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05日 评论消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剧变的时代,科技催生了社会各方面的诸多变革。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的科技发展正在加速各行业的变革速度。而这种飞速的变革又给IT服务、商业领域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要克服这些挑战,跟上变革的步伐,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阻碍:例如,生产力低下、经济增长乏力、教育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等,仅凭一己之力或一个组织的力量无法逾越这些障碍。
我们必须以新的方式互相合作,我们必须愿摒弃传统的工作思维,并接受一种全新的理念——协同创新。
接下来,我将详细阐释一理念。
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与会者一致认为: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浪潮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始源于十八世纪的大型工业化机器,由电力驱动的更小型机器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型芯片的问世,电脑便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纪元。
得益于此,当今社会与企业的诸多组织结构都能够不断扩展与完善。大多数组织都在生产、运营方面实现了几何倍的效率提升。例如工作空间、教室,甚至医院病房都能看见这些变化。
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将推动我们进入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必将快速打破我们原本认为的一切行事方式。
正如乔布斯曾经所说,计算机就像是大脑的自行车,因为它能够使每个人的能力和效率倍增。现在,我们拥有了被称为“人工智能”的新兴计算机技术,它的出现甚至将打破物理世界的边界,使我们能够更快地前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抑或是有所突破?如何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如何鼓励人们能够设计创造出一个与蒸汽机或CPU并肩的新科技结晶?
答案是——利用开放参与和协同创新的力量。如果在企业中,我们能够将来自多个组织和多个学科的人才召集在一起,并让他们自由合作各取所长,那么这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对于开源,我认为不是在数千人中寻找一个独立的解决方案,而是让数千人通力合作、协同创新,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管弦乐就是一个证明开放参与和协同创新的最典型的范例。它由许多才华横溢的演奏者组成,而指挥家的作用就是将这些个体演奏者聚集在一起,让每个部分的音乐都能够和谐完美地呈现,让这一集体演奏出的音乐比他们独立演奏时更为动听、更富有感染力。
一个伟大的指挥家,能够通过收放自如地控制,激发乐团成员最具创意的想法,完成最美妙的音乐。优秀的指挥家不会自上而下地命令或控制乐团成员,而是创造一种氛围,让演奏者们取长补短地合作、恰如其分地完成自己的职责。著名的以色列指挥家Itay Talgam曾经说过:“我对乐团最大的伤害就是向他们发出明确的指令。这会影响整个乐团互相倾听,继而影响合奏,而合奏正是一个乐团最需要的灵魂。”
这一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管理工作。一个好的管理人不能只是简单地命令员工“创新”。相反,作为领导者,我们要创造并催化合适的环境,使创新的种子在参与、协同的氛围中生根发芽。
正如一个管弦乐团需要拥有多样化的演奏者才能有卓越的表现,无论企业组织规模大小,我们总是需要更加聪明优秀的人才从他们不同的视角提出想法或介绍不一样的经验。如果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力,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即使他们身处不同的组织或不同的地理位置。只有超越这些边界,才能联合集体的力量共同实现更伟大的成绩。
在红帽,我们每天都会在开源世界中看到这种参与的力量。它为我们在网络演进、云计算、Linux、移动和大数据等方面的不断前进提供基础。正是由于参与的力量,我们才能够持续不断地创新。也正得益于参与的力量,开源才成为IT行业的首选。
开源和参与同样具有普世意义,并非只有技术公司才能从中获益。这也是我撰写《开放式组织》一书的缘由之一:激发其他人在他们的组织与社区中拥抱开放与参与。开源理念和参与的力量正通过改变一切可能性而帮助改变世界。
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放数据和市民的参与正帮助政府提高政策透明度,并为市民推出新的服务。在医疗领域,开放式介入可以挽救生命,甚至推动医疗技术不可思议地进步。在学校中,开源正在推动教育转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便利地接受教育,而这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创新者、领导者和全球公民。无论在科技还是其他领域,开源正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设想一下:基于开源理念,我们构建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这其中,信息分享愈加透明、全民共同参与创新,而我们的社会也得以在其中运行的更为稳健、完善。如果我们释放了这种创新潜力,我们的世界在十年或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我坚信,如何利用世界几十亿人的协同性创新将决定人类在下一个世纪进步的速度,而这,就是参与带来的真正回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