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1月31日 人物访谈:今年Gartner《2019年全球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涵盖了来自89个国家的3102位CIO,其中有77位CIO来自中国。被调研企业总收入达到15万亿美元,IT支出达到2840亿美元,调研的行业覆盖了政府、金融、制造、通信等行业。
Gartner认为,企业IT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T工匠时代,IT部门人员可以称作“工匠”,他们对于技术非常熟悉,但也造就了一个个相互孤立的烟囱式系统;第二阶段是IT工业化时代,企业要求系统之间互相集成,关注系统的流程和管理。第三阶段:数字化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强调敏捷的开发方案,通过科技赋能商业。
整体来看,全球首席信息官对企业IT预算的预估从2000年开始就持续增长,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有逐年递减的趋势,2013年达到最低点,之后逐年回升。2018年首席信息官预计IT预算增长3%,2019年预计IT预算将增长2.9%,其中亚太地区仍为最高,认为IT预算将增长3.5%。
在具体数字化技术上,从2015年到现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使用已经增长了270%。在过去十年中数据分析一直是最具备颠覆改变行业传统做法技术的第一位,今年人工智能首次以40%的占比超过数据分析。其余的技术中,数据分析占比23%,云计算占比12%。
同时商业智能、信息安全、云计算、核心系统改进、客户体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投入都将大幅提升。其中35%的企业会在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方面减少投入,17%的企业会增加投入。ERP系统比较特殊,增加和减少投入的比例均为14%。
数字化成熟度从临界到爆发
增长是每一个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每年CEO在回答工作优先级时的第一位,而今年的调查中首次出现了并列第一,增长和数字化占比同为22%。数字化正越来越上升到领导地位。而在中国,数字化的优先级还会更高。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陈勇(Owen Chen)表示,中国非常重视数字化,在政策上,中国一直在布局数字中国战略。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陈勇
Gartner将数字化分为初始和成熟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分为:没有数字化、有数字化愿景、开始设计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经交付数字化解决方案。成熟阶段分为:数字化正在拓展、数字化已经开始收获。
如果说去年数字化还在临界点,那么今年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已经达到爆发点,Gartner称为数字化爆发。陈勇介绍,今年企业数字化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2018年只有17%的企业数字化达到成熟阶段,到2019年将有33%的企业达到数字化成熟阶段,实现了翻倍。
数字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说法,对于数字化成熟度Gartner有着一系列评估指标,例如销售收入中数字化的占比,数字化产品的占比等等。在这一阶段,企业CIO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重要,其需要打好基础,为数字化发展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在40%的CIO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由消费者驱动的。越领先的企业会采用越多的数字化手段来吸引客户。例如,较为领先的企业平均会采取4.3个数字化手段,较为落后的企业平均只采用2.3个数字化手段。采取数字化手段越多的企业,客户满意度也随之越高。
数字化手段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两种,前台包括:让企业与消费者更好地接触、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反馈、管理消费者的一些指标、自动为消费者推荐;后台包括:通过数字化节省服务成本、实现个性化、全渠道交付、消费者旅程地图。陈勇指出,企业使用数字化手段除了为降低服务成本外,也为了衡量时间成本、创新速度、新产品反馈等。
不断适应新变化的CIO
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49%的CIO正在经历商业模式变化的过程。陈勇表示,从“项目型”转化为“产品型”是企业最大的变化,75%的领先企业开始按照产品规划的方式规划数字化解决方案。
“项目型”是通过客户需求进行项目立项,进行系统设计,最后交付给客户使用。“产品型”是围绕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整个生命周期。陈勇表示,因为数字化产品迭代周期非常快,“产品型”的好处是和客户更加紧密的联系,敏捷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可以让IT和业务更好的融合,一些具体的措施包括:IT部门文化的变革、DevOps方式、新架构的使用等。
从“项目型”到“产品型”,就要求IT部门要更了解业务,和业务部门一起探讨未来要发生什么,做出什么样的产品,而不是单方面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简单地交付。并且从开发方法上要更加敏捷,实现快速迭代,同时企业需要具备资源整合能力。
未来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首席信息官都认为安全形势会越来越糟糕。此外,越重视安全的企业管理人的级别就越高。领先企业中24%用董事会层面管理安全。重视安全的企业会采取5-6个措施来防范安全风险,相对较差的只采取了不到4个措施。
安全措施分为人和技术两类,人包括:建立安全意识、在产品设计服务中全部融入安全考虑、采取灾难恢复演习、使用DevOps方法。技术包括:基础设施运维、数字化基础设施、产品的安全交付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作为倾听者,帮助用户表达内心想法。许多主流AI如ChatGPT、Claude等被设计成用户的"最佳伙伴",或试图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但有时用户只想要一个尊重的倾听者。文章提供了有效的提示词技巧,指导AI保持中性、尊重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和理解,而非给出建议或判断。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隐私保护和AI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WoW世界模型,这是首个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AI系统。通过200万机器人互动数据训练,WoW不仅能生成逼真视频,更能理解重力、碰撞等物理定律。其创新的SOPHIA框架让AI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物理理解测试中达到80.16%准确率。该技术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视频制作等领域发展,为通用人工智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通用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星智能形态。传统AI基于人类智能模式构建,但AGI和ASI一旦存在,可能会选择创造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新型智能。这种外星人工智能既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如找到癌症治愈方法,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智能形态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以及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突破。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