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人民网与微众银行共同打造的普惠金融展示中心正式揭幕。作为人民网与微众银行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该展示中心集中呈现了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的全景画卷,旨在助力普惠金融、共促高质量发展。人民网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罗华,人民网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孙海峰,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微众银行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王立鹏,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等嘉宾出席揭幕仪式。
普惠金融展示中心揭幕仪式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普惠金融旨在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使其更多惠及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群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普惠金融展示中心借助三维动画、多媒体特效等技术,融合线上线下的多元化场景,并通过多面屏幕搭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展现高品质专业内容,深度呈现党和国家层面以及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丰富探索与实践,并以我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为例,展现其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专注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以期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
人民网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罗华致辞
人民网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罗华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小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蕴含的“为广大人民服务”价值理念,与人民网所秉持的建网理念不谋而合。面对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大战略安排,人民网一直在传播领域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借着和微众银行共同搭建普惠金融展示中心,人民网将进一步丰富、延伸媒体融合发展的业务形态与业务场景,提升党网在新行业新受众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致辞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普惠金融也面临从量到质的转变。作为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微众银行自诞生起便秉持‘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牢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责,依托数字科技的特色优势,探索出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微众银行与人民网就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科技等方面达成共识,希望借此契机与社会各界、同业机构共同探讨并助推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微众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致力于以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围绕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金融服务的难题。目前,微众银行推出了“微粒贷”、“微业贷”、“微众银行财富+”等一系列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普惠金融产品,累计为全国逾3.5亿个人客户和超340万家小微市场主体提供了包括线上银行账户、存款理财、小额信贷和支付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广泛覆盖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普惠金融客群,支持好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为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贡献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