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Gartner CIO和技术高管调研显示,受访者中67%的高管认为其数字投资未能实现预期业务价值。数字业务是中国企业机构的重中之重,因此首席信息官(CIO)热衷于展示数字投资对业务的影响。为避免数字业务执行中的陷阱,领导者需要平衡多个项目之间的数字投资,明确各项投资对业务成果所做的贡献。
陷阱1:降本增效的优先级高于增加营收
在2023年Gartner CIO和技术高管调研中,63%的中国受访者将促进卓越运营列为过去两年数字投资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改善客户体验(41%)、提高成本效率(31%)、实现营收增长(24%)以及推出新产品和服务(24%),见图1。
图1:过去两年的数字投资目标

这表明,企业机构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降本增效,然后才是如何增加营收。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帮助实现业务价值。虽然IT预算停滞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经济放缓,但一直以来由于IT领导的数字投资对降本增效的偏爱,使企业更有可能将IT作为成本优化的目标。由于预算有限,CIO可能会进一步依靠成本和效率优化来显示其价值。不过业务运营有最低人数和技术要求,成本压缩存在下限。另一方面,业务发展则不存在上限。CIO应该更专注于发展业务和改善客户体验来扩大其对业务的影响力。
陷阱2:渴望实施多项数字计划,但缺乏有力的财务论证
2022年Gartner企业增长战略调研显示,中国的业务领导者希望通过多项数字化举措来推动未来增长。这些举措涉及多个营收领域,例如发布新产品、改进客户体验和开发数字生态系统,也包括一些降本增效的措施,如提高效率和改善决策等(见图2)。
图2:推动未来增长的数字化项目

考虑到未来两到三年内的经济压力,企业机构不太可能投资愿望清单上的所有内容。此外,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国企业青睐有较好ROI预期的项目,所以CIO应该更加专注于有较好财务论证结果的项目。
陷阱3:数字能力未转化为业务成果
中国企业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建设数字技术和运营能力,Gartner的数字化执行记分卡(Digital Execution Scorecard)显示,企业机构已经在这方面具备了较高的能力,例如:拥有数字技能的IT员工占到IT员工总数的35%,基于云的应用占到应用总数的30%,跨职能的业务IT融合团队占到应用开发团队总数的33%(见图3)。然而,这些能力并未转化为业务成果。数字化执行记分卡显示,大中华区(参与调研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受访者通过数字产品和服务、平台业务和“即服务”模式实现的营收贡献,只有个位数。
图3:数字能力与业务成果缺乏关联

数字能力水平较高,但对业务成果的贡献较低,这无助于中国CIO展示其业务影响。部分原因在于,CIO通常不直接对业务营收负责,也不接受针对此类指标的评估。
为此,CIO应该确定实现未来业务目标所需要的数字化能力与目前水平的差距,投资具体技术和能力以弥补差距。同时,要把技术能力与业务指标挂钩,并对应到IT团队所有层级员工的KPI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索非亚大学INSAIT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数学定理证明中普遍存在的"迎合性"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BrokenMath基准测试集,包含504道精心设计的错误数学命题,用于评估主流AI模型能否识别并纠正错误陈述。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的隐私保护AI文本生成方法,通过"控制代码"系统指导AI生成虚假敏感信息来替代真实数据。该方法采用"藏身于众"策略,在医疗法律等敏感领域测试中实现了接近零的隐私泄露率,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文本生成效果,为高风险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实用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这项由Reactive AI提出的稀疏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减少查询头数量而非键值头数量,直接降低了注意力层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2-3倍的训练和编码加速。该方法在长序列处理中表现出色,在20万词汇序列上达到3.5倍加速,且模型质量损失微乎其微,为计算密集型AI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