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云、MR共同助力华建数创数字化转型 原创

11月1日,2017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在京召开,这是微软中国年度最盛大的科技峰会,活动上分享了微软的最新动态,以及微软在云计算、大数据、混合现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最新布局。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11月23日 北京消息: 11月1日,2017微软技术暨生态大会(Microsoft Tech Summit)在京召开,这是微软中国年度最盛大的科技峰会,活动上分享了微软的最新动态,以及微软在云计算、大数据、混合现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最新布局。

微软中国云计算和企业服务事业部云开发高级产品经理胡德民、微软大中华区Windows和设备事业部负责人万琛以及华建集团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嘉军在会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共同探讨了微软在云计算、MR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具体情况。

李嘉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还是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于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一家子公司,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华建集团专门针对信息产业化,作为我们未来新兴业务板块的一个公司。所以,成立时间不是太久,是今年的5月31日成立的。但是,其实华建集团在我们这个行业信息化方面一直是领军的企业。我其实之前一直是华建集团信息中心的主任,大概在信息中心做了十年的时间。所以,某种程度也算是一个下海。我们所处的行业,就像我今天上午在大会报告上说的,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我们这个行业现在也在进入数字化转型的这样一个阶段。

华建集团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个领军企业,其实我们也是非常看好这样一个领域,所以把信息化作为华建集团未来“十三五”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型新兴业务板块,成立了华建数创。 华建数创在5月份成立以后,其实我们的使命不光是服务于华建集团,其实我们重要的使命是帮助整个建设工程行业提供集成的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不是一家IT的公司,我们是提供建筑工程行业,基于信息化的整套解决方案。我们是集成服务的一个提供商。华建数创整个业务我们称为三大业务引擎:

Ÿ   第一个业务引擎,我们称之为互联网+设计,其实我们有一块业务是要打造整个行业的互联网+设计的整套解决方案。

Ÿ   第二个业务引擎,叫做数字化+建筑。其实我们跟微软的合作有很大的一块是在这个领域,数字化+建筑我们这个行业近两年比较热门的技术就是我今天上午介绍的BIM的技术。它其实是一个基于三维设计的整个工作理念,要求工程所有的参与方是围绕BIM的模型进行协同的工作。每一个参与方,既是模型信息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这个模型信息的使用者。我们的理想是希望从设计到建造结束之后,我们能够交付我们的客户两栋楼,一栋是现实的楼。第二栋是虚拟的楼,这栋虚拟的楼其实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特别是后期运营阶段占到90%以上的很好的作用,它是能够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Ÿ   第三个业务引擎,我们称为叫做智慧化+工程。这里面主要是会应用我们的物联网、大数据的一些技术来打造我们的智慧建筑,包括以后到智慧建造,智慧城市。所以这是华建数创整个的使命和愿景。我们希望通过三个业务引擎打造针对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整套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整个行业来进行一个数字化转型,摆脱我们过去这个行业“又土又木”。我们是土木工程,但是我希望它是一个新时代的土木工程。

华建数创成立伊始我们就跟微软中国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战略合作协议是利用微软先进的技术在打造中国建设工程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就像我刚才讲的,其实我们的合作面是非常广的,只不过目前我们第一阶段的应用主要是MR和HoloLens在我们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我们也非常关注微软有叫做智能楼宇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现在还在推绿色建筑,这个绿色建筑是希望我们的整个建筑整体运营是要充分的绿色、低碳,能够保证可持续的使命能够顺利的运行。另外还有我们在大数据方面跟微软也有合作。同时,我们的整套解决方案都会放在Aruze云上面,就像今天上午讲的打造一个建设工程行业。现在我们第一阶段定义是叫做全息技术的平台,会把这些解决方案向整个行业进行开放,也同时会通过这个平台凝聚技术的生态圈,能够帮助整个行业来进行转型。这是我们现在华建数创,包括我们和微软在合作的一些领域。

胡德民:我们看到第一个建筑行业的数字转型非常兴奋。因为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但又必须要跟科技齐头并进的行业,他们的数字转型的做法我们想从华建数创这里学习。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跟华建数创有非常密切的探讨。他们是真正行业的专家,他们知道建筑行业现在能做什么,知道什么能够改变现在的痛点。非常令我佩服的是他们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但是他们现在开始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事情、改变他们的业态、摸索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微软提供在后面的大数据、云平台、Azure,包括IoT,包括新的后端应用的技术。

