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创新:数据创造万物“技术之眼” 原创

物联网等技术将在工厂里,在产线上,创造出一只“技术之眼“,这只眼睛能让我们借助数据,让我们在数字世界观察物理世界的机器,从而创造我们本来无法想象的价值。

7月的20-30日,短短10天时间,三个国家都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分别是7月20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发射的“希望号”,7月23日,中国发射的“天问一号”,以及7月30日,美国发射的"毅力号"。如果一切顺利,这些人类信使,将作为我们的眼睛到达火星,让我们可以一睹红色星球。

人类天生有着极强的探索欲,尤其对于未知的领域更有甚之,而探索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基于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更多,看得多清晰。其实看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一度对工厂里轰鸣的机器也曾经是“雾里看花”。我们能看到的往往是一台台机械设备在轰鸣运作的表象,但是我们很难看到这些设备实际的“身体”状况,比如承载它们的金属是否已经“疲劳”,它们的运行是否会在下一秒就戛然而止。

但是这一切,正在新技术的帮助下,逐渐发生改变。物联网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技术,它让“生产设备”从一个不会说话的机器,变成具备感知能力的“智能体“,如同在我们和设备之间,搭起了一根根视觉神经。最终,物联网等技术在工厂里,在产线上,创造出一只“技术之眼“,这只眼睛能让我们借助数据,让我们在数字世界观察物理世界的机器,从而创造我们本来无法想象的价值。

制造业基因,搭出万物“视觉系统“的关键

不过,万事都是知易行难。

随着消费者对商品在高质量、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物联网和数据的价值正在被很多人注意到,但是做到对数据的准确感知,包括后续的分析、决策,并非易事。

确实,物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搭建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以及设备与系统间的交互通路,消除企业内部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让劳动力、产量产能、物料及半成品库存、生产进度、完工合格率等业务透明化。

但是应用物联网也存在着客观挑战。首先是系统的复杂度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物联网工业平台的架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终端设备层、数据采集平台层、应用层。其中设备层和平台层是工业物联网中的关键环节。就好比设备是感知器官,是神经网络,平台是大脑,感知器官负责数据的采集,大脑负责数据的分析处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感知的位置不对,在不该放了芯片的地方放了芯片,该感知的数据没有感知到,都会导致我们看不清,看不准。

其次是方案复杂度问题,目前全球物联网市场比较复杂,上百家的企业提供的能力各有不同,有IT公司,有传统OT公司,甚至还有互联网公司。对制造企业而言,选型是另外一个痛点。其实日立一直致力于发展OT(Operation Technology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及产品、系统的社会创新事业,这种全覆盖的能力非常契合市场的强需求。

所以很多时候,决定数字化项目成败的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取决于供应商是否懂行。一个好的数字化方案,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出发。一个好的数字化方案,需要IT,但是也不能脱离久经考验的OT。一个好的数字化方案,不应盲目的植入芯片,而是能在制造流程的关键节点排兵布阵。显然,没有在制造业的多年沉淀和钻研,如空中楼阁般的技术方案,很可能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带来成本上的浪费。因此,寻找有多年制造业经验,有制造业基因的合作伙伴,是制造业企业寻找智能化升级方案的优选。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制造基因的企业,日立正运用Lumada,在移动、智能生活、产业、能源、IT五大领域。“Lumada”可以提供端对端连接OT和IT的一站式数字解决方案,实现了整合现场的设备控制数据和主干系统的商务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分析技术合理地控制设备。同时,该平台还拥有创新的架构,由Edge、Core、Analytics、Studio、Foundry 5层组成,实现具备智能、可组合、安全、灵活等特点的软件基础,可以向客户提供先进的分析技术和资产管理功能等。这些方案的完备性和可用性,和日立的技术沉淀,和对制造业的深入理解是分不开的。

懂行的技术,看得到的价值

有了类似日立提供的这样“懂行”的方案,为制造企业带来收益的场景将是显而易见和多种多样的:工厂运营,可监测设备利用率、能耗,帮助工厂精细化运营;其次、通过数据实时洞察实现远程监控,可了解设备可预测维护,未来将拓展到更多行业领域;最后、跨行业连接,将跨行业的数据进行连接产生新的洞察。

以华润三九医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15年以观澜乳膏剂车间为试点,启动了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的实施。在2018年10 月后开展了和ERP (企业资源计划)、WMS(仓库管理系统)、QMS(质量管理系统)以及DMS(文档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集成。通过日立的解决方案,华润三九实现了全车间使用电子批记录,并且实现了关键业务的联通,有效提升数据流转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关键业务处理效率。在帮助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有着为社会提供质量安全品质可靠的药品、打造遵循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生产模式的社会价值。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制造业正面对瞬息万变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全球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地进行智能制造升级。很多企业还在思考如何在物联网这张大网之上,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实现全球资源优化,以及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问题。

其中,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就很让制造企业所头疼,因为大规模和个性化生产在传统经济学里就是矛与盾,要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就需要有快速获取需求的能力,并且工厂也要有快速调整产线的能力。很多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纷纷在进行数字化工厂的改造,但是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制造企业也需要根据各自的业务情况针对性的进行逐步改造,在这方面,同样需要懂行的有制造业基因的供应商,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以“技术之言”洞察其产线流程,才可能得以实现。

技术在进步,行业在变革。工厂里的创新不会仅停留在工厂内,我们能在更多事物上看到技术创造的价值。比如楼宇建筑,同样的人造物,也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变得更加智能和环保,物业运行变得更加透明可见,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今年6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9-2020年度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示范项目名单》,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综合管理平台的研发及推广应用》项目成功入围。

而创新还会走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社会创新”。日立公司就正在践行这一理念,展示更多成果。比如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日立就会展出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智慧城市领域的全新解决方案,秉持“日立社会创新 让世界充满活力”,全方位的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见证一个万物可见,万业再定义的大变革时代。

来源:至顶网CIO与CTO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0

09/11

00:00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