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Gartner CIO和技术高管调研显示,受访者中67%的高管认为其数字投资未能实现预期业务价值。数字业务是中国企业机构的重中之重,因此首席信息官(CIO)热衷于展示数字投资对业务的影响。为避免数字业务执行中的陷阱,领导者需要平衡多个项目之间的数字投资,明确各项投资对业务成果所做的贡献。
陷阱1:降本增效的优先级高于增加营收
在2023年Gartner CIO和技术高管调研中,63%的中国受访者将促进卓越运营列为过去两年数字投资的首要目标,其次是改善客户体验(41%)、提高成本效率(31%)、实现营收增长(24%)以及推出新产品和服务(24%),见图1。
图1:过去两年的数字投资目标
这表明,企业机构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降本增效,然后才是如何增加营收。然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帮助实现业务价值。虽然IT预算停滞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经济放缓,但一直以来由于IT领导的数字投资对降本增效的偏爱,使企业更有可能将IT作为成本优化的目标。由于预算有限,CIO可能会进一步依靠成本和效率优化来显示其价值。不过业务运营有最低人数和技术要求,成本压缩存在下限。另一方面,业务发展则不存在上限。CIO应该更专注于发展业务和改善客户体验来扩大其对业务的影响力。
陷阱2:渴望实施多项数字计划,但缺乏有力的财务论证
2022年Gartner企业增长战略调研显示,中国的业务领导者希望通过多项数字化举措来推动未来增长。这些举措涉及多个营收领域,例如发布新产品、改进客户体验和开发数字生态系统,也包括一些降本增效的措施,如提高效率和改善决策等(见图2)。
图2:推动未来增长的数字化项目
考虑到未来两到三年内的经济压力,企业机构不太可能投资愿望清单上的所有内容。此外,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国企业青睐有较好ROI预期的项目,所以CIO应该更加专注于有较好财务论证结果的项目。
陷阱3:数字能力未转化为业务成果
中国企业机构多年来一直在建设数字技术和运营能力,Gartner的数字化执行记分卡(Digital Execution Scorecard)显示,企业机构已经在这方面具备了较高的能力,例如:拥有数字技能的IT员工占到IT员工总数的35%,基于云的应用占到应用总数的30%,跨职能的业务IT融合团队占到应用开发团队总数的33%(见图3)。然而,这些能力并未转化为业务成果。数字化执行记分卡显示,大中华区(参与调研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受访者通过数字产品和服务、平台业务和“即服务”模式实现的营收贡献,只有个位数。
图3:数字能力与业务成果缺乏关联
数字能力水平较高,但对业务成果的贡献较低,这无助于中国CIO展示其业务影响。部分原因在于,CIO通常不直接对业务营收负责,也不接受针对此类指标的评估。
为此,CIO应该确定实现未来业务目标所需要的数字化能力与目前水平的差距,投资具体技术和能力以弥补差距。同时,要把技术能力与业务指标挂钩,并对应到IT团队所有层级员工的KPI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