为什么我们和华建数创称得上是战略合作,而不是买卖?它是一个双方都在学习,双方都在投入,双方都在互动的过程。像华建数创这边也理解建立自己研发能量的重要性。所以微软不只是把我们的技术,我们甚至把我们研发的黑科技都用技术移转的方式,希望让华建数创作为华东建筑集团数字转型的火车头。自己具备研发的能量,能够带动华建集团,甚至整个建筑行业一起往互联网,新的转型时代去实践。这些是我从微软云计算,跟企业事业这边的几点看法。

万琛:李总对建筑行业的洞察力非常非常深刻,微软是科技行业的领头羊,还有我们整个微软混合现实的技术帮助建筑行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怎么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让设计师最高效解决设计当中的问题。微软会在任何行业提供技术,但是需要像李总和华建数创这样的公司带领我们一起往前走。只有像李总和华建数创这种公司对行业有深深的理解,才会把技术运用上去,这是非常好的,值得大家一起去学习的。

上午有听到李总这边做演讲,听您有说到我们在建造和运营阶段都要用到Azure,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因为我觉得运营这方面好理解,在建造方面我们是怎么跟Azure合作的?

李嘉军:我们现在的BIM技术是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家可能在设计方面比较好理解,我们设计用BIM技术,三维设计用三维来。但是BIM基本的理念是一个工作理念,是什么概念呢?当我做完一个三维的模型以后,这其实不是BIM。它真正的功效是说我建完一个三维的BIM模型以后,我要对这个建筑物进行大量的模拟,是在我真实的世界动手以前,我要在虚拟的世界里面把所有的问题解决。这样我就会减少大量施工的返工,就会缩短我们的工期,提高我们的效率,进而节省我们的造价。所以是这样一个理念。所以在建造的阶段,它会有大量的应用。这里我简单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建完模型以后我们会做大量的模拟,会做4D的模拟,加上时间轴,会把整个建筑物建造的过程做一个模拟。我在现场动手之前,所有的业主、设计方、总包、施工、安装、供应商大家坐在一起看我整个施工模拟的过程,看施工现场的布置,工序是不是合理。如果觉得不合理你就提出来,大家改。先把这个变成一个最最合理的模式。然后我们再在真实世界动手。同时我们用了这个模型以后,如何去监控整个现场?其实我们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有一种解决方案我们会在某个角度定期去拍摄我们的现场进度,然后跟我BIM模型的模拟进行一个比对,进行一个质量的控制。甚至于我们现在跟微软合作,还能够做到什么?用无人机定期每周做一个三维的成像。无人机拍照可以生成三维的模型,用三维的模型跟BIM原来计划的三维模型进行一个比对,来控制整体的质量。这些都是要架在云上的,我所有的数据都是要架在云上的。

胡德民:我们这些前端的设备是HoloLens,但是后端的运算就是在Aruze这边来提供。还有,现在华建数创要搭建全息生态链的平台也会基于Aruze的云技术在做。这是目前双方在构建的,努力在做的。

就我了解,设计院的东西,一般目前大部分的设计院都是在自己的设计中心用。Azure云上整个工程师的设计图纸都是在云上做吗?还是怎么样?

李嘉军:是两个概念,现在设计师绘图的时候基本上还是用单机版的软件。但是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就讲建筑设计,原来甩图版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绘图,它是在本地的。但是,当你慢慢的到第二个阶段,你就要实现项目团队之间的协同。因为我们建筑设计其实不是一个单一专业,我们是多工种协同工作,最基本的工种我们有五大工种:建筑、结构、水、暖、电。建筑是负责整个造型、立面,平面的布局。结构是保证这栋楼不要塌,看我钢筋配多少。水暖电一个是负责给排水,上下水,然后电器跟暖通空调,互相之间他们都有一种协同。所以当你要进入协同,就必须要把你的成果放在云端,只不过过去我们是采取局网的解决方案,你可以理解类似于像私有云的解决方案。但是到了BIM以后,也就到了第三个阶段,不是设计院和设计协同的协同,是工程所有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我刚才讲到的是施工,施工不是设计院的事情,是施工企业的事情。但是BIM的模型是从设计开始的。你开始的BIM模型在设计院,我如何共享给施工企业呢?如何共享给业主,其他的供应商、分包商,这些必须要放到云端。它整个发展的轨迹,其实是从解决单体生产的劳动力,提高他的效率,到一个团队,然后到整个项目。第四个阶段是到整个行业。

这个云的方案是用的谁家的?目前好像没有哪个厂能够提供这么强功能的协同,而且在云上。是谁家?

