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8月17日 北京消息: 8月15日,一年一度汇聚国内高校人才、展现青年学子编程竞技的盛会——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总决赛在北京拉开帷幕。由26名选手组成的8支队伍,经过资格赛与初赛的激烈角逐,从来自168所高校的25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最终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小通”团队夺得大赛冠军。
2017“编程之美”挑战赛由微软主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协办,主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核心革命“对话式人工智能”展开,旨在帮助青年学子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技术理念、动手实践热门的技术与开发工具,并通过团体比赛的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协作沟通能力,提升其以技术实践解决热点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比赛中,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得导师、专家的真知灼见,接触微软最前沿的技术,与众多同学交流创新想法及观摩创意作品,而且还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编程实力,为未来的征途赢得先机。
微软“编程之美”挑战赛自2012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创意成果和杰出的技术新星。今年,大赛共吸引了来自168所高校的1118支队伍热情参与,历时4个多月的比赛,最终来自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的8强团队挺进决赛。在决赛阶段,8强团队的同学们以“微软机器人框架(Microsoft Bot Framework)”为技术平台,利用“微软认知服务(Microsoft Cognitive Services)”,发挥最大创造力为各自所在的院校打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能提供学校相关信息服务的智能对话机器人“小美”。
在颁奖典礼上,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博士表示:“人工智能,代表着未来全球科技领域和行业创新的一个增长点,也是微软的重点战略方向及研究领域。微软深信,这种关乎人类共同发展的突破性技术应当惠及每一人。我们希望在‘编程之美’这个创新舞台上,每一位有志引领未来的青年学子都能够挑战自我,利用微软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释放自己智慧的火花,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普及化的先锋力量。”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
此次决赛命题融入了实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组委会鼓励各队发挥创意,寻找自己团队和学校智能对话机器人的独特之美。根据比赛要求,用户以自然语言与智能对话机器人“小美”进行问答,且问题范围不设限制,任何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在决赛评审环节,评委按对话机器人的功能性、鲁棒性、UI 设计、微软技术利用性和用户体验五个方面进行了现场考评打分。凭借多方面出色的表现,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小通”团队最终摘取了2017“编程之美”挑战赛的桂冠。
上海交通大学“交小通”团队所展现的智能校园对话机器人定位非常明确,希望它能够成为学生们的校园百科、学习助手甚至生活助理。通过应用微软提供的技术工具,如必应搜索API、LUIS(语言理解智能服务)、Azure Cosmos DB等,该智能对话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提供校园知识问答、考试查询、课程提醒、出行导航、美食推荐、即兴闲聊等功能。而为了实现更自然的交互和更多样的互动形式,“交小通”团队还全面利用了微软认知服务中的语音识别、文本转换和声纹识别功能,为其智能校园对话机器人增加语音模块。
上海交通大学“交小通”团队
本届大赛的评委之一,清华大学副教授,清华-微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张敏老师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表示:“同学们不拘一格的创意和对新技术的积极尝试,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们的活力和潜能。未来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编程之美’大赛的平台,了解世界领先的前沿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一展青春风采,成为中国迈向创新、科技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决赛当天由现场观众经体验后投票产生的“最佳人气奖”同样由上海交通大学“交小通”团队获得。大赛的“创新鼓励奖”颁发给了由深圳万科梅沙书院两名高中生所组成的VMA团队。而为鼓励女性同学在“编程之美”挑战赛中的优秀表现所设立的“Ada奖”,则颁发给了中山大学的吴璐璐同学。“最佳组织奖”授予给了为本届大赛服务并积极参与其中的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微软学生俱乐部。
除冠军团队,其他各支队伍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各自为学校打造的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也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认可。比如,武汉大学“樱花下迎风奔跑的珞珈少年队”打造了一款为游客游览与学生生活提供服务的人性化智能聊天机器人“武大小美”,它可在交互中向用户推荐武汉大学的美景和美食;北京邮电大学“哆啦AI梦队”则利用微软机器人框架,结合微软认知服务技术,以北邮人论坛等数据源为基础,实现了招聘信息查询、失物招领、交友匹配等多项校园相关服务。大赛选手们一路走来进步明显,并在决赛各环节中充分展现了各自团队的风采。
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深耕科研、大胆创新,着力培养优秀人才。希望未来更多创新精神四溢、且热爱动手操作的青年学子能够加入到“编程之美”中来,成为可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走在科技时代前沿的青年典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kamai的分布式边缘架构从设计之初就以韧性为核心,全球平台通过跨区域负载均衡和智能路由技术,确保即使某些节点出现故障,流量也能无缝切换至可用节点。
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Adobe开发出革命性的NP-Edit技术,首次实现无需训练数据对的AI图像编辑。该技术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语言反馈指导和分布匹配蒸馏的质量保障,让AI仅用4步就能完成传统50步的编辑任务,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处理速度,为图像编辑技术的普及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
Turner & Townsend发布的2025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指数报告显示,AI工作负载激增正推动高密度液冷数据中心需求。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已在从事AI数据中心项目,47%预计AI数据中心将在两年内占据一半以上工作负载。预计到2027年,AI优化设施可能占全球数据中心市场28%。53%受访者认为液冷技术将主导未来高密度项目。电力可用性成为开发商面临的首要约束,48%的受访者认为电网连接延迟是主要障碍。
复旦大学团队突破AI人脸生成"复制粘贴"痛点,开发WithAnyone模型解决传统AI要么完全复制参考图像、要么身份差异过大的问题。通过MultiID-2M大规模数据集和创新训练策略,实现保持身份一致性的同时允许自然变化,为AI图像生成技术树立新标杆。