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2024大中华区高管交流大会上,Gartner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AI)调研。Garter预测,到2027年,中国制造业的AI使用渗透率将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成功实施AI用例作为衡量智能制造成熟度的关键指标。中国的制造业覆盖广泛且运营流程复杂,在全球占据着显著地位。因此,其产生的庞大数据集推动着制造业的优化和智能化,这是实施AI不可或缺的原料资源。
Gartner研究总监龚慧巍表示:“中国制造业的运营产生了大量数据,而且数据已被视为是对AI最有价值的资产,中国有望成为AI算法开发、建模和成功实施用例的沃土。”
AI用例流程图介绍了制造业首席信息官(CIO)在对企业机构的AI用例进行定义、优先级排序和验证时应采取的步骤(见图1)。
图1:AI用例流程图

与IT和业务利益相关者共同定义用例
Gartner的制造业GenAI用例棱镜(见图2)根据价值和可行性,绘制了制造业中21个极具前景的GenAI用例。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CIO可以借此启动战略对话,指导这一技术的投资决策。
图2:制造业GenAI用例棱镜

根据利益相关者工作重点进行用例优先级排序
根据用例对实现业务目标的作用、底层技术的成熟度以及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对路线图的用例进行优先级排序。为此,CIO应查看企业的制造运营数字化路线图、AI人才、能力鉴定和技术投资计划。
龚慧巍表示:“定义、建立和部署一个用于制造业的AI路线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项目倡导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通力合作。”
验证AI用例的可行性和最终用户接受度
2022年Gartner中国AI调研中受访的AI领导者表示,“削减成本和合理分配资源”是行业引入AI的主要目标(见图3)。以资产为中心的制造业是最为重视成本削减的行业。
图3:引入AI的主要目标——按行业划分

龚慧巍表示:“预测性维护是制造企业的重要课题,因其可以维持高可用性,避免意外停机。对部分企业而言,这可以增加营收和利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