李嘉军:我们这个行业并不是说目前有一个平台能够提供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其实现在是没有的,这也是我们华建数创和微软想要去打造的一个平台,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和方向。而且现在政府在推动我们这个行业的变革,力度是非常大的。

举一个例子我刚才一直讲BIM,三维整个设计,过去在大概前五年,在我们这个行业它是一种加分项,什么概念?就像华建数创集团我们出去进行一个招投标,我们具备BIM能力我们会加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上海市今年从6月1号开始政府投资的项目已经明文规定,政府投资的项目超过1亿人民币就必须要用BIM技术。你不具备BIM能力参加招投标的资格都没有,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进入的门槛。所以当政府大力推动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数字化进程就会非常快。这也是我们华建数创对这个行业的一种理解,包括我相信也是微软看重这个行业有一个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我们也找到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跟愿景和使命去打造这个行业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上午演讲的时候说那块是一个远景还是已经实现了?

李嘉军:工程全生命期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有一整套解决方案了,但是整个行业生态圈的平台还在建设过程中。

HoloLens现在已经是使用阶段了?

李嘉军:HoloLens整体的应用,今天上午说白了是我们整个工程全寿命期的一个环节,是最后的环节。我们从设计阶段开始到建造阶段,刚才我讲到了建造的阶段,建造阶段其实我们也在用HoloLens。可能有很多同事,包括技术人员一直很难理解,说AR、VR和MR之间的区别,为什么我们会选MR,不选AR。我说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们是工地,如果真的到工地,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敢戴着AR设备跑到工地吧,这要出工伤事故的。所以AR它只是一个展现的工具,但是MR它可以变成一个生产的工具,它可以到现场解放你的双手。我们会通过MR HoloLens在施工现场进行远程协同。甚至像我们今天展现的案例,我们跟新加坡的顺意集团做了一个合作,在新加坡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叫李光前医疗的,我们甚至可以做远程的诊断。其实我们的运维人员可以戴着眼镜到现场,发现问题以后首先通过眼镜可以展现我这个设备它的必要的一些信息,包括甚至我们会融入一些它运维的教程,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现场碰到更多的问题你还可以通过眼镜后台去找资深的那个工程师远程进行整改。这个是大大的提高效率的。

像我们集团总部在上海,但是我们集团现在超过60%的项目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现在我们的方式就是点对点,空中飞人。但是这些就算空中飞人,他的效率也非常低。过去我们是通过远程视频会议,那我可以解决会议的问题,但是现场的问题怎么解决,其实MR和HoloLens设备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通过眼镜进行远程协同。我的资深工程师、院士、大师可以在总部,我可以随时去监控、帮助全中国几十个项目,这个效率是大大的提高。其实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它的节约时间成本是很大的。所以它的应用场景我认为是非常广阔的。当然我们还是在刚刚起步,当然我们已经梳理了MR技术在建设工程行业全寿命期,我们已经理过一个清单。我相信这些应用点还是会不断的去完善,不断去深入。

虽然是微软大会,更想听到客户的心声和想法。为什么会选择用微软的云,中国包括国内外很多云为什么选择微软的云,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嘉军:这个也比较敏感,这对我们公司来讲也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当时选择侯选的供应商也非常多,包括国外国内主流供应商我们都做过选择,最后我们选择Aruze云有很多方面的考量。但是我们更多的是感觉,Azure云它的整个架构跟我们的设想,跟我们的整个行业,特别是我们这些行业,其实并不是简单的需要一个云平台提供一些共享的空间能够去访问,我们是需要把我们行业的一些内容,把我们的一些设计的产品,包括我们的BIM的模型放在上面,然后大量的进行一些应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储和访问。所以,它对整个云整体的架构,包括它的性能,它的高可用性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并不是所有的软件供应商,我们的云资源供应商能够满足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些垂直应用的解决方案。

