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船舶工业是重工行业,生产制造条件艰苦,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转型始终面临许多客观限制与技术障碍。新一代ICT技术在船舶建造领域的应用面相对狭窄,对船舶建造全流程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提升效果不够显著。
针对深远海“双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装备平台大型化、新研装置多且系统复杂、性能要求高、成本控制严及高度个性化定制等显著特点,中国船舶下属江南造船等企业打造基于5G+AR的云制造平台,集成总装厂-供应商、研发设计-制造现场、制造-检验的多层次多维度协同关系,打通研发设计-供应 -制造-检验的云协同流程,构建适用于船舶行业的全寿命周期数字造船新模式。
基于5G+AR的云制造平台应用场景丰富
基于5G+AR的大型船企云制造平台主要由基础设施层、硬件设备层、软件平台层、内部协同层及应用层组成。其中基础设施层由互联网和江南私有云组成;硬件设备层主要包括涉及的相关硬件设备,如服务器、AR眼镜等;软件平台层则包括了设计软件、协同平台等,内部协同层展示了平台内部各版块间的协同关系,应用层则由平台对应的应用场景组成,其技术架构如下图所示。
有别于单一数字模型的数字化转型,本案例运用供应链云协同与模型转化、基于MBD的制造交付物生成、基于AR的船舶建造检验技术等技术,覆盖协同设计、无纸化建造、AR检验、车间数字化管控等业务场景,形成了包括基于云的供应链协同、基于数字交付物的无纸化制造、基于AR的船舶建造检验以及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管控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船舶制造过程实施精准管控。
基于5G+AR的云制造平台应用价值显著
基于5G+AR的云制造平台上线应用后,打破企业间及部门间的沟通壁垒,减少设计及制造环节的信息模态转换,实现多端模型-数据-业务的云上协同,有效减少设计员、工人等的重复性低价值劳动,在设计效率、制造效率、检验效率、生产人员管控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提升效果显著,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约3亿/年。
1.基于云的供应链协同方面,液化气船、大型集装箱船、高新产品等船型全面应用,单船平均上传设备模型350余项,设备建模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设计成本节约120万/年。
2.基于模型的无纸化建造方面,液化气船、集装箱船等20余型船舶产品全面应用,可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提高建造质量,以每年交付20艘计算,可降低建造成本约1亿/年。
3.基于AR的船舶建造检验方面,液化气船、集装箱船等关键建造环节等全面应用,检验效率提升平均达到50%以上,可降低人工成本约200万/年。
4.基于人脸的车间管控方面,精细化派工报工管理实现工人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0%,公司2万工人可降低人工成本2亿/年。
中国船舶下属江南造船等企业首次在船舶行业提出、构建并应用了的基于5G+AR的云制造平台,相较于传统造船模式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变革式提升,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的同时,缩短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传递和共享、技术交流和沟通时间,打造了总装厂-供应商、研发设计-制造现场、制造-检验的协同、共享、共赢新模式。
同时,平台建设成果得到省部级领导、船舶、海工、航空、建筑、能源以及工业软件等企业500余次的考察与交流,有效促进了行业内外整体数字化转型与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发布ChatGPT Atlas AI浏览器,支持网页问答、历史查询和邮件改写等功能。同时曝光秘密项目Mercury,雇佣约100名前投行精英以每小时150美元训练AI金融模型。公司还因用户滥用Sora生成马丁·路德·金视频而暂停相关功能。此外,医疗AI搜索引擎OpenEvidence获2亿美元融资,估值60亿美元。
浙江大学团队提出动态专家搜索方法,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内部专家配置。该方法在数学、编程等任务上显著提升推理准确率,且不增加计算成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问题偏爱不同专家配置,为AI推理优化开辟新路径。
随着Chrome和Safari主导浏览器市场,众多替代浏览器正在挑战这些行业巨头。本文梳理了当前顶级替代浏览器,包括AI驱动的浏览器如Perplexity的Comet、Arc公司的Dia、Opera的Neon和OpenAI的Atlas;注重隐私的浏览器如Brave、DuckDuckGo、Ladybird和Vivaldi;以及专注特定领域的浏览器如Opera Air和SigmaOS。这些浏览器通过AI集成、隐私保护、定制化和专注用户福祉等特色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浏览体验选择。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提出SIRI方法,通过"压缩-扩张"交替训练策略,成功解决了大型推理模型"话多且准确率低"的问题。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题上将模型准确率提升43.2%的同时,输出长度减少46.9%,真正实现了效率与性能的双重优化,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