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4月17日 北京消息(文/王聪彬):对于未知领域,人们永远充满想象。最近公布的人类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同时从强引力场的角度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巨椭圆星系M87中心黑洞(图源:shao.ac.cn)
之前很多科幻电影中都为我们展示了对于黑洞的瞎想,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其震撼的壮观宇宙和黑洞视觉效果,片中因回程燃料不足,男主角想到借助黑洞引力加速回航的办法,但是自己却掉入黑洞进入五维空间。
影片中的黑洞和真实黑洞颇为相似,这也源于诺兰请来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基恩·索普担任科学顾问基于科学依据所设计。虽然当时首张黑洞照片并未公布,但科学家也通过计算了解了黑洞的“样貌”。
对于平常人而言,黑洞是触不可及的,而且我们也不能乘坐宇宙飞船穿梭于太空,但乘坐飞机远距离出行在现实生活中已是非常普遍,在写这篇絮絮叨叨文字的时候,我的同事也正乘坐飞机奔赴各地进行着不同的采访。
商务人士乘坐飞机出行早已是家常便饭,大家的手机里或多或少都会装着几个航旅类App,网上值机、航班机型、电子登机牌、航班是否延误、行李转盘等信息都是旅客非常关心的信息,航旅类App则可以让你对航班行程了如指掌。
这里不得不提,早在2012年就上线的航旅纵横,这也是我手机里的第一款移动出行类App,除了平时常用的延误查询,最近一次的使用也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体验。在起飞前我就将航旅纵横中的航班信息分享给接机人,落地后我接到电话,他说看到您还要滑行27分钟,我将在停车场C区等您。
正是这一个微小的细节,航旅纵横敏锐地抓住了用户的痛点。用户体验的打造来自于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实现的快速功能迭代,航旅纵横的研发团队采用了敏捷开发的研发体系,通过云原生的标准体系,保证了从需求提出到产品开发、版本管理,到最后上线发布整个过程的自动化。
本期《数字化转型方略》将展示航旅纵横是如何使用技术敏捷的响应用户需求。同时还有来自基因领域的“简基”,通过BT(生物技术)与IT(信息技术)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精准可靠的基因数据解读,让更多人关注疾病预防。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触及用户体验改善的方式、方法和技术应用可以为你带来启示,在自己所在的行业衍生出不同的新鲜玩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字节跳动Seed团队提出的虚拟宽度网络(VWN)通过解耦嵌入宽度与主干宽度,在几乎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模型表示能力。8倍虚拟宽度扩展使训练效率提升2.5-3.5倍,且发现虚拟宽度因子与损失呈对数线性关系,为大模型效率优化开辟新维度。
这项由中科院、滑铁卢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合完成的研究开发了BrowserAgent,一个能够像人类一样直接操作网页浏览器的AI助手。与传统需要转换工具的方法不同,它能直接点击、滚动、搜索网页,仅用5300个训练样本就在多跳推理任务上比最先进模型提升20%准确率。
两家公司在OverdriveAI峰会上分享了AI应用经验。Verizon拥有超过1000个AI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呼叫原因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将AI推向边缘计算。Collectors则利用AI识别收藏品真伪,将每张卡片的鉴定时间从7分钟缩短至7秒,估值从8.5亿美元增长至43亿美元。
亚马逊研究团队通过测试15个AI模型发现,当AI助手记住用户背景信息时,会对相同情感情况产生不同理解,称为"个性化陷阱"。优势社会地位用户获得更准确的情感解释,而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低的理解。这种系统性偏见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放大社会不平等,提醒我们需要在追求AI个性化的同时确保算法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