就像刚才讲的,很简单,我的BIM模型放在上面,如果我要去支持类似于像MR的整体解决方案,它其实底层还有很多技术的要求。当然一方面是微软云,还有一方面我更看重微软在其他领域有更多的高科技能够整体帮助到我们这个行业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是整体的解决方案,云是中间非常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胡德民:现在云供应商现在越来越多了,有本土有国外的,我想微软有这样的机会,是因为不只是云,而是整个配套基础技术架构去支撑华建数创现在所想要做的整个建筑的生态云、生态平台能够实现。

刚才两位都说了自己是传统的企业,其实用老牌更好一些。在这种互联网新兴时代下,两个传统企业做更新的应用结合了AI和云的创新的应用,在创新摸索过程中,我们双方在构建一个未来愿景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可能是其他一些现在做大数据的或者新兴的企业不具备的优势。或者说我们把劣势转变了优势,我想听听合作的故事。

李嘉军:我们华建集团肯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微软是不是传统企业,我没办法下定论。华建数创绝对是一个传统企业,其实华建数创在成立之初,或者集团在孕育华建数创的时候,为了整体的定位我们内部讨论的非常多。我当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集团说要往信息产业化方向发展未来的业务,最理想的应该是,我们成立一家信息科技公司。但是我们发现,当我变成一个信息科技公司,我马上可能会面临像微软、华为、像BAT等等这些巨头,华建集团离他们距离实在太遥远,不可能。我们就在分析我们这种传统企业我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最后发现其实我们真正的优势就是我对行业特别了解。举个例子,去年HoloLens尊享发布会你们采访的时候,当时微软请了行业内的几个战略合作伙伴去帮助他们宣传、介绍HoloLens整个产品,对我做了一个采访。我记得非常清楚,大概采访半个小时,等我讲完以后微软所有采访我的员工都非常兴奋,握我的手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话,他们说李总采访完您以后我们才发现微软的HoloLens还是有可能卖掉的。

微软是一个科技型公司,所以他只往科技的最前沿在狂奔。但是真正要变成一个生意,或者说你要在一个领域领先,光有设备不行,必须要有解决方案,华建数创就是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我懂这个行业,我懂IT,其实我也懂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所以我能够整合到这些资源,我能够用行业的内容加上我们高科技、我们技术的一些优势再应用我们的一些互联网的模式,就可以去打造这样一个平台。所以这是我们现在的定位,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说白了,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讲我跟我传统企业的老板去沟通,说我要用这样一套模式也很难,跟微软真的要去谈我们这个传统企业怎么转型,其实一开始也很难,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有一点,至少我觉得我跟微软整个沟通还是非常顺畅的。最后我发现,其实我们双方的使命、愿景是非常相近的。就像现在微软的使命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华建数创的使命没那么大,但是我是针对于中国建设工程这个行业,要帮助这个行业进行一个数字化的转型。所以,我们可以成为微软大的使命中间的一个点,那我们就可以一拍即合在一起。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石。

万琛:李总讲的很好了我做一个补充。我这边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微软HoloLens是全系混合软硬结合非常典型的高科技的东西,这个东西怎么样服务于每一个行业?这就是我们向行业领头羊学习的地方,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东西,是科技,我们说数字化转型,这个行业要怎么样转型?只有像华建数创这样建筑行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领头羊,他们对行业有非常深的了解,有实践的想法,知道怎么样把这个行业带到更高的阶段。像中国制造2025,把我们国家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我们需要和这些合作伙伴进行深一步合作,才能把技术变成解决方案。我看过李总他们的案例真的是非常震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跟微软愿景完全一致,科技是用来服务的。而且非常高兴,像华建数创这样的解决方案,中国已经是领头羊了,我们不再需要说在国外看有没有,能不能引入到中国。现在在HoloLens这块,特别是混合现实解决方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非常自豪的一点,在中国能够有这么一流的解决方案。

