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9月20日 北京消息: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又一轮重大技术革新。超高清视频产业链长,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可带动包括芯片、显示面板、视频制作设备、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终端整机等数十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2017年11月,发展4K超高清电视被纳入“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工作协调会议上强调我国必须把握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强顶层设计。这些利好消息的频出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的超高清视频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近期,赛迪顾问发布《2018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白皮书》。白皮书从产业链、市场和投资三个维度,对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布局、发展难点、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机遇进行了全面剖析,为政府顶层设计、企业发展布局、投融资机构战略规划提供研究支撑。
赛迪预测2018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成为“万亿市场”
据赛迪顾问统计,2017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产值为7614.8亿。伴随产业链上各主导企业的积极布局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2018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将迎来“万亿”级风口。基于整体市场、产品成熟度及技术发展等指标的研判,赛迪顾问对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预测倾向乐观,预计2022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市场产值超过3万亿,其中电视机、高清面板等硬件产值将达到15681.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宽带建设、视频制作等相关产值将达到10386.2亿,复合增长率为80%;有关应用和服务将达到7546.2亿,复合增长率为90%。
图2 2017-2022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产值及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8,08
超高清视频产业链长,各环节巨头全力出击、加紧布局
超高清视频产业涉及数十个相关产业,从产业链看,包括核心元器件、视频生产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终端呈现设备、应用与服务。各环节的巨头企业已经从技术、硬件、网络、内容四方面全力出击、加紧布局,努力抓住未来3-5年的战略机遇期。
图1 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8,08
在技术领域,腾讯探索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传输延迟等痛点问题;海思、晶晨的超高清视频SoC芯片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在硬件领域,京东方推出“8425”战略,2017年12月BOE(京东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的正式投产,为业内树立了最高世代线的技术新标准;TCL正积极开发具备“4K+AI”功能的新产品,建设广州4K只能电视基地,推出高性能人机交互系统。在网络领域,三大运营商在努力提高我国网络承载力的同时,也在与中兴、华为等设备商以及芯片、终端厂商积极推进5G技术的发展。在应用领域,广东等地已经与4K花园成立节目创作中心,规划年产1000-1500小时的4K节目;海康威视、大华、华为、海信等企业在安防监控、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了超高清视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探索。
体育赛事有望成为超高清视频行业应用爆发点
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举行往往是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为保证比赛的公正性,有时需要观看球员的慢动作回放。4K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条件。4K即4096×2160的像素分辨率,它包含了比1080P的全高清高达4倍的像素数量。在4K像素下,球员的动作细节、裁判手上的黄牌或红牌,甚至裁判手表上的时间都可以看地一清二楚。
在世界杯登陆央视40周年之际,央视首次在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直播中引入4K高清信号。西安、武汉、苏州、上海、福州五座城市近20万人在6000寸超大4K屏幕前观看了这一体育盛事。其中,西安、武汉、上海三座城市更是在半决赛时引入4K信号,首次实现了世界杯4K直播。
此外,中超比赛、2022冬奥会等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必将推动4K甚至8K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超高清视频的行业应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地图将集成Gemini人工智能技术,旨在将其升级为一个"全知型副驾驶"助手。这一整合将大幅提升地图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导航体验。通过AI技术的加持,谷歌地图有望在路线规划、地点推荐和实时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Feedzai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AI模型理解散点图的能力,创建了包含18,000张图表的大规模数据集。测试十个先进AI模型发现,在简单计数任务中部分模型准确率超90%,但精确定位任务表现不佳,准确率多在50%以下。研究还发现图表设计对AI性能有轻微影响,为AI辅助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微软研究人员发布新的仿真环境来测试AI智能体,研究显示当前智能体模型容易受到操纵。该名为"Magentic Marketplace"的合成平台让客户智能体与商家智能体进行交互实验。测试包括GPT-4o、GPT-5和Gemini-2.5-Flash等模型,发现智能体在面临过多选择时效率下降,且在协作方面表现不佳。研究揭示了AI智能体在无监督环境下的性能问题。
KAIST研究团队开发出MG-Select系统,首次让视觉语言机器人具备"货比三家"的决策能力。该系统通过生成多个行动候选方案并利用内部评估机制选择最优解,无需额外外部验证系统。在真实世界测试中,机器人精确操作成功率提升28%-35%,某些任务改进达168%,为机器人在医疗、制造等高精度应用领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