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1月20日 北京消息:近日,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2017在北京正式召开。作为与Microsoft携手十余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全球统一通信与协作行业的领导者Polycom公司应邀参加并受到广泛瞩目。
得益于十余年合作伙伴关系的力量,Polycom是唯一能够将40多种语音、视频和内容解决方案与Skype for Business、Microsoft Lync、SharePoint、Exchange和Office365直接集成的Microsoft合作伙伴。目前售出的与Skype for Business/Microsoft Lync无缝集成的电话设备中,有70%来自Polycom。
大会期间,Polycom大中华区技术总监余宝生、Polycom亚太地区微软业务总监Nico Walraven和Polycom亚太地区微软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Brennon Kwok,陪同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物联网事业负责人康容(Roan Kang)等,一起参观了Polycom在现场的展位,共同体验了Polycom先进的音视频协作及内容共享解决方案。
Polycom的几款明星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此次大会上格外耀眼:
今年发布的Polycom Pano为团队协作营造了高效、便捷的内容分享环境,所有参会者均可利用任何设备同时共享多达四方内容,解决了在内容分享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线缆连接、不同内容源接入受限等问题。只需将Pano与任意一台显示器连接,用户即可通过台式机、Mac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任何设备进行无线及有线内容共享,在线视频传输亦不在话下。
Polycom RealPresence Trio专为卓越协作体验打造的首款智能媒体中心,集语音、视频和内容共享于一体。RealPresence Trio够提供可靠、丰富的音频以及多媒体内容播放功能,即使无法避免在苛刻环境下使用,依然能提供高品质的音视频效果,故而已经成为各种协作环境下的最佳部署选择。
Polycom RealConnect是Polycom备受赞誉的创新视讯协作解决方案,包括Polycom RealPresence平台(附带RealConnect功能)、Polycom RealPresence内容共享套件和Microsoft Lync2013/Skype for Business。这一基于平台的创新解决方案可以同时为Skype for Business用户和Polycom终端提供统一的日程安排、便捷的一键加入体验以及本地内容支持,优化资源利用,带来熟悉的会议体验。
此外,人工智能与云也是本次大会的热门话题。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Polycom倡导各行各业共同学习、探讨和运用更加智能的协作解决方案,进一步构建企业和个人自身的云端技能。
事实上,Polycom已经在Polycom EagleEye Director II等产品上采用了AI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人脸识别,并可以实时聚焦正在发言的与会者。而早在2012年Polycom就提出了云战略,并不断完善产品线,为用户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刚刚发布的Polycom RealPresence Clariti™,作为业界领先的混合云软件服务架构,将引用云平台为运营商、合作伙伴、以及大客户提供领先的云视讯服务。同时,Polycom不断推动与微软等合作伙伴的深度集成,帮助用户在云化时代享受开放、无缝的协作体验。
未来,Polycom将进一步发力云视频会议市场,将技术和服务进一步转移到云上,并通过与不同领域合作伙伴勠力同心,共同构建开放、共融的云服务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最完善、专业的云服务,继续引领通讯行业的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ocker公司发布重大新功能,旨在简化智能体AI应用的构建、运行和部署。公司扩展了Docker Compose工具以支持AI智能体和模型的大规模部署,并推出Docker Offload服务,允许开发者将AI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新功能还支持模型上下文协议网关的安全连接,并与谷歌云、微软Azure等合作伙伴集成。
这项研究首次将在线强化学习成功应用于流匹配模型,通过巧妙的ODE到SDE转换和去噪减少策略,显著提升了AI图像生成的精确度和可控性。在复合场景生成、文字渲染等任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AI生成领域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欧盟发布AI法案实施细则,要求谷歌、Meta、OpenAI等公司承诺不使用盗版材料训练AI,详细披露训练数据来源和模型设计理念。新规还要求公司尊重付费墙和网站爬虫限制,公开训练和推理的总能耗,并在5-10天内向欧盟AI办公室报告安全事件。违规企业可能面临年销售额7%或3%的罚款。
这篇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发表的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统一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模型的最新发展。研究将现有模型分为扩散、自回归和混合三大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图像编码策略的特点,整理了相关数据集和评估基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