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源技术大会连续登陆北京,OpenInfra和LC3大会相继召开。在OpenInfra大会上,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在演讲时抛出了一个观点,引起台下一阵掌声,朋友圈立即刷屏……
“世界上只有一种云,那就是基于开源技术的云。”
“一种云”和“两种云”
该会议的背景是,前身为OpenStack Days China,从今年开始成为OpenInfra大会,并得到五大开源社区的支持,现场吸引了1000+中外开源技术人士和行业用户的参与,观看直播人数超过10万,是中国开源云计算领域规模最大的会议。作为中国开源云计算领域的企业,EasyStack的观点立即得到全场开源人士的认同,也引起了更大范围的争论:
不少业界同仁由此想起两个月前某公有云企业同样在大会演讲时抛出的观点:“中国只有两种云”的观点,当时不仅引起业界哗然,甚至还有云企业声明要以法律手段诉讼该说法。
对于今天“一种云”的说法怎么理解?
陈喜伦在大会上是在这样的语境里引出这一观点的,他说:“2014年之后的中国云计算企业,无论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基本都以OpenStack为基石;而放眼当下的开源技术就会发现,所有云都会采用Linux、KVM、Docer、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那么,“一种云”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呢?
以Kubernetes为例,AWS在去年8月宣布加入CNCF基金会,也宣告世界前五大公有云企业都成为CNCF成员;而曾经Linux的大敌——微软,都声称Azure中60%的工作负载都跑在Linux上。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所有的云都不是凭空而生,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只不过有些技术在开源基础上进行了商业化的迭代,有些技术在商业化的同时又进行了基于开源技术的开发。
用户还是最关心好用的云
不论你同意“一种云”还是“两种云”的观点,哪种云好用其实才是用户最关心的事。
在企业云计算领域,陈喜伦表示,从客户覆盖来讲,EasyStack在服务了超过300家大中型企业行业云和私有云后发现,客户正在从专家型客户走向规模型客户,从行业头部客户走向区域型客户,应用场景已经从早期的测试环境到了核心业务。行业纵深,区域纵深,场景纵深,这些都意味着,企业云计算正在跨越创新鸿沟。
比如,国家级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它与“中国天眼”、“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ARJ21新支线客机一起荣获了2017年度中国好设计金奖,也是全国唯一获批并得到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建筑工程领域的大数据项目。
作为该项目的构建和运营单位,中铁一局智能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宏表示:“基于Easystack云平台支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项目管理、盾构系统监控、智能感知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行业应用;还可以采用多区域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多地多中心的混合云架构,以公共服务共享、区域内部应用自治的方式实现边缘计算框架,充分发挥开源云平台弹性扩展、安全隔离、智能运维的技术优势,结合BIM、GIS、VR等先进技术为产业链各类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公共服务。”
这个项目中,边缘计算、混合云,大数据等最热最新数字化转型业务全都用上了。可见,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在应用开源云平台去实现:敏态业务构建互联网核心,稳态业务实现虚拟化替代。
不过,他们对开源云平台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可靠开放,易捷好用”成为关键词。比如,目前私有云的事实标准OpenStack的升级问题一直客户的一大痛点。这无疑成为跨越鸿沟的一大障碍。
这次OpenInfra大会上,易捷行云EasyStack展示了新一代云平台架构,并且在演讲中穿插了产品的现场Demo演示。其新架构的三大核心关键点之一,就是实现了OpenStack开源云平台的平滑无感升级,让项目制、定制化走向产品化、规模化成为可能。
一种平滑无感升级的开源云
据悉,通过采用全平台微服务架构,EasyStack新一代云平台实现的不仅仅是单一服务、单一组件的可持续升级,而是整体平台级的平滑无感演进,产品基于的是可持续演进的开源内核和稳定的开源模块,客户将不用关心到底是哪个OpenStack版本,因为稳定、持续更新、开放兼容可以通过平滑升级保证。这里的核心技术点——全平台微服务化,涵盖计算、网络、存储模块,应用中心、事件网格,从数据库到消息队列,从日志到监控等服务组件的微服务化。
通过全新设计的自动化中心,易捷行云EasyStack可以完成微服务粒度的升级操作,在升级过程中,系统会通过分布式高可靠的架构设计保证了云平台服务的生产级高可用。 完全通过自动化中心用户控制台,让用户自助式上传升级包,完成云平台的升级操作,升级过程对于正在操作的界面和运行的云主机业务没有影响。
第二,从面向资源到面向应用的顶层设计。
传统的IaaS曾被用来定义面向资源层面,轻运维是资源方向的基础,比如EasyStack平台增加了Event Mesh事件网格服务,针对平台的运行情况,自动进行故障分析与隔离,驱动运维自动化。而现在,云平台以应用为中心才是核心。
此次现场Demo演示中,EasyStack编排应用中心不仅可以用可视化的拖拽操作去编排计算、网络、存储等基础资源,不仅可以编排还可以自动发布到应用中心,这就形成了应用的生命周期闭环,让企业围绕应用为核心来运维运营云计算平台。
第三,从单一平台到多云世界。
2014年,EasyStack就在OpenStack巴黎峰会上发布了混合云产品,其客户TCL O2O平台应用了EasyStack+AWS的混合云应用,在去年双11中TCL全网实现了累计销售额14.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3%,也因此成为2017年中国十大混合云用户。
不过,陈喜伦表示:混合云只是第一步,多云世界才是未来需求,其多云管理平台EMS也将在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以上是EasyStack在开源云计算领域创业四年多以来的三个切身体会。你同意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推出 Copilot+ PC 标准,要求配备高性能 NPU,引发 AI PC 市场格局变化。英伟达虽在数据中心 AI 领域占主导,但在 PC 端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英伟达的 AI PC 策略、NPU 与 GPU 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 GPU 可能在 Copilot+ 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前景。
专家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025 年可能成为 AI 泡沫破裂的关键一年。尽管 AI 仍有望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技术瓶颈、投资回报率下降、监管趋严以及环境和伦理问题等因素可能导致 AI 热潮降温。未来 AI 发展将更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Google 推出名为 Titans 的新型 AI 架构,是 Transformer 的直接进化版。Titans 引入了神经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基于惊喜的学习系统,使 AI 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 AI 范式,推动机器智能向人类认知迈进一大步。
主动型 AI 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次进化,它不仅能生成内容,还能自主决策和追求目标。这种 AI 可以设定自己的目标,制定策略并根据情况调整方法,实现真正的自主性。它将彻底改变机器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为人机协作开启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透明度和伦理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