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0月11日 北京消息: 数下来,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的、有关云的会真的数不过来……除了名声较大的中国云计算大会以外,从名字上与之相像的,全球云计算大会也算一个。作为已经第二次参加的“老人”,记者在今年的采访间不仅遇到了去年的老朋友,还采访到了两个有着国外技术背景的CEO,听他们从不同角度谈谈对云计算发展的看法。
有孚网络CEO安柯:今年我的三个预言
全球云计算大会到今年已经办了四年,有孚网络CEO说他已经参加了四届。安柯是连续两年,记者都采访过的嘉宾。两次下来,从他的演讲和采访中,留给记者的印象是他比较关注企业CIO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他很喜欢预言什么。
去年,安柯说希望传统企业的CIO们不要在费力在研究如何构建复杂的IT系统,应该去关注如何与企业业务相结合,并和云服务商合作,快速实现企业IT的部署。今年,安柯说现在不仅要知道如何用那些IT设备,更得关注其中的数据价值,并且他建议企业应该设立CDO(首席数据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都能有效的影响到无论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是营销方面。
安柯还是个喜欢预言的人,这对于国内的演讲者可不多见。去年大会上,安柯说未来3-5年,IT部门将轻量化,轻资产,但重要性反而加强。一年后,他又做了三个预言——政府将成立数据互通部服务未来、CDO将是CIO走向CEO的一个阶梯、本世纪末人类可能将电子化。
第一个预言的灵感安柯说是源于一次办签证的经历,他说办签证的时候需要把所有人都知道的信息重复填一遍,然后复印一遍递交过去,甚至有时候如若需要多个证明还要跑多个地方办理。但如果政府成立一个数据互通部,将每个人所有的信息一起汇总给领事馆,个人的麻烦就少了很多。
有关CIO走向CEO的问题,安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未来CIO这个职位将会逐渐消亡,因为未来企业中的CEO就应该兼职CIO角色。今后企业整个生产的组织方式就是靠信息化来组织,“都说云计算是水和煤电,你说CEO能不懂怎么组织?”安柯笑道。
鹏云网络CEO陈靓:什么是好的云存储产品
“云存储是整个云最关键的一部分,是基石。所以如果这部分不好,即使云搭得再高也没用。”鹏运网络CEO陈靓在采访时说,目前很多做云存储的厂商都是运用开源架构,自己做研发的公司非常少。
作为一家刚成立没多久的云存储初创企业,鹏云网络现在主要为用户提供私有云存储服务。陈靓说,跟很多国内企业不同的是,他们产品的代码一行行都是自己写出来的,最开始没考虑开源的技术,就是希望“先难后易”,这样未来的发展道路才会好走。
2013年,陈靓选择回国创业,有着国外IT从业背景的他,对于一个好的云存储产品,有着自己的看法。陈靓说,首先在管理节点方面要足够多,甚至上万的节点数;其次,产品是否高可靠,够智能,以及性能能否达到要求,这些都是制约的因素。
安尚云信CEO鲁为民:融合是PaaS的发展趋势
在本次大会上,记者还采访到了一家曾被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评为中国企业级云平台市场强劲表现者的本土专业PaaS提供商安尚云信,听他们谈做PaaS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融合,他们眼中的融合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PaaS市场发展目前还是相对浮躁,大多数创业者都属于技术范儿,往往热衷于追求新技术,而容易忽视市场的真正需求。像各种新技术都要经历一个炒作周期一样,目前人们一窝蜂追捧像Docker等单一技术会随着市场的成熟而渐渐回归理性”
安尚云信(Anchora)CEO鲁为民认为,像Docker这样的容器技术的出现对于PaaS的推动有很重要的作用。Docker容器作为是一个非常灵活地工具,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由于Docker技术本身存在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发展期,因此没有足够成熟达到支撑企业级产品的各种要求,也无法解决用户所有的问题,单纯用Docker技术做PaaS平台已经远远不够,所以需要融合。
鲁为民说,用户越来越倾向采用一体化融合云计算解决方案,单纯的IaaS或者PaaS模式不可能满足其多元的需求。云计算的发展不断地见证IaaS、PaaS和SaaS这三种模式间的界限愈发模糊,最后趋向于一个融合的解决方案,这样能有效地解决应用的持续快捷的交付问题,让应用和服务的开发和部署变动非常迅捷,让应用保持持久运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通过MotionBench发现,当前最先进的AI视频理解模型在精细动作理解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准确率不足60%。他们提出的通过编码器融合技术TE Fusion有效改进了这一问题。这项研究揭示了视频AI理解的基础能力缺陷,为该领域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多家机构推出OVO-Bench评测体系,首次系统评估视频AI的在线理解能力。研究发现当前最先进的模型如GPT-4o在实时视频理解任务中表现远不如人类,缺乏时间感知、实时记忆和主动响应能力。该研究为智能家居、在线教育、医疗监护等实际应用场景的AI升级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