胡德民:现在不管是云计算还是数字转型,国内大家已经走向深水区了。也就是说,像之前我们看到这些云计算、数字转型公司很多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公司,纯互联网公司没包袱,但是也没有积累。传统行业是有积累的,但是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无限的在资源方面投入,它必须要取得一个平衡。我们在跟华建数创合作过程中,从售前顾问到技术支持一波一波的投入,让整个合作从技术的摸索逐渐成型到未来生意的发展,最后构成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都知道彼此在唱什么调,就像是跳一个两人的探戈。我们怎么帮助他们自己做这件事情,我们作为后盾,双方构建一个新的尝试,这个模式我们会持续的复制在不同的行业。

刚才华建数创讲到了是建筑行业古老的行业,在数字化时代,您对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怎么看,很多传统企业想转型咱们可能有点有心无力。

李嘉军:先说这个行业整体的发展,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一个古老的行业。过去大量的都是有施工、农民工手工制作。而且这个行业被割裂成不同的很多的板块,所以它的协同也非常弱。所以我刚才介绍的,特别是以BIM技术为代表的IT数字化的技术起来以后,其实它会对这个行业的整个精细化、协同度、包括智能化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回到刚才讲的,我已经介绍了整个BIM的概念,它是利用三维技术,利用一个IT技术、平台,希望把整个行业数据、工程,从设计开始到建造,到运维整体集成起来,管理起来。所以它首先是一个集成的概念。另外现在我们这个行业还有一个趋势是智能,首先是解决信息化或者解决数字化的问题,接下来另外一条线会解决智能的问题。这个智能的问题一个是我们本身设计过程中会利用三维技术进行整个构建化的设计,另外我们现在这个行业还有一个在主推的新的理念叫建筑工业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希望过去主要靠施工现场手工制作的部分,现在我们希望要转向大量通过工厂预制加工到现场去拼装。这样的话,我们的质量能够保证,工期能够控制。因为你到现场,受制于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雨了、刮风了,混凝土浇铸还有养护期都不能做,当然还有对空气、大气、扬尘等影响都很大当我做大量拼装现场预制加工就完全不一样。我们整个行业愿景,建筑物是三维的,大家都清楚,我们的设计开始三维设计。接下来,如果加上工厂的预制加工我们也希望是三维的,因为我前面也进行了三维,从现场拼装一直到我建成以后,竣工以后的运维也能够用三维。我们未来的目标希望从设计、建造、运维完全是三维的,而不是说三维走了一半还要下来回到二维,我们希望一直在三维上,当你第一个达到三维智能化的问题才能解决。我对微软另外一套解决方案,国内还没引入SmartBuilding非常感兴趣,就是你的建筑物应该更加智能。建筑物更智能首先你要掌握建筑物的性能,掌握它的动态。同时要根据建筑物不同的运营状态去调整你的设备。就像今天媒体专访区,我们1点钟开始事先知道这里大概25名人员开会,那么首先要调试灯光、设备等等,这些人来了,要实时监控我们这里面温度、空气质量的调整等等,这叫Smart,过去我们讲建筑智能化,评5A建筑等等,那是掌握信息,但是没有办法调节,未来我们希望这个建筑它是有智能的。它是植入大量的我们称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节,这是我们的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我们的BIM是解决了建筑物,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建筑物是整个城市的最小细胞。当你掌握了建筑物的信息,它慢慢的会从一个单体建筑到群体建筑,就能够到智慧社区,当再往大了延伸就会变成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所以它是有这样一个演进的过程的。这个整体的演进过程是离不开云、离不开大数据的。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国家说互联网+,但我认为未来除了2C的,在我们传统领域BAT,很简单,BAT也一样进不了这个行业。在一个传统垂直行业,只有这个行业的企业才能够真正的把这个行业做专、做精,成为这个行业的独角兽。

但是建筑,大家一定要关注,我们的互联网企业都讲入口,我们互联网巨头前段时间对汽车都很关注,但是大家看汽车是一个入口。但是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汽车里?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在建筑里面?所以建筑是可能我现在知道的最大的一个入口。但是你怎么掌握建筑数据?过去是不可能的。当你有BIM,我从建造开始就掌握这个信息,那未来是有这种可能性的。所以这是我们一个传统的行业真正未来发展可以去想见的。当然我相信达到我刚才讲的描述的愿景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未来的愿景。    

来源: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7

11/23

15:49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