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发布2022年汽车行业五大技术趋势,帮助企业首席信息官更好地应对汽车行业的软件、硬件和数字变革。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Pedro Pacheco表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汽车制造商一直专注于汽车机械的研发,而把大多数软件开发工作交给其他公司。随着数字技术成为车企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软件将成为汽车制造商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主机厂(OEM)的最终目标将是转型成技术或软件公司。”
2022年汽车行业将出现五大技术趋势。
趋势一:汽车制造商反思硬件采购策略
汽车制造商正在重新评估他们长期以来所坚持的准时制(JIT)库存策略。该策略使得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在出现各种芯片供应短缺时没有可用的应急库存。因此,汽车制造商正在反思他们与芯片制造商的合作方式并考虑自主设计芯片。
Gartner预测,到2025年,排名前十的汽车主机厂中有50%将自主设计芯片并与芯片公司建立直接、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放弃准时制库存管理策略。
趋势二:数字巨头将汽车纳入整体生态系统中
诸如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谷歌、阿里巴巴或腾讯等数字巨头将在2022年继续扩大其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影响力。Pacheco表示:“这些技术公司正在进一步将汽车纳入他们各自的生态系统,这将催生新的汽车联网服务。”
Gartner预测,到2028年,售出汽车中的70%将采用安卓汽车操作系统,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
Pacheco表示:“由于自主开发技术和软件的难度很大。车企要么与数字巨头合作,通过软件来获得主要利润;要么通过建立庞大的内部资源库,自主完成大部分开发工作。”
趋势三:开放式数据和开源合作模式发展加快
一些科技公司在2021年创造了开源车辆架构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电动汽车(EV)平台。汽车行业的这种新合作模式将在2022年加速普及。
此外,车企将会越来越多地从技术角度来看待数据。Pacheco表示:“车企不是要出售数据,而是要建立或整合生态系统来获得更多样化的数据,从而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功能或数字服务。”
趋势四:成熟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将OTA作为其主要的数字收入渠道
去年有几家汽车制造商开始提供软件更新,使汽车无线传输(OTA)软件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已在通过更新车辆上的硬件使车辆支持软件更新,他们现在开始转向以销售服务取代销售资产的收入模式。
Gartner分析师预测,到2023年,排名前十的汽车制造商中有一半将通过软件更新来解锁和升级功能,客户可以在购买汽车以后购买这些软件。
趋势五: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将出台更多法规,但仍存在阻碍商业化的障碍
尽管传感技术在不断改进,感知算法变得日益先进,法规和标准也在不断进步,但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者仍难以将自动驾驶技术扩展到新的城市或地区。
汽车制造商已开始发布3级自动驾驶汽车并正在努力部署4级自动驾驶卡车和商业机器人出租车。但他们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证明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大量模拟和真实环境测试使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进展缓慢而昂贵。此外,发生事故时的责任划分等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和社会顾虑(比如人类驾驶的车辆将如何与AI车辆互动等)都增加了这项技术迈向商业化的难度。
Gartner研究总监Jonathan Davenport表示:“机器人出租车或4级卡车的高昂研发成本不但阻碍了其普及速度,也阻碍了投资回报率的实现。讽刺的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降低运输成本。”
Gartner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全球投入运营的4级自动驾驶机器人出租车数量将是2022年出租车数量的四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BT 旗下宽带部门 Openreach 宣布在英国新增 163 个交换局停售传统铜线电话和宽带服务,覆盖超过 96 万户。此举旨在鼓励用户升级到全光纤网络的新型数字服务,是 Openreach 从 2025 年底到 2027 年 1 月将所有客户从公共电话交换网迁移的庞大计划的一部分。
Utelogy 与 Ascentae 达成合作,旨在通过整合服务提升 AV 和 UC 系统管理水平。基于 Microsoft Azure 平台,Utelogy 的软件可统一管理 AV 和 UC 设备,优化效率并提供数据洞察。此次合作将为客户带来创新的工作场所服务,增强协作能力和生产力。
DriveNets、富士通光组件和UfiSpace三家公司宣布完成多项测试和认证,将DriveNets Network Cloud软件与UfiSpace白盒设备结合。这一合作旨在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显著的成本节省,通过将三层通信合并为单一平台,消除独立光学转发器的需求,从而减少硬件占用空间、运营开销和能耗。
Telstra International 提出了一个高度自主的网络框架愿景,旨在应对企业对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需求。该网络将具备自我管理、零接触操作、安全可靠等特性,预计到2030年实现全面升级。新网络将采用AI、机器学习等技术,大幅提升容量和灵活性,以满足未来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