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29日 北京消息:4月28日,由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指导,中国校园市场联盟主办,微博校园承办的2016中国校园市场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针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与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信息互通少等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中国校园市场联盟在论坛上正式成立,重点突破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进一步拓展校园业务的宽度和深度。
最活力:大学生就业平台
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每一年都是更难毕业季,人社部数据指出,2016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对此,大学生、学校和政府纷纷开始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前提是学生阶段有好的实习经历,这也是寻求好工作的重要基础,面对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和实习就业需求,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微博、乐视、OPPO、支付宝、中文在线汤圆创作、猎聘、59store、探鹿等优质品牌企业,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就业相关知识培训和专家意见指导,除此之外,还将提供上万个优质企业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据悉,联盟将会在下半年的7月、8月和10月进行实践招聘季。
此次大会,多家企业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探讨,表示未来会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大学生就业。联盟内可以实现渠道、资金、就业实习岗位等资源共享,为学生群体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联盟作为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平台,将会用互联网的方式和大学生进行互动,打造一个最有活力的大学生就业平台。
图注: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成立大会
最潜力:大学生创业平台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递增,据《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统计近7年来大学生创业增长3.77倍,创业人数逐年增长的同时成功率却是不尽人意,由于缺乏合理的指导和相应资金使他们在创业路上遇到了相应的问题。
联盟的成立为创业者们提供一个具体的项目孵化平台,包括导师指导、早期投资、融资对接、资源对接四个方面,联盟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会提供具体的创业项目指导,针对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进行种子及天使轮投资,为有融资需求的项目提供天使轮及A轮的大型基金对接,为创业项目对接品牌、推广、渠道资源,推动项目更快更好发展。
此次大会中国校园市场联盟产业校园投资平台成立,多平台资源+资金+政策的联合孵化方式,助力年轻人的创业梦,大大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而对投资人而言,这也能使他们在第一时间接触当下最新鲜的创业项目,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
图注:中国校园市场联盟校园产业投资平台成立
最保障:大学生消费平台
5200万,这是微博显示标签为学生的人群规模。从2006年起步的中国校园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近两年全面爆发,覆盖了校园生活和消费的各个领域。据艾瑞机构发布的《2015中国大学生消费分析》显示,2014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破4000亿。
然而,如此庞大的市场却依然处于相对无序的混乱状态。以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在线贷款和直播产品来说,前者的机制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风险,而后者则以其鱼龙混杂的内容而遭到质疑。
中国校园市场联盟便是一个能够解决此问题并成为大学生消费保障的重要场所,旨在通过各家的携手互助,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行业标准、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正确引导学生消费,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联盟及其成员将会以大学生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具有保障的产品或是服务,逐步建立行业自律规范,保障大学生权益不受侵犯。
微博市场渠道部副总经理魏莉表示,成立了这样一个校园市场联盟,我们更多是想建立一个有自由沟通和联合平台,能够打破多平台和多渠道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个有序的校园生态,能够服务大学生用户,能够提供他们不同的需求和满足。
最完整:校园生态辐射圈
联盟以微博为发起人加上会员企业之间的联动形成一个校园生态辐射圈,为大学生、学校、企业、媒体、政府搭建一个多方对话,多元互动的平台,最大的整合行业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校园领域的各个相关群体。
据透露,联盟2016年有10亿线上媒体资源投放,60家会员单位双微总计粉丝近5000万人,庞大的资源使这个平台成为了最完整的校园生态辐射圈。在此平台上,大学生随时了解学校、企业和政府的最新信息,学校、政府、企业可以更加贴近和了解学生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者之间可以连接起来,共享内容,打破了信息传播的限制,可以跨越阶层地和更多的人连接沟通。
面对众多学生用户和行业人员,大会紧紧围绕校园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分享了包括互联网时代校园行业的崛起、校园行业的机遇与变革、校园经济的未来等议题。作为中国校园市场联盟的重要发起方,基于5200万青少年用户需求的微博,在中国校园市场联盟的大旗下,将充分发挥自身社交媒体的平台优势,扩大联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助力中国校园市场联盟在全国的推广,进而打造企业与学生共享连接的平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