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由新浪财经出品的《2021年信用卡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从信用卡行业发展、信用卡App发展等方面,全面盘点和分析2021年信用卡行业发展情况。博睿数据作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支持。
《报告》指出,后疫情时代,各大银行抢滩移动端,信用卡逐渐从“卡片”演进到“App”,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重要抓手,也从侧面反映了各行信用卡金融科技的真正实力。根据新浪金融评测室的评测研究结果,信用卡App的重要程度、投入力度逐步提升,用户体验、功能服务也日趋完善,但各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与用户需求同向、与科技脉动同频?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抓住未来增长点?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用户体验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目标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移动银行的出现实现了银行发展模式的创新,现阶段其已经是银行产品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后疫情时代,各大银行抢滩线上移动端,银行App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手机银行App之外,信用卡也逐渐从“卡片”演进到“App”,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抓手。
自2020年以来,新浪金融评测室根据信用卡行业发展大势,连续2年推出银行信用卡App评测,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博睿数据在2021年作为新浪财经的战略合作伙伴给予了第三方数据数据支持,力求从专业、客观、公正的角度对银行信用卡App进行评测。
《报告》建议,银行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中,应将提升“服务可达”和“用户体验”需要成为新目标。
如何助力银行向“用户端视角”转变
具体来说,在应对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银行业必须改变原有的数据中心以应用为中心的传统思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O 视角”到“C 视角”的转变:即从以应用为中心,数据中心为基础,应用高可用为指标的“企业端视角”转换为以服务可达为基础,用户体验为指标,用户为第一原则的“用户端视角”。

银行业数据链DNA
此外,《报告》认为,在措施上,银行业需要建立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将用户体验数据、网络性能数据、应用性能数据及应用可用性数据等实时流数据的整合的运营数据支撑体系,通过大数据平台打通“云—管—边—端”,并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实现“信息整合、特征关联、业务洞察”,帮助银行业在数字化大环境下应对“Z 世代”对服务可达及应用体验的高要求,在稳定、可靠和灵捷快速之间取得相对平衡,促进银行业数字化发展。

银行行业服务可达数据链DNA指标体系
同时,通过数据链DNA帮助银行业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
1、“信息整合”
将用户体验数据、网络性能数据、应用性能数据、应用可用性数据等信息整合,实现统一收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通过API调用的方式实现一次采集,各部门多次订阅消费。
2、“特征关联”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标识,建立用户访问、网络传输、云服务、API调用等各环节的关联关系,实现全栈溯源,帮助银行业信息化系统在保证稳定可靠的同时,融合现有平台、云原生平台、微服务平台的监控管理手段。
3、“业务洞察”
用财务语言汇报IT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建立带宽、算力、存储等基础设施投资后,发现具体的用户体验/用户留存率/月活提升、API调用效率提升以及代码运行效率提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为业务拓展提供直接参考。
报告全文:
http://n3.sinaimg.cn/finance/19585eb9/20220211/XinLangCaiJing2021NianXinYongKaXingYeBaoGao.pdf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推出类似苹果私有云计算的新平台,让用户在享受先进AI功能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该平台将复杂AI请求转移到云端处理,确保敏感数据仅用户可见,连谷歌也无法访问。随着AI工具需要更强计算能力,这一方案平衡了隐私保护与性能需求。Pixel 10手机将获得更智能的Magic Cue建议和更多语言的录音转录功能。
StepFun团队开发了革命性的Mind-Paced Speaking技术,让AI聊天机器人首次具备边思考边说话的能力。通过双大脑架构,分别负责思考和表达的两个AI模型协同工作,实现零延迟响应的同时保持92.8%的高准确率。这项技术模拟人类大脑机制,让AI对话变得自然流畅,为人机交互开创了全新范式。
OpenAI宣布推出GPT-5的首个重大升级版本GPT-5.1,包含Instant和Thinking两个变体。新模型在对话风格上更加自然温暖,具备自适应推理能力,能根据问题复杂度调整思考深度。GPT-5.1提供八种个性化对话模式供用户选择,减少专业术语使用,提升易理解性。该升级旨在解决GPT-5发布后用户反馈的不足,将逐步向订阅用户推出。
微软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发了名为Dyna-Mind的AI训练框架,通过两阶段训练教会AI进行"心理模拟"。该框架让AI学会在行动前进行虚拟试错,显著提升了在复杂规划任务中的表现。在推箱子、虚拟家庭任务和安卓设备操作等测试中,成功率分别达到82.5%、92.5%和40.7%,远超传统方法。这项研究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