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CTO频道 08月12日 北京消息:医药流通领域产业链长且复杂,九州通一直在思考自己在其中的竞争力,为供应商、客户提供服务。当九州通从传统业务到开始将服务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时,IT与业务的高度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在这个过程中云计算则让医药流通更顺畅、更智慧。
九州通在医药流通领域已经有将近20年的积累,其是一家以西药、中药、器械为主要经营产品,以医疗机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为主要客户对象,并为客户提供信息、物流等各项增值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其拥有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和丰富的上下游资源,在全国拥有31家省级子公司(大型医药物流中心),96家地市级分子公司(地区配送中心),上游供货商1万多家,下游客户20万家。
在去年3月九州通进行了一次战略转型,推进FBBC模式,“F”即上游药品生产企业,首个“B”即九州通,第二个“B”即终端药店和诊所,“C”即消费者,整合B2B、B2C交易平台,拓展B2B、O2O业务。其中B2B业务是九州通的重点,2016年B2B营业额达到10亿元,2017年达到40亿元,2018年达到了将近年百亿规模。
九州通采用多家公有云服务商互为备份的策略,为了上云,九州通还将数据库从Oracle切换成MySQL。同时对于B2B医药电商而言,公有云在网络、计算、存储上的弹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进一步帮助九州通降低成本和效率。
以下为至顶网对九州通医药集团总经理助理兼FBBC终端事业部总经理万有钢的采访内容
至顶网:私有云是从哪年开始做的?第一个公有云是什么时候上的?
万有钢:如果真正以云的架构来叫私有云的话,我们是2015年,基于OpenStack来做的。第一个公有云是在2016到2017,差了一年多,应该有两年吧,现在使用了两家公有云服务商的服务。如果用混合云的这种概念来讲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在2B的这个业务上会用得比较多。
记者:两家云服务商各承载了哪些不同的业务?
万有钢:在B2B主要用的是两家云服务商。第一、我们在考虑上云的时候,想的是如果发生了比较大的故障,全国性可能多少时间内不能正常运行,这样对我们业务的损失是非常大。我们现在一天大概有几千万的业务在上面跑,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多云的使用方式,互相有一个备份。
第二,我们有一些业务在两边都会有,就是都会有主跑的不同的业务。比如说我们现在交易系统在一家云服务商,另一家云厂商那边会有一些备份。另外公共资源可能对于安全性、性能要求不是那么高,这时候我们就以成本为主来考虑这个事情。
记者:因为医药流通领域产业链很长,数据等都相对复杂,公有云是如何帮助提升经营?
万有钢:原来我们说做ERP的时候,面对的对象只是企业内部自己的应用,自己管理的进销存,财务管好就行了。但是作为九州通来说,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事情是到底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后来考虑越老越多的就是应该给更多的客户、更多的供应商提供一些服务,这个服务不仅仅是过去我们那种把货搬来搬去的服务,而且在现在这种环境里面信息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原来B2B业务是架设在我们自己的机房的,这个系统架设的机房有很多瓶颈。第一、网络互访是很慢的。如果我们要让它不同,我们的客户又不能说必须用哪个网络。所以我们基本上几大运营商的网络都要纳入进来,成本也相对较高。第二,在资源的分配上面,到底准备多少资源,比如说我的机房里面只有那么大,放一百台服务器,中间只能拿一部分出来去做电商的业务或者去跑ERP,对外提供其他的服务。
如果我到了业务高峰的时候资源很可能不够用的,可能就要多买一些或者租一些。但是我的硬件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基本上扩不上去,再到后来我们再向供应商提供更多的服务的时候,包括跟客户不仅仅是上面的交易行为,我们想通过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把供应商一直到客户甚至到消费者,很多信息流能够更通畅,把我们经营的过程更加开放,大家会在这个里边合作得更好一些。
我们说开发一个系统很容易,但是当我们把这些能力都去开放的时候,网络、服务器资源的瓶颈都会出来,所以后来我们就想,干脆就放到公有云上去,因为公有云上基本上那些主机房都在骨干网上,所以没有带宽的压力,不同运营商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计算资源我们非常看重的就是它的弹性。
公有云的存储甚至比我们自己自建机房的存储还要便宜,所以我们开始是尝试把供应商这部分放到公有云上进行尝试。后来发现使用效果比我们在自己机房要明显好很多,因为我们把它放上去之后发现我们没接到什么客户反馈说哪个系统卡了,不稳定的情况极少。反而我们自己机房的反馈比较多,之后我们在去年整个都搬到公有云。
搬的时候我们系统的改造还是做了一些,我们以前最开始自己做的时候数据库还在Oracle,后来自己也开始是下决心我们将来一定要上云,把Oracle就砍掉,换成MySQL,也是花了不少力气。但是真正搬到公有云上去的时候,就会觉得当时投入这些精力去做这些事情还是划算的。
记者:具体的迁移测试都做了哪些工作?
万有钢:第一部分是要准备环境,部署服务、部署数据库。第二部分是准备数据,我们要多点数据上云,因为既然做压力测试,也一定是要往极限上压才可以。第三部分是测试的样例,我们到底测多少东西。
因为我们基本上每一个业务的环节都得测到,所以在这个测试过程中我们两方面测试都做,一方面是我们人工去测,人工去把每一个流程的环节都要走到,看看它从人的感觉上有没有出错的,或者有没有发生哪个地方偏慢或者怎样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数据自动化的压力测试,这个测试也是要准备很多脚本、测应力等这些东西。而且在测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同事故意去做一些破坏性的东西,看看对我们这个环境是不是还能够继续跑下去。
当然这里边在测的过程中,对我们自己的系统也发现了很多瓶颈也好,安全性存在问题等等。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慢慢的又发展出来我们内部叫啄木鸟系统、哈士奇系统。
记者:哈士奇和啄木鸟两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万有钢:哈士奇系统是搞破坏的,比如说我们在公有云上布置了50个服务器,哈士奇系统随机从50个里面干掉一个或者干掉几个,看看业务还是不是能正常跑。这时候有一个去侦测这些服务的活动状态的,就是啄木鸟系统,它时刻监控这50个服务被哈士奇干掉了,是不是能及时发现,发现了就把它修复过来。
不仅仅在测试,我们也直接放在生产环境里,因为在云上跑的时候,我们机房里边也看不到它,都在云上。我们也得知道我们每一个服务现在的运营状态,所以我们就在这个做的过程中,陆陆续续就放出来两个小宠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Red Hat OpenShift、OpenShift AI、Edge Device和Developer Hub的更新将会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与客户开展业务的方式。
谷歌云(Google Cloud)今天宣布升级旗下 Kubernetes 引擎的容量,以应对更大规模的模型,Kubernetes 引擎的容量将从目前支持 15000 个节点集群升级到支持 65000 个节点集群。
随着AI的使用、创新和监管混乱超过认可的标准,IT领导者只能开发内部方法来减轻AI风险,依靠框架、工具和他们的同事来正确使用AI。
几年前,当澳大利亚红十字会(Australian Red Cross)这个社区服务慈善机构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不同的系统无法协同工作。如今,经过数据梳理和发挥作用,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