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0月08日 人物访谈(文/王聪彬):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新医改启动7年后的今天,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逐渐得到缓解,但制约医改的基础问题还是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所以医联体的建设成为目前医改的重点和方向,因为医联体是实施双向转诊、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同时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也重点提到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尤其对推动上下联动、三医联动提出相关实施方案。中日医院作为试点单位,正在积极推进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真正深入到临床一线。
远程医疗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来医改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优质资源绝对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医生临床诊治能力的同质化水平较差。所以优质资源下沉也成为医改的重要课题,分级诊疗就是充分调动闲置医疗资源,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分层分流诊疗,缓解大医院承受大量医疗任务的压力。
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形成以病情为依据,以医学诊疗能力为基础的分级原则和分工协作制度。
但在具体推行上,各级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在执行落地上会存在一些落差。“目前各地对于医疗资源的整体调控能力,包括对一些运行机制的设计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中日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谈到。
中日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
所以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以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地市开展试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中日医院成立呼吸专科医联体,利用专科优势,带动全国同行共同发展,帮助基层医院开展学科建设,指导县级医院对基层乡镇、乡村开展慢病管理和分级诊疗。让各级医师动起来,促进分级诊疗。卢清君举出浙江桐庐通过给农村患者配备心电监护移动设备,实现了实时动态的对慢性病的监测,一旦出现急症就可以转到县级、省级医院,形成了基于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分级诊疗雏型。
像桐庐的实际经验可以在全国进行推广,但分级诊疗的实现过程仍然非常艰难,因为它涉及多种技术集成和应用以及患者对基层医生不信任的问题。卢清君认为,远程医疗是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将专家的治疗理念教给基层医生,提高他们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及诊疗效率和质量,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所以远程医疗是促进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平台。
除了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在真正实施落地上还要靠技术驱动,一部分是信息化技术将上下级医院的信息传输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一部分是医疗技术的提升,优质专家带动基层医生如何看病,真正有效提升基层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对诊疗技术的掌握。
云计算与大数据协同支撑
中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由来已久,在1998年就已经建立了远程医学中心,2012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依托中日医院远程医学中心设立并开展业务。
在十几年的探索过程中,中日医院一直在将技术与医疗产品进行结合,将网络共享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云计算、大数据都融合在远程医疗平台中,实现异地大宗病例资料传输,以及对数据管理和二次研究,真正把信息化融入到医疗过程中。
“可以说远程医疗是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尤其近几年云计算对于推动远程医疗应用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卢清君强调,远程医疗在过中国经历了十多年为什么一直应用不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数据传输面临很大的技术和管理上的瓶颈。
全国数百万医生同时在线的场景,对于信息平台的压力可想而知,云计算则正好缓解这一矛盾。x86架构不仅拥有更高的效能,帮助医疗行业构建弹性灵活的基础设施,而且标准化、开放性、扩展性可以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良好支撑关键业务,有效推动云计算在医疗中的应用。最终实现异地实时无延迟的信息共享,满足互联网医疗救治任务的需求。
医疗行业大量的数据还需要进行存储和计算,统一的存储可以有效地提升效率,同时通过云计算的超级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将临床研究提高到更高、更标准的水平,甚至对公共卫生学和卫生经济学进行统计,为政策部门提供一些依据。
中日医院就也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支撑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开展,将现有的病历进行结构化存储,并进行统计分析,提炼出在临床上现行的治疗经验,形成一个基于临床治疗的经验,开发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开放给基层医院使用,不但可以提高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更有可能推广教育培训等战略,尽快提升基层医师的接诊能力。实现分级诊疗可以让患者在本地接受正确及时的治疗,全家人也不必陪诊误工,减少家庭的总支出,降低非医疗性就医成本。
中日医院在远程医疗前期的作用已经初步实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将把院内信息化平台和远程医疗平台进行对接,形成全电子化转诊和信息共享,辅助分级诊疗的开展。积极研制远程医疗相关的卫生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推动未来全国远程医疗信息平台逐步趋向标准化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充足的睡眠不仅能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帮助大脑整理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有趣的是,AI模型竟然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睡眠需求”。
DeepSeek-AI团队通过创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仅用2048张GPU训练出性能卓越的DeepSeek-V3大语言模型,挑战了AI训练需要海量资源的传统观念。该研究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专家混合架构、FP8低精度训练等技术,大幅提升内存效率和计算性能,为AI技术的民主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尽管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自11月推出以来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金融机构等监管行业仍保持谨慎态度。银行等金融服务公司虽然在机器学习和算法方面是先驱,但对于MCP和Agent2Agent(A2A)系统的采用较为保守。监管企业通常只使用内部代理,因为其API集成需要经过多年审查以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专家指出,MCP缺乏基本构建块,特别是在互操作性、通信标准、身份验证和审计跟踪方面。金融机构需要确保代理能够进行"了解您的客户"验证,并具备可验证的身份识别能力。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评估了大型视频语言模型的因果推理能力,发现即使最先进的AI在理解视频中事件因果关系方面表现极差,大多数模型准确率甚至低于随机猜测。研究创建了全球首个视频因果推理基准VCRBench,并提出了识别-推理分解法(RRD),通过任务分解显著提升了AI性能,最高改善幅度达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