半导体企业,其他家都是赔钱的。而过去的五年中,头十家企业也是占到了行业的80%的经济利润。
根据麦肯锡给出的数据,目前有数十亿美元正投入到半导体行业,用于扶持本土供应商和支持海外收购。尽管2012年至2016年初宣布了一系列中资企业的境外并购交易,但目前中国半导体交易只占全球已达成交易的5-10%。
康睿思表示,并购说起来是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因为在并购交易过程中我们要确保中国公司和被并购的海外公司加起来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同时存在文化的效益,因为是两个不同国家的管理层,怎么样让他们更加协调一致的在一起工作,也是一个问题。
唐睿思说,中国企业要想实现全球认可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的根本转变:“第一是吸引研究、产品开发、运营和业务管理方面最杰出的全球人才;第二,采取技术领军者思维模式,投资并侧重于能引起持续性差异化的专有技术突破;第三,精于架构和执行与全球技术领军者的合作关系;第四,鼓励愿意进行较长期投资和跨业务周期投资的耐心型金融资本。”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以上的转变对于缩小中资半导体企业的技术缺口至关重要。唐睿思指出,麦肯锡近期在中国展开的产品开发经理调查表明,跨国半导体供应商在技术性能、供应可靠性和技术支持质量等方面显著领先于本土企业。
除了上述几点外,中国市场想诞生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还需要长期有耐心的资本。康睿思表示,半导体行业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有大突破,在半导体行业要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技术的最新应用展示了其在日常办公场景中的强大能力。用户现在可以通过简单的截图操作,让AI智能识别和提取图像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关键信息,并自动创建相应的日历事件。这种功能大大简化了日程管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代表了AI技术在实用性和智能化方面的重要突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RISP-SAM2智能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能够结合文字描述和CT图像同时进行器官识别。该系统通过跨模态语义交互技术,无需医生手动提示即可精准分割18种人体器官,在七个数据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了新的AI解决方案。
最新调查显示,91%的AI用户都有首选的聊天机器人工具。其中ChatGPT以28%的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谷歌Gemini(23%)、Meta AI和亚马逊Alexa(各18%)、苹果Siri(16%)。用户主要将这些AI工具用于撰写邮件、研究感兴趣话题和管理待办事项。报告指出,61%的美国人在过去半年内使用过AI,19%的人每天都在使用。
伊利诺伊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HalluSegBench评估系统,首次系统性揭示AI视觉分割模型的"幻觉"问题。通过创建1340对对比图像和四种新评估指标,研究发现当前先进AI模型普遍存在错误识别不存在物体的严重缺陷,且视觉变化比文字变化更容易引发幻觉。该研究为提升AI系统可